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控管理

2020-10-20陈悦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

陈悦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也不断提升,对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求正不断增强。近年来公积金贷款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满足了广大缴存职工的安居梦想,所以公积金管理中心更要注重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贷款风险的防控。以下内容,是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情况以及存在风险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住房会积金;贷款风险;防控管理

1 住房公积金贷款情况

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公积金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深化业务管理创新,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同时在居民的住宅购买经济学中还是将它列入了投资项,由于其他投资渠道安全性和收益性都不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房子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所以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的数据表明,我国范围内的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额度总量为4.4万亿元,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结余资金占有1.1万亿元,个人贷款率达到百分之七十。

2 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风险类型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是指借款人及还款义务人未按合同约定时限内偿还贷款本息导致贷款资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风险类型:管理决策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偿贷能力风险以及个人信用风险。

2.1 管理决策风险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处于发展中阶段,部分制度和流程的设定尚不完善,加上属地化管理,一些贷款措施并没有完全统一和明确,如果再缺乏对住房公积金贷款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便会导致贷款风险的出现。例如:当前部分地区的公积金管理机构在关注民生的社会舆论下,過度降低贷款的准入门槛、提高放贷额度等,这虽然能够有效地帮助老百姓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但很可能会产生管理决策的潜在风险,如若此间处理不当,很大程度上可能重演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确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会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贷款政策从严、利率提高,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提高、开发周期增长,房价波动,借款人的还贷成本增长,违约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为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出台了一些政策内容,确实降低了企业成本,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每月缴交额大幅减少,也会导致还贷能力的下降。

2.2 业务操作风险

业务操作风险和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来自贷款操作流程不完善、人工审查不到位、系统故障不智能等造成的风险。贷款业务有其设定的程序要求,一般要经过贷款审核、预抵押登记、划拨资金、缮制产权证书、正式抵押登记、保管贷款资料、产权证及他项权证等环节,其中又涉及评估、代理、交纳费用、签订借款合同等具体内容。贷款业务操作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不可逆性。如果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操作程序不严谨,前后办理次序不规范,不遵守职业操守和相应规章制度,或对借款人信息了解不全面、抵押物证件保管不善、诉讼时效保全机制缺失等情况,而公积金管理机制和配套系统又不能很好地对贷后行为进行制约,便会产生一系列潜在风险的因素。

2.3 偿贷能力风险

近年来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是不断增长的,但就某个借款人而言,在最长可达30年的还款期间,借款人所在单位发生改制、转产、破产等兴衰变化及借款人出现收入下降或下岗失业等情况是难以预料的,虽然国家调结构、稳增长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艰巨的外部环境引发经济下行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与出口关联密切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产、半停产甚至停产,裁员、减薪屡见不鲜,职工收入大幅降低。或者借款人所在家庭发生变故如死亡、离异、重大疾病、遭遇意外等情形,也都会加剧借款人负担或会增加相应支出,进而直接影响到借款人正常还款。其未来收入和变故的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提前预判。

3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控措施

3.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措施,建立风险预警,及时防范风险。按五级分类标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业务系统实时判别借款人的还款信用等级,提醒管理部门按照不同风险情况采取渐进式催收的方式。同时配合相应法律措施加大诉讼力度,确保诉讼时效。随着贷款业务量的逐年增长和经济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欠款的原因更加多种多样,因此在人工催款的基础上,还需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催收,做出必要警示,保证资产质量。

3.2 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需要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支撑。要进一步健全关于政策的源头设计,提高贷款的防控管理强度。公积金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自身还贷能力不强,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政策性住房保障功能,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受益人群,提高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住有所居”的能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例如可以视增值收益情况,针对特定群体推行贴息业务,反哺民众,降低借款人的贷款成本,提高其还贷能力。

3.3 加强内部管理和业务水平

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将贷款的风险防控放到内部管理的核心位置,完善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贷款事后稽核审查机制,对贷款业务及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或补救措施。积极开展的抵押权证清理检查,扼杀潜在风险;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尽可能避免单人处理与操作某一环节的业务,强化经办人员的相互监督,定期对经办人员进行责任审计;四是做到信息的透明化,接受缴存职工监督。公开贷款审批、发放和管理环节的操作规范,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所以为了保障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安全性,职工的住房问题以及相关权益不受到损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管控力度。

参考文献:

[1]崔虹.浅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8.(04)

[2]崔巍. 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8(07)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与防范策略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与展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晋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及对策研究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
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需调查
试议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