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竖赤旗于重庆大地

2020-10-20简奕

红岩春秋 2020年5期
关键词:恽代英马克思主义重庆

简奕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系统传入中国。除了各种进步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外,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起到重要作用。

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下半年,重庆迎来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阶段。先后在重庆活动的恽代英、萧楚女等人正是这一热潮的推动者。他们与本地涌现出来的《友声》《新蜀报》等进步刊物和进步社团相结合,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重庆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些书刊开始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步认识到“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从而自动加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一时间,马克思主义在重庆传播开来,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地区之一。

做青年知识分子的引路人

1921年10月,恽代英自武汉抵渝,先后到重庆联中和川东师范进行讲演。恽代英以“青年应该怎样做”为题,猛烈地抨击政府“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互相争杀”,指出青年肩负的社会责任。他说:“现在要说青年有希望无希望,只看我们青年努力不努力。什么全要靠自己,靠别人是不行的。……责任在我们身上!至少一个人应当想到我们将来对社会做点什么事。所以中国要靠我们,任谁都是靠不住的。”恽代英的讲演,犹如雷霆之声,使青年学生受到极大震动和鼓舞。

10月26日,恽代英离开重庆赴泸州主持川南师范校务,同时在当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建团工作。

1923年1月,恽代英辞去教职,带着学生张霁帆、余泽鸿、穆世济、秦云阶等来到重庆。他们在江北刘家台住了一个多月,经常与萧楚女、陈愚生、杨效春、卢作孚等人讨论宣传革命思想及教育与社会问题。

同年夏,恽代英离开四川,到上海奔赴新的战场。他在团中央工作期间,仍密切关注着四川,多次就四川和重庆地方团的工作作出指导。郭沫若曾高度赞扬恽代英对四川革命的影响:“四川的青年受他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四川那样的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的一些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鼓舞的吧!”

1922年夏秋之交,应重庆联中校长熊浚聘请,被誉为“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启蒙运动旗手”的萧楚女前往该校任国文教員。萧楚女到校时,正值军阀刘存厚等人撤换重庆联中等几所进步学校校长之际。为表明立场,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广大教师一边,联合进步师生向社会发表公开信,揭露反动当局迫害师生的罪行,并在《去职宣言》上签名。军阀当局则采取高压政策,悍然开除学生和老师。

为妥善安置被开除的师生,也为了选士育才,萧楚女与熊浚、陈愚生等决定创办重庆公学。通过多方努力,学校于11月27日在城区半边街铁道银行旧址正式开学,招收学生150多人。

学校实行全新的民主管理体制,课程设置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尊重青年个性为原则,以先进的社会政治理念教育学生,学生既学习文化也参与社会实践。在国文教学中,萧楚女鼓励学生勇敢地向腐朽的封建旧思想和旧道德挑战,要求他们在深入农村和民间的过程中去认识社会现实,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

重庆公学的进步倾向引起军阀当局的不满,教学活动受到破坏阻挠。开课仅20余天,便被迫停课。

1923年春,萧楚女从重庆转赴万县,出任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国文教员。他借助讲台,对国文课教学进行改革,推广白话文写作和课文分析等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残酷统治下所面临的危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他建立读书会,组织学生广泛阅读《鸭绿江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社会观》等进步书刊。他经常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因语言极富鼓动性和幽默感,深受学生欢迎。是年夏,萧楚女特意邀请途经万县赴上海的恽代英向万县四师学生作“中国向何处去”的演讲,恽代英在批判国家主义派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国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必然性,给广大师生以深刻启示和教育。

萧楚女在万县时间不长,但他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年学子。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吴毅、吴逸僧(吴心俊)、朱泽淮(朱亚凡)、郑叔伦等成为了万县地区最早的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萧楚女在万县的革命活动,遭到当地封建势力和国家主义分子的忌恨和排挤。1923年6月,他回到重庆,出任重庆女师国文教员和《新蜀报》主笔。

《新蜀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为了给重庆“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1921年2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在鲜英的支持下,创办于白象街。从此《新蜀报》开始“猛向最顽固、最腐朽的旧社会基址作不断的攻袭”。

萧楚女担任《新蜀报》主笔后,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不断揭露黑暗,破除封建迷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新蜀报》从此异军突起。

这一时期,《新蜀报》上不少针砭时弊的社论、时评大多出自萧楚女之手。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文字流畅,深入浅出,生动感人,不仅受到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称赞,广大商人、市民、店员、学徒也喜欢阅读。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引导青年走向革命,他撰写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等文章,揭露国际资本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罪行;还在《新蜀报》上开辟“社会青年问答”专栏,专门解答有关读书、就业、婚姻、家庭等问题,引导青年认清所处的时代环境,指出光明的前途,青年们赞誉他为最好、最难得的“开路先锋”。

1924年1月,萧楚女离开重庆,返汉口探望病危的母亲。5月中旬,他前往上海,协助恽代英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8月,萧楚女受组织委派再度返渝,仍在《新蜀报》任主笔和重庆二女师任教。

这一时期,萧楚女的中心工作主要是整顿重庆地区的团组织和筹建党在四川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但他仍然每天为《新蜀报》写社论或时评,坚持宣传真理。

拓荒播种于巴山渝水

1921年以后,还有许多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纷纷来到重庆。

猜你喜欢

恽代英马克思主义重庆
恽代英:“我是共产党员,必须革国民党反动派的命”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中国青年》创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