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异彩的名将们
2020-10-20
杨得志:“坑道战术”的设计师
杨得志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第三任司令员,在抗美援朝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53年10月,他率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握着杨得志的手,诙谐地对在场的人说:“你们都认识吧,此人大名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德怀的助手。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志愿去的,就是志愿军!”
1951年2月,作为第三批参战部队,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奔赴抗美援朝的第一线。不久,便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1954年10月任司令员。他在朝鲜战场总结冀中地道战的经验,提出建设坑道工事防御体系,即将若干个防炮洞连成“V”形工事,小的可容纳一个班,大的甚至可以容纳一个排、一个连,洞内凿有瞭望孔和射击孔,等敌人迫近再开火,从而使自己伤亡减到最小。这是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的一个创造性战术。
彭德怀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创造!我就不信,他美国人能把地球炸通。”
在志愿军总部的倡导和推广下,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在战场上掀起了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短短3年时间就挖成长达1290公里的坑道和长达6440公里的各种堑壕、交通壕,修建了20多万个地堡,横贯朝鲜半岛230公里,形成了20至30公里纵深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1952年10月开始的“上甘岭坑道防御作战”很好地检验了这一战术成果,当时敌我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里投入大量兵力,进行反复激烈争夺。志愿军指战员击退了60000多敌人的680余次进攻,并进行了数十次反击,毙俘敌250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多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火炮61门和坦克14辆,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创造了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进行坚守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
毛泽东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就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坑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毫无办法。”
美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的这个战术“的确富有创造性”。
甘泗淇李贞:夫唱妇随齐上阵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出生于宁乡黄材镇。他曾去苏联留过学,回国后被派到苏区,先是在红六军团,然后加入红二方面军,一直从事政治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值得一提的是,甘泗淇的妻子李贞也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二人成为开国将帅之中唯一的“夫妻将星”。
在革命岁月里,夫妻二人并肩作战,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甘泗淇与李贞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部队过草地时,李贞早产,由于条件异常艰苦,孩子夭折了,而她再没能怀孕。之后,夫妻俩先后领养照顾了20多个孩子,都是烈士遗孤。
1951年8月,甘泗淇与李贞从大西北奔赴朝鲜战场,甘泗淇担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贞则被彭德怀亲点为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
在异国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甘泗淇与李贞带着从国内来访的记者和作家们,采写先进典型事迹,鼓励战士们争当英雄模范,出色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1953年,夫妻俩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从朝鲜凯旋回国,又一起担当起国防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杨勇:为抗美援朝划上圆满的句号
1953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全部协议, 准备签字时, 李承晚竟公然破坏协议,扣留人民军大批被俘人员,并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于是,严惩李承晚集团成为结束朝鲜战争的关键环节。
毛泽东开始点将了,由谁去朝鲜唱“末台戏”呢?周恩来当初的建议浮现在他脑海中:“要把‘三杨拿出去,让‘三杨开台(三羊开泰)。”
由于种种原因,杨得志、杨成武先期赴朝“开台”,而杨勇未能如愿, 想到这里,毛泽东挥动苍劲有力的大笔:“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1953年5月11日, 担任第二高级步校校长的杨勇,赴朝任职。
杨勇一上任,便冒着敌人炮火,深入前沿了解地形、敌情,在志愿军总部的指导下, 精心制订了“金城战役”计划。这一仗,是杨勇戎马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1953年7月13日21时,万炮齐发。3个突击集团全部突破敌防线。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先頭分队”, 突袭了李承晚首都师“白虎团”团部, 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全部送命。
志愿军二〇四师又生俘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经过 21个小时激战,志愿军突入敌纵深阵地,南朝鲜首都师三师、六师、八师遭受沉重打击,14000余人被歼。李承晚亲赴前线督战,“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也坐不住了,组织美八军配合李承晚部队全力反扑,结果仍一败涂地。
李承晚和克拉克对这位20兵团司令员杨勇,不得不刮目相看了。1953年7月27日10时,也就是克拉克到前线督战的第12天,这位美军上将无可奈何地来到板门店,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
在作为朝鲜战争最后一仗的“金城战役”中,二十兵团共歼敌52783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的5倍,这次战役向金城方向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在谈判中得到了承认。杨勇的指挥才能在国际战争舞台上得到了检验,他为抗美援朝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55年,杨勇接替杨得志,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1958年10月29日回国后,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赞扬。
三年抗美援朝终于在金城反击大捷中结束了。“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日后在他的回忆录上写道:“朝鲜半岛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