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
2020-10-20方萃
方萃
疫情期间,如何让孩子在线上学习的模式下,想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素养呢?下面,以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学习为例,阐述我对线上学习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一、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案例呈现
(一)案例设计
相对于课堂学习,线上学习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即在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由学习者自身发起和调控的学习形式,它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和学习交互的协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先学后教”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结合线上学习的主要特征,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居家学习”的秘籍——自主学习模式(如图1)。
(二)案例实施
1. 前期准备
①设计自主学习路线图——导学案
在编写这节课导学案之前,通过微信群集体备课,首先确定了在本单元的学习指导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节课的导学案(如图2),我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來,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再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②解读自主学习模式流程图
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流程,我根据延期开学通知精神和学校发布的居家学习方案、居家学习锦囊妙计,运用希沃白板的知识胶囊功能,制作了微课《居家自主学习攻略》。
这节微课,我主要针对自主学习流程图的阅读教材、完成自学、微课学习、在线交流、教师解答和达标检测等六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中《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学习目标、预学建议和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去阅读数学书上的相关内容。
接着,强调在阅读教材和导学案独学的过程中,“三色笔”的使用(如图3):没有把握的知识点用铅笔书写;有把握的知识点用黑色水笔书写;有疑问的地方,可用红色水笔进行批注。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人教点读”等学习平台的微课资源的学习,寻求解决独学中遇到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便通过电话沟通、微信互学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并提出认真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解的要求。
最后,对疫情期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做好时间管理、注意用眼卫生和心理防护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
③建立线上学习合作组织
建立线上学习小组互学答疑微信群,制定每个线上学习小组的互学答疑时间安排表,为“微课学习”后的“在线交流”和“教师解答”做好准备。
2.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以学习小组的微信群为载体。在学生独学的基础性上,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互学答疑,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布置,教师在小组微信群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节课教材的阅读、导学案的独学和“人教点读”等学习平台的微课学习;第二部分是互学,要求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小组微信群内,通过微信群视频等方式进行群学交流,交流独学中遇到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拍摄讲解小视频并发布在微信群里,帮助伙伴线上学习。同时,通过展示,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力,学会了讲数学道理。第三部分是反馈,由组长负责梳理出组内交流完未解决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学生将导学案的独学通过拍照上传老师邮箱或者发微信的方式进行反馈。
3.教师解答
教师解答,以希沃白板知识胶囊和希沃云课堂为载体,针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节课重难点、学生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和组长反馈的群学情况,制作微课进行解答。
4.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达标检测,拍照发给老师,给予及时的学习反馈。
通过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以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高效。同时,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自我建构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案例效果分析
1. 个性化的教师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识胶囊与云课堂的学习后,我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了谈话:“知识胶囊和云课堂很方便,我可以随时播放或者暂停,对不会的问题我可以反复观看”、“在完成课后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都会把云课堂回放拿出来看一看”等。同时,学生家长也评价道,“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是自己观看知识胶囊和云课堂回放学习,而不是盲目问父母和同学了”、“父母上班不在家,孩子也能主动安排好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也高了”。
基于线上学习模式中移动工具的支持,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查看老师提供的微课等学习资源,方便了学生的居家学习。学生可以在导学案和教师的云课堂引导下自主学习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拍摄讲解小视频。这些小视频,不仅能帮助学习能力偏弱的同伴,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线上学习模式的体验,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习惯养成
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中,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达标检测,学生根据独学遇到的问题,查找线上学习资源,线上互学,反复观看老师的微课和云课堂回放后再返回到导学案上进行知识检测和巩固,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求教学结果,使得很多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愿去思考。线上学习模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3.开启自主学习的育人模式
“停课不停学”为我们反思育人模式,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育人原则:
①家校共育
即学校课程与家庭课程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家校要协同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控制、学习规划等能力。学校应给家长和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留下时间和空间,并给予家长和学生系统化的指导。
②学习与生活融合。
生活即教育,疫情即成长。生活中处处有课堂,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疫情带给我們的不仅仅是危机和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发现、学习和探索的契机。如果能够引导孩子一起关注抗“疫”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珍贵细节时,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用自己所学去正确地认识它、应对它。
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可以设计与疫情知识相关的数学题和学习任务。以《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学习为例,在布置完达标检测的反馈性习题后,我们还不布置了一道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图11)。请同学们搜集和整理每日实时疫情播报的数据和生活中的防疫小常识中的信息,运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和这节课的数学知识,制作成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运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尝试解答,根据疫情数据的变化提出建议。
学生们根据搜集和整理的数据,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他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例如:2月5日,哪个省确诊的人数最多?哪个省确诊的人数最少?浙江省的确诊人数比福建省确诊人数多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确诊?
有的学生还根据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一个学生在小组微信群里说道:这几天,全国很多城市每日新增病例都在增长,我计算了前一天跟后一天的确诊人数的差。看来我们要认真做好防疫,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也是对奔赴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最好的支持。
通过这样的知识拓展学习任务,学生们都主动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关注实事新闻,合理的分析数据,思考疫情与自己生活的联系,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这次疫情。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用真实有效的数据说话,他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疫情,理性的进行判断,拓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宽度。
通过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围绕疫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孩子们立足疫情,关注社会,见微知著,用好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③统一与个性相结合。
学校既要做好统一的课程安排,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空间。如亲子阅读,既可以规定书目,也可以由家长学生自选书目。具体的学习时间安排不能照搬学校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应统筹利用学生时间,通过多方协商形成共识。
三、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案例反思
停课不停学,通过基于线上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索,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
1.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型?
2.如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3.如何利用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何促进家校共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更加默契的合作者?
......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生态重构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