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教育期刊对现行教育课程改革的引导
2020-10-20龚倩
龚倩
摘 要:教育期刊作为引导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在融媒体时代更应服务教育、指引教育。文章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阐述教育期刊对教育课程设计改革、课程目标改革以及课程实施改革的引导作用,提出深化课程内涵、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及时反映社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增强教学方法改变,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优化教育课程改革。该研究为现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期刊;融媒体;课程实施
Abstract: An educational periodical,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reform, should serve and guid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nancial media er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uiding role of educational journals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objective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t proposes to deepen curriculum connotation, strengthen curriculum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timely reflect social needs, highlight personnel training, enhanc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oretical teaching,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optimiz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educational periodicals; financial media;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教育期刊肩负着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的传递教育信息的使命,它为能够更好的指导教育、服务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使教育期刊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其导向的作用,体现出它的战略价值,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改革
作者对近五年教育期刊的宣传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改革方面,教育期刊将重点放在了深化课程内涵和课程领导力建设两个方面,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引导。
(一)深化高校课程内涵理解
高校课程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明确课程教育的内涵。这对确定课程目标、具体实施课程教育是最基本的一步。高校课程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它的本质揭露,是更好的开展我国高校课程教育,建立起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特色的课程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项。教育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对高校课程内涵的研究,在不断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找寻到符合我国当下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课程既要保有专业的概念,又要发挥出其“专门学问”的内涵,换言之,它既要教授专门专科的知识领域范畴,也要含有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广度。真正做到在课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明确的专业定向,也要有课程的延展,注重学科知识与行业实践的对接与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参与生产实践的应用能力。此外,高校课程是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应用人才的抓手,探讨基于专业建设角度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明确专业定向课程,可以尝试作为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研究的切入点。将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应用密切结合,将高校课程内涵极尽发挥,以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课程教育发展改革的导向标,打破固守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校课程教育,将课程教育融入社会,使高校课程的人才培养能够顺利的走入社会,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课程领导力建设
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作为学校对所教授课程的统一规划与指引。它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首先,从课程管理者的角色来看,课程领导力主要涉及到对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相关人员的一个总体要求,具体体现在,对所管理的课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科学的组织开发,并针对所实施的课程进行课程评价的能力。其内涵主要涉及到,对课程思想的领导力,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就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这一角色,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参与课程并设计课程的能力,以及具体实施、决策的能力。作为教育期刊要特别强调对高校课程的研究,尽管针对这两个层面的阐释并不多,也因此,更应将其纳入到高校的课程建设中来,使其不断的得到加强与完善,增强课程意识,提升课程领导力。
二、高等教育课程目标改革
在课程目标改革方面,教育期刊的内容编排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化人才需求,提出了明确的引导方向。
(一)及时反映经济社会需求
某教育期刊指出,高校课程目标就是要及时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现行的高教课程却不尽人意。据悉,尽管在高校中每年都要进行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可往往是浮于表面,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调整的幅度不大,只是对不同字节的替换删减而已,而不是真正的从社会的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做到实时跟进。为此,在教育期刊中要侧重表明,在今后的课程教育改革中要杜绝此现象的发生,在培养方案调整前,首先要进行调研,了解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然后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源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作为高校,在课程建設中要多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培养,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中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类型需要,通过自我的学习主动性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素养。这都将是作为高校课程改革发展应该注重的环节,并要将这些环节纳入到高校课程编制中。其次,通过产研合作反馈企业需求。企业的发展需要科研人员,作为高校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这不仅能够迎合当下企业发展的高端需要,也能够通过此举措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眼界,这不仅有利于高校课程的建设,更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突出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高校应明确大学课程目标,并要有意识的培养具有专业性的人才。关于这一点,德国的高校教育堪称典范。他们不仅十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性培养,还会在课程中去融入去体现,使课程的理论部分与社会的实践部分环环相扣,丝毫不会使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后产生脱节的危险。相较而言,我国在此环节中就要薄弱一些。在绝大多数的高校中,并未十分明确的确定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使得学生们在步入社会后才发觉,在校园中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中会用不上,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高校的课程建设中更要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教育,要始终将课程环绕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础上,在学生刚进入到校门时,便要十分明确的要学生知道。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的去锻炼自己的“专业”,使他们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强化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注重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跨专业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所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涉猎更广领域的知识范畴,及时的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而作为高校更应将这种实时性纳入到课程的建设中来,实时的调整所教授课程的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制定并不断的更新补充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以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高等教育课程实施改革
课程实施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几年的教育期刊在教学方法、理论培养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法,对课程实施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增强教学方法改革主动性
