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岩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0-10-20顾申申

名城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泥岩扰动

顾申申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种泥岩地质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试桩实验及数据总结,对泥岩条件下桩基施工的间歇期、降水情况等多种扰动因素进行探讨,形成了一套泥岩条件下桩基施工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泥岩;人工挖孔桩;扰动

一、引言

膨胀性泥岩是经过岩石矿物风化,自然搬运,最后沉积作用而成,属于泥质结构,由面层构造而成,它的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变化。泥岩地质条件在我国分布较广,具有吸水急剧膨胀,产生泥化、软化及脱水开裂、收缩变形等特性,是极软岩的一种。泥岩的膨胀特性对工程的潜在危害是巨大的,在桩基施工过程种,因泥岩的特性发生改变、软化,会引发桩基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工程项目为载体,利用试验深入研究不同因素下泥岩条件桩基施工的影响,总结泥岩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与思路。

二、工程背景

(一)项目背景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占地面积462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687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为23.2米,其中质子装置区约4200平方米(3个旋转治疗舱、1个固定束治疗舱、1个科学研发室),是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质子区精密设备运行对所处建筑环境极为严苛,不仅需保证施工完成后建筑完成精度达到指标要求,同时还需确保建筑沉降在可控范围内,避免随着时间流逝导致的精度降低。BID文件中对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如下:

1)安装有回旋加速器、ESS、BTS和所有治疗室的建筑部分必须被建成为一个刚性结构。不接受伸缩接缝或者单独的楼板。所有治疗室地面和混凝土墙体结构必须是一个整体部分。这是为了保证建筑沉降不会导致单独PTE建筑部分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在对PTE进行安装和对齐以后,对于操作PTE产生的建筑最大差别沉降应使用特殊规定,在建筑外壳建筑过程中就必须开始检查沉降特征;

3)超过10m的长度上差别沉降必须<0.2mm(0.008)/年;

4)BDCT有责任按照沉降规定设计建筑物,且在PTE交付之前监控建筑物沉降率。

(二) 施工背景

拟建场地属于江淮波状平原地貌单元,微地貌场地西部为岗地,东部为坳沟,根据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和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项目共施工人工挖孔桩299根。为了满足沉降要求,人工挖孔桩需进入持力层即⑦中分化层3米,有效桩长≮22m,桩身直径1.2m,扩大头2.4m。

三、泥岩条件人工挖孔桩施工分析

(1)泥岩物理性能分析

泥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强度介于岩与土之间,按工程分类归属于软质岩石。具有质软,节理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遇水浸泡后极易风化软化,暴晒后开裂等特征。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承载力低、变形大、复杂易变等工程特性。

泥岩本身的岩性因成岩矿物受到当时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性质不同。有黏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不同类型的泥岩。其内部结构、结构连接、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方式、排列特征、胶结物及胶结状态、粒间孔隙大小与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致使泥岩力学性质不同。

1)风化损伤作用:泥岩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影响着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并改变着泥岩的赋存状态。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分化作用间接扰动着泥岩的形态和力学性能;

2)卸荷作用:卸荷引起回弹、拉张、裂隙增大甚至连接贯通,产生不协调变形及应力差,岩体处于剪应力环境并形成剪切裂隙。瓦解了岩体内的结构和强度;

3)水岩相互作用:水与泥岩相互作用通过水岩的力学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来改变着泥岩性质。力学作用通过渗透作用对土骨架产生拖拽力,导致土体中的应力与变形发生变化。物理作用表现在水对泥岩的软化与泥化、失水干缩与崩解。化学作用表现在泥岩吸水膨胀、层间吸力变化、PH值变化引起离子浓度的变化、水岩化学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化;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同,如冲击成孔、回转成孔、人工挖孔等,其擾动程度也不一样;

