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运用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0阿依努尔·加玛力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初中微课

阿依努尔·加玛力

摘要: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将其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由于微课的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部分生物教师对微课的应用价值、原则以及实践策略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其价值未完全发挥。故此,本文就如何通过微课介入建立有效的生物课堂展开研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

前言:教学实践证明,微课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于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地学习并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初中生物多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诸如细胞一类的微生物是学生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运用微课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消化。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对微课教学所做的一系列教学尝试,就如何通过微课优化生物教学阐述几点拙见。

一、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高效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预习,这样,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侧重地吸收和消化,从而解决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心理畏惧或者跟不上教师脚步导致听课质量不佳等问题。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新学科,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着手,往往只是简单地浏览一遍教材,或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生物概念、实验现象等。这样的课堂导入价值极低,而且费时耗力。高效教学视角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微课件的引导下实现高效预习[1]。例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这节内容之前,生物教师可以针对种子的萌发制作一个微课件,在课件中利用一个短视频将种子的萌发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对种子萌发的环境、过程等进行阐述。通过对这个视频的观看,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种子萌发的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不仅能够及时跟上教师脚步,甚至能够与教师实现有效互动。

二、运用微课设计精彩课堂导入

课堂导导入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越精彩的课堂导入,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这对唤醒学生听课兴趣、提升学生听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课前导入的设计应当遵循趣味性、简洁性、关联性原则,而微课符合这些要求。微课时间短,而且以音频、视频等文本形式呈现知识,占据课堂时间短,而且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生物课堂开一个好头[2]。例如,在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专题视频,视频较短,主要展示一些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图片,包括水绵、紫菜、海带等。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上。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新课。一般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微课件内容,以问题为载体引进新课。譬如,在给学生展示完课件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刚刚我们看到水绵的图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水绵,尤其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会浮在水面上,你们知道具体的原因吗?”在微课件的指导和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完全投入到生物课堂活动之中,紧紧跟在教师的脚步后面。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难点

初中生物知识多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具有微观性、抽象性等特点,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吃力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可以巧妙使用微课件,通过微课的介入让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节课时,由于二氧化碳、氧气等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看不见植物在光合作用条件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看不见植物释放氧气,不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对此,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动漫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直观地看到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教师还要通过微课件将一些细微的变化、原理等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原理、各种物质的变化等有了全面的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深刻的记忆。

四、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有效复习

初中学生的生物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上文课后,对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仍然一知半解,而有的学生则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效掌握。对于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课后指导,而微课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件复制给他们,让学生课后的时候反复观看,直到弄懂每一个知识点。对于课堂上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或者自主制作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微视频,视频中的知识点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師可以让生物素养较强的学生课下观看。这样的区别化指导,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合理、科学地运用微课,对于改善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设计课堂导入、讲解生物重难点知识,并且带领学生复习,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故此与同行分享,希望能为广大生物教师的微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共同推动生物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衣桂春,臧春银.见微知著 以点带面——谈巧用微课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133-134.

[2]爱理.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生物——谈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95.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初中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