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小古文教学中的“言传”与“意会”

2020-10-20陈炎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小古文文言文教学

陈炎妹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典雅的语言背后凝聚着深邃的思想,是古典文化殿堂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浅近易懂、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的小古文具有独特的文化与教化意义。如何充分发挥小古文的价值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小古文;教学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三千多年,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也是现代白话文的源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在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了全部课文的30%。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的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还提出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类浅显的文言文可以也包括了小古文。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在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中收录了多篇小古文,包括《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伯牙绝弦》《铁杵成针》《杨氏之子》等。小学阶段,小古文是文言文的启蒙,是为初高中学习更加深奥的古文打基础。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小古文地教学呢?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古文地阅读价值和文化价值呢?下面,笔者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谈谈在小古文教学中的一些拙见。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讲的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被选入了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历史小故事,生动有趣,给人以智慧与启迪。全文共有4句话39个字,全文较为浅显易懂,课文就“尝、竞走、唯、信然”四个难点字词做了注释。其中,虚词“之”出现了两次并有不同的释义,既是难点又是考点。在认真研读单元导语和课后要求后,笔者设定这篇小古文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戌、诸、竞“3个生字,会写“戌、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划分文言文节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戊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

“言传”和“意会”是学习小古文的两种巧妙途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言传”可以理解为教授学生习得小古文学习策略,是语文学科的功能性体现;而“意会”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鉴赏小古文背后的深层含义,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体现。

一、言传之一——文字理解,通晓文意

小古文大多短小精悍,有时会出现特殊句式(如倒装句)、通假字、一词多意等情况。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四年级学生而言,面对现代白话文截然不同的小古文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如下的学习策略。

1.结合注释,在关键处着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结合课文注释去进行初步的理解。文言文与现代乃是一脉相承,有些词义、句式古今变化不大,诸如“王戎七岁”“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等句子释义与现代文大同小异,不拘泥于逐字逐句分析,应该放手让学生理解。

2.抓难放易,在难点下功夫。在課堂上,我们在和学生大致了解文本后,应该紧紧抓住难理解的字词进行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之”字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之”是文言文中最为常用的虚词,它的解释包括“的”“去、往、到”“第三人称代词”等,在同一篇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字多义”的情况。在本文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和“取之,信然”中的“之”指的都是李子,“人问之”中“之”特指王戎。在教导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一字多义”的用法。

二、意会之一——诵读为本,感受韵律

朗读正确是小古文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在课堂学习中,笔者首先安排了学生试读,与《王戎不取道旁李》来个初照面。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断句不准、语气表达欠缺的情况。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点评,总结。小古文的朗读不能停留在读正确的层面上,应该入江河倾泻,一气呵成。在第二阶段的朗读上,让学生分别不同的小组进行朗读,小组组员互相点评。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朗读,我当堂进行点评,“‘竞走取之读得要急促些,突出诸小儿的迫切”“‘信然应该放缓语速,中肯有力,读出恍然大悟之感,表达了王戎料事如神的敬佩”。“以演带读”方法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有效小策略。学生置身情景,兴致勃勃地开始第三次演读,在朗读和表演中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融汇——文道兼重,意味深长

阅读经典文言文,除了欣赏语言的魅力,也要重视文言文的文化价值,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王戎不取道旁李》虽然篇幅短小,对于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思想价值启示。面对满树的李子,七岁的王戎不是急着第一时间去采摘,而是根据对环境的分析从而得出此乃“苦李”的结论。这篇小古文背后昭示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精神内涵中“思考”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四、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瑰宝,典雅的语言背后凝聚着深邃的思想,是古典文化殿堂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不管是“言传”还是“意会”,最终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小古文的教学探索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赵勇,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洋.小学古诗文内容及古诗文教学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童志斌.小学文言文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4]李佳慧.小学文言文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9.

[5]姜树华.引桥: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意”具象[J].小学教学参考.

[6]赖翩京.文言文教学的三个教学:文字、文学、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

[7]姜雷.小学高年段开展文言文教学教学的形式与策略[J].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小古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