5)时间效应作用:经历了机械扰动、水作用卸荷的扰动,泥岩出现结构再造前的瞬时结构损伤。随时间流逝,结构将逐渐发生次结构损伤。

(2)泥岩条件下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分析

针对泥岩岩性多变、承载力低、遇水易风化软化、暴晒后开裂等特点,制定以下措施降低泥岩条件对桩基质量的损伤。

1)地勘阶段详细对拟建现场土质情况进行勘测,尽量详尽准确的对场地地下情况进行描述,给设计院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

2)正式桩基施工前进行试桩,对现场土质开挖留样检测,与地勘进行对比,确保数据准确;

3)试桩完成对桩基进行静载试验,确保承载力及沉降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4)桩基施工完毕后需尽快清孔验收浇筑,避免桩底长期暴露改变岩土性能;

5)人工挖孔桩施工至桩底时尽量减少对岩土的侵扰;

6)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需考虑场地降水,保证岩土性能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四、人工挖孔桩试验实施

(1)基岩试验过程

原计划在桩孔扩大头完成后进行岩基试验,考虑到1.8m长的扩大端在试验过程中长时间无护筒支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故改为先进行岩基试验再进行扩大头施工。为研究地下水对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试验过程中3根试桩孔内采取不同程度抽水。

Z1孔开挖至中风化泥岩,具备岩基试验条件。试验装置安装调试完成后,于两日后20:00开始进行岩基加载,第三日23:10开始岩基卸载,第四日1:50完成试验,试验过程中孔内不抽水。

Z2孔开挖至中风化泥岩,具备岩基试验条件。试验装置安装调试完成后,于3日后2:30开始进行岩基加载,第4日8:30开始岩基卸载,第五日11:40完成试验,试验过程中孔内连续抽水。

(2) 试验数据分析

Z1孔实测基岩最大沉降量为11.175mm,最大回弹量9.317mm,岩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85kPa,满足设计要求。Z1孔的U-δ(荷载-位移)、δ-lgt(位移-时间对数)曲线见下图。

Z2孔实测基岩最大沉降量为19.531mm,最大回弹量8.296mm,岩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85kPa,满足设计要求。Z1、Z2孔的U-δ(荷载-位移)、δ-lgt(位移-时间对数)曲线见下图。

Z1孔、Z2孔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压荷载达到280kN前,Z1、Z2孔岩层沉降值相差不大。加压超过280kN后,Z2孔沉降量显著增大,地基变形呈现明显塑性,最终沉降量较Z1孔增加明显。

五、结论

Z2孔实测岩基沉降较Z1孔显著增大,由以下原因造成:

(1)Z1孔于2017年3月18日开挖到位准备试验,3月20日开始进行试验,基岩暴露时间为2天,而Z2孔3月21日开挖到位至3月24日开始试验,基岩曝露时间为3天。基岩曝露时间越长,基岩强度损失越大。

(2)Z2孔虽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连续降水,但在开挖到位至试验前的3天内未能连续抽水,加之3月22日的大气降水,Z2孔泥岩不可避免地发生软化。

(3)由于人挖桩直径仅1.2m,Z2桩孔内设置的集水坑距荷载板较近。宽度300mm集水坑的存在减小了周边地层对基岩的侧向约束,加大了基岩的沉降变形。

(4)根据试验结论,在人挖桩正式施工部署中,扩大头开挖完毕后12小时内应进行一桩一验和混凝土浇筑,即使不满足条件也应该进行混凝土封底或者土方回填覆盖。同时桩基布置应避开集水坑等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杭州 膨胀性泥岩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07,1(1):107-110.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泥岩扰动
一类五次哈密顿系统在四次扰动下的极限环分支(英文)
中风化泥岩两种非爆破疏浚方案的成本对比
泥岩层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
沈康高速公路泥岩工程地质特征
基于水流扰动参数的复杂河湖系统藻类数值模拟
5#机组热工保护系统优化
红河油田36区块水平井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
差分进化算法的改进研究
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生境修复初步评价
带电的标量场扰动下ReissnerNordstrm Antide Sitter黑洞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