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皇帝为何多“短命”
2020-10-20
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向来健康,32岁时却猝死,开启了东汉皇朝的“短命模式”,后来的汉和帝活了27岁,汉殇帝8个月,汉冲帝3岁……东汉皇帝平均寿命仅26.71岁,远低于西汉的37.67岁,这是怎么回事呢?
瘟疫多 公元75年9月,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猝死,时年48岁。
东汉短命的,其实不仅仅是皇帝,整个皇室寿命都不长,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比较突出。汉明帝的9个儿子大多短寿,除六子刘衍(寿54岁)外,几乎都没活到40岁。
一方面,东汉中期气候突然变冷。东汉初,洛阳还能种柑橘,到东汉末年,已不结果实。气温下降造成瘟疫流行,当时中医的应对办法不多。另一方面,洛阳超过百万人,城市管理能力却没跟上。许多贫民死后,无人收尸,引发疫病传播。此外当时处死犯人需“弃市”,不許收尸,也是一个传染源。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东汉时洛阳地震频发,大震后常有大疫。
爱吃老鼠肉 西汉御医由两部分组成:太常太医主治百官之病,少府太医主治宫廷之病。到了东汉,二者合并,统一归少府管。
机构合并后,专业水平却没提升。东汉少府太医的最高负责人是太医令,属高官,下设官医、中宫药长、尝药监等职位,后二者都由宦官担任。在东汉宫廷医生中,还有一部分是巫医,可见当时医疗水平不高。
汉朝皇室有一个不卫生的坏习惯,即喜食老鼠肉。老鼠生活环境肮脏,可携带50多种寄生虫,可能给食用者带来巨大伤害。在汉景帝墓中,代表御厨的藏坑中发现了鼠骨。此外,越王墓、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长沙马王堆等汉墓中,都发现了鼠骨。特别是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耳室陶瓮中有岩松鼠、社鼠、黄鼬之骨,他的妻子窦绾墓中陶壶里,也有鼠骨。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老鼠甚至还入了药。
这种奇特的食俗,加上气候剧变,医疗水平不高,东汉皇室成员早夭应不意外。
外戚的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以洛阳为都,皇宫分南宫和北宫。汉光武帝住在南宫,并在那里去世,汉明帝则迁到北宫。南宫、北宫只隔一条街,但皇太后、皇后都住在南宫。入驻北宫后,汉明帝对外戚大开杀戒。
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意识到父亲的“严猛之政”激化了各级矛盾,且登基后,旱灾、牛疫、地震、蝗虫不断,不得不“每事务于宽厚”,对汉明帝重点打击的外戚也给予优待。去世前几年,他突然搬到南宫,外戚专权可能是导致他猝死的关键原因。窦氏家族势力逐渐变大,后来还暗杀过几位东汉皇帝。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