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刍议
2020-10-20杨旭斌封宝婷
杨旭斌?封宝婷
摘 要: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于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对路面被破坏的表层材料进行重复利用,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强化施工效果。本文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分析冷再生施工技术特点,旨在为提高路面改造工程整体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十分常见,具有稳定性能好、路面平整、施工操作简便等特点。尽管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诸多优势,但仍难以避免收缩裂缝等病害的出现,损坏率较高。基于此,有必要思考如何有效应用冷再生技术对路面进行改造与病害修复。
1 工程案例
某市某公路工程需要进行大修改造施工,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类型,根据现场情况等综合考慮,选择采用冷再生技术。冷再生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公路中间宽度为12m的旧路,新建结构作为该路段2侧(5.7m)的加宽结构,要求改造后的路基宽度达到24m,路面宽为23.3m。
2 冷再生施工技术相关概述
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面层,铺筑于柔性或半刚性基层上,相较于普通砂石路面,具备更良好的稳定性与强度,而相较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则更能体现路面平整光滑以及良好的行车性。作为一种新型路面修复技术,冷再生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传统路面修复的观念[1]。该技术中,将稳定剂、新集料、水按照科学比例混合配置,添加到原有路面的面层与基层中,再根据路面破损情况,以及修复相关要求,运用冷再生机械将其进行破碎处理,拌和原材料后进行碾压,可有效加强粘弹性与结构强度,以此达到对路面的修复效果,恢复甚至强化路面性能以及行车条件。因此,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技术,是对废料的二次利用,能够节约原材料使用量、减少施工成本、缩短工程工期、保护环境等。
3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3.1.1 施工机械准备,即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冷再生机、洒水车、平地机、水泥运输车、压路机、切割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保证施工前一周内,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经过专业人员的调试,检验合格后可以正常参与施工;
3.1.2 准备施工所需原材料。所选择的用于进行冷再生施工的水泥材料,应为强度等级符合标准的硅酸盐水泥,需满足水热较小、凝结时间适当的特点,以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结构骨料与填充料通常选择使用破碎旧路面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或上基层的材料,保证骨料粒径符合施工要求,即大于5mm,质量分数在45%-70%区间,未达到标准则需要再添加填充料或骨料;
3.1.3 重视设计级配和配合比。即根据施工标准以及级配要求,进行水泥含量试验测试、抗压测试、保湿养生,以确定最佳参数。
3.1.4 进行预施工,通过研究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避免正式施工时出现类似问题。
3.2 冷再生技术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3.2.1 施工放样。于道路两侧放置相应的标桩作为基线,作为恢复道路的中心线,标桩的曲线距离不大于20m,直线距离不大于40m。
3.2.2 路面清理工作。应用冷再生技术的重要前提是进行路面预先清理。在路面清理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原路面上的碎屑等杂物仔细清理,及时清除路面侧缘石。同时,基于道路工程施工设计,需精准测量旧路面高程,使得铣刨的宽度和深度达到标准化,之后在进行旧路面的铣刨工作。
3.2.3 材料搅拌与运输。需要施工人员针对用于混合操作的机械进行性能方面的检查,并严格依照混合比例,确定材料混合比例与实际用量,科学控制混合时间。施工现场的温度直接影响材料的搅拌与运输,而水含量是回收混合物的重要影响因素[2]。同时,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混合物中含水量,确保碾压过程中的含水量满足施工标准要求。材料应均匀混合,才能投入使用,通常混合好的材料需要借助运输工具才能运输到作业点,应注意运输车辆尽量降低车速并保持匀速行驶,避免出现大幅度晃动而导致物料分离。
3.2.4摊铺与碾压工作。采用压力适当的摊铺机,对拌和完成的沥青混合物进行摊铺操作,注意在摊铺时避免出现混合料被挤压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公路碾压施工包括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初压的目的是保证混合料的平整与稳定;复压的目的是将混合料进一步密实、稳定;终压的目的是促使其成型,将路面上的轮迹消除。采用冷再生施工技术对路面进行碾压,需要选择振动压路机,遵循由轻到重原则,开展碾压施工,依照先边缘,后中间的原则,均匀控制压路机行进速度,且避免出现漏压情况。控制复压的次数在2或3次,通常选用三轮压路机。终压选择胶轮压路机,需保证密实度符合施工标准以及设计要求,控制在97%以上。碾压施工应做到短时间内一次碾压成型,因此需合理设计碾压次数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
3.2.5 施工后的路面清理。冷再生技术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路面的打磨清理工作,应根据特定的再生深度对冷再生路面采取打磨,保证磨削深度均匀的同时矫正表面的粗糙度。
3.3 冷再生道路施工后养护处理
对于道路施工后的接缝处理,需要相邻的两套冷再生机保证20-30cm的重叠长度,避免出现混合不均匀现象,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合质量,应使用覆盖和混合的方式,建立工作横截面的连接位置。施工后期,将水泥添加到事先预留出的未被层压的位置,再进行层压处理,以此保证两个工作面接头处的平整度。整体施工完成后,验证施工质量,并注意对道路后期的养护工作。安排一周以上的监控维护,可使用二层铺路施工车辆,即采用人工洒水等方法保证施工道路处于湿润状态,并以表面湿润度为依据确定洒水量以及洒水频率。道路养护期间需要进行交通管制,避免来往车辆造成路面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养护期间需要考虑到天气变化,如高温、降雨天气等,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施工技术,可减少不必要的施工程序,对路面破坏较小,节约成本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种生态道路养护技术方法,能够有效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需要施工单位全面了解该项技术的原理与施工要点等,进一步强化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涛.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20,39(05):190-191.
[2]徐犇.探析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技术在二级公路中的养护[J].四川水泥,2019(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