某教育类期刊指出,教育的实施要呈现其多样性。然而,在我国,尽管我们已经是多媒体时代,各类教育资源应有尽有,固有的教育模式还是难以改变,很多教育管理者往往还执迷于传统的“教材、板书和笔记”的授课模式,仿佛脱离了这些便失去了为人师的本色。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学生为教育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要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此外,在高校课程改革中,要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多看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能够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在沟通与交流中去揣摩如何更好的实施教学。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摸索,边实践边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师生共同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借此养成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完备专业知识领域的同时,也扩充他们社会实践应用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高校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理论教学应用性
教育期刊将理论教学的加强阐述为加强学科专业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程讲授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素养。只有将两者统一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如前所述,高校教育既然是专业性的教育,那么就要加深对专业教育领域的涉猎广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有多个具有开放性可供选择的教育平台,这些平台都将作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且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及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响应和沟通,这些平台能够成为搭建起他们之间对话的桥梁,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建立起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此外,根据专业教育的需要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教育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也应是实时调整的,始终要以社会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以“适用”的角度去有目的性、去针对性的来设置高校教育课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每年对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转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探索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的角度,向“素质培养”的方向迈进。此外,要将高校课程建立在专业的这个点上,围绕专业的发展、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全方向定位。要知道如果单纯的只是将教育锁定在知识的掌握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还极有可能导致教育与实践脱离的危险。课程建设要注重学科与实践的对接。同时,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来进行专业定位,三维式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能力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架构起课程教育内容。在具体的实施中,可借鉴德国模块化课程方案,在充分考量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要点,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的综合课程体系,即系统化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又能避免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痹症。当然,我们也可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来适当进行调整,在充分调研社会市场人才稀缺的基础上,注重对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
部分教育期刊还提出了融入职业知识点的改革措施。这是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使高校生能够在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的最佳举措。职业素养就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它不仅体现在职业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它还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作风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它更加注重对高校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这也是评判学生综合素养高低的参照条件之一。关于这一点,高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使学生明白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意识之间的关系性。避免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并且,可通过学校课程的设置来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教师可根据他们在实践课程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加以引导。最后,课程改革要突破学科化影响。首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的设置。课程的实践环节不是莫名的相加,它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换言之,要将社会的需要作为设置课程的标准,社会的需求才是培养人才的方向,确定了这个方向就是纲领,要在课程大纲中体现出来。因此,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做出实时的调整,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
在国外经验借鉴中,某教育期刊以德国高校为例,在德国高校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从教与学中去挖掘实践的可行性,注重产学结合。那么在我国也在逐步的去改变。首先,重视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应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不论是哪一所高校,都应注重实践教学。在教育期刊中要强调指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真正的在行动中体现出来,首先要制定出相关的时间纲领,例如实验实训管理处,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负责,这会涉及到很多细化的内容,如实验设备的采购及管理、实验资产的清点及维护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去制定与管理,形成专业的工作模式,就不会有什么困难。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能够创设出更多的竞赛机会与创新立项的可能。并且,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正确规划处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去检验。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也要有意识的加大实训比例,增强实训课程设置环节。改革实习实践策略。集中实习操作如果不能实现,就以分散组队的形式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就要确定好要实习的科目内容,并最终要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可通过在企业实践的机会,边实践边总结,边检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发现自我潜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在实践环节中的指导作用,这是在教育期刊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教师的作用在教育中非常关键,尽管实践的环节是让学生进入企业中去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不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去管理。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教师在学生实践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实践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只为晋升或职称而闭门造车,忽略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变革,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期刊,作为传递教育信息的指导性肩负着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时的传递教育信息的使命,同样离不开发展与变革。在融媒体背景下的教育期刊,要以指导教育、服务教育为准则,不断用创新思维来思考教育期刊的发展,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引领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其教育导向的作用,体现出它的战略价值,也将作为刊物的发展特色吸引更多的教育从业者来共同参与,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期刊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润东,孙志高,王俊淇,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空气调节”课程改革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29):31-33.
[2]张艳超.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匡丽萍.学习科学视角下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跨越[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體育科学学会,2019:6431-6432.
[4]彭嘉熙,程宇鑫,赵珂瑾,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意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8):51-52.
[5]袁婷.职业素质本位下高等教育教学课程的构建与改革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04):136-140.
[6]骆华勇,荣宏伟,方茜,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加拿大高等教育对“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建设教育,2019(03):42-45.
[7]高晴烨.“互联网+”背景下职技高师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