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产、教、赛、创教学模式探究

2020-10-20魏家红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竞