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2020-10-20徐欢

数码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徐欢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历史事件,也会了解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这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即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需求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需求;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89-01初中历史学科不同于语数外学科,其是在初中阶段才进入学生的系统学习范围,学生初次接触历史学科,一定充满新奇感,也会具有挑战欲,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计划的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的进行,切忌急于求成,只有稳下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学。

1 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1.1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维持。在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授课方式单一重复,学生逐渐出现厌烦情绪的状况,在这样传统单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很难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也很容易陷入懒惰、应付的不良学习状态中,尤其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其属于人文类学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低决定着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和流畅,而单一授课的方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

1.2课堂氛围枯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时带领学生了解和学习数百年前乃至数千年前的人文事迹,比如我国的历朝历代,近代史和近现代史等等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设置要想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就十分依赖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课堂氛围的烘托,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历史课堂却存在氛围枯燥,了无生趣的情况,从而在一定车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也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3教学不够深入,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随着新课标改革活动的开展,许多全新的前沿的教育理念逐渐进入教育者的视线内,但是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具体的学习和培训,进而导致某些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重点的乱教一气,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停滞不前,但却发现不了问题的本质,从而在授课过程中不得其宗,导致历史学科的教学不够深入,学生也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整体教学效果不好[2]。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1丰富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历史课堂。首先,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想在保障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科任教师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标改革活动的指引,摆脱以往的单一式授课方式,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学工具为学生拓宽学习路径,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和完善日常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提升课堂趣味性,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打好基础。

2.2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开展微课教学。多媒体设施作为必备的教学工具帮助教师解决和避免了许多教学难题,微课教学作为目前较为新型的授课形式恰恰就是依托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所谓微课教学,就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取和精炼,抓住教学重难点,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更加深入的细致的讲解,通常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进行音视频教学,将枯燥的知识点生动化,将抽象的知识点立体化,时长一般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保障学生学习的高度集中。总之,微课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新颖性和趣味性,还能真正的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2.3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进行历史授课。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学生对此都十分熟悉,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好处明显。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对鸦片战争的时间顺序进行梳理,有的负责对具体参与国家进行总结,有的负责对战争的结果进行分析,此外,小组内可以共同讨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缔结背景,从而对于整个历史事件你能够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2.4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重难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学生一方,而是应当双方进行配合,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者课后交流的方式进行双向互动,从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保障后续教学方案制定的科学合理性[4]。

2.5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及时跟进,保障教学的连贯性。要想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课堂授课,还要同时关注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及时跟进,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下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保障历史学科的教学整体性[5]。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紧跟新课标改革的前进方向,丰富完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微课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具体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保障授课效果,另一方面保障历史教学的长期有效性,稳扎稳打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飞. 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 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2]鲁焕.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新课程( 下 ),2019(2).

[3]张华中.基于中学历史教学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旨要——以时间观念为例 [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版,2016(12):55-58,共 4 页 .

[4]陈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J]. 中华少年,2018(8):242-242.

[5]檀景润.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 ,2015(08):165—166.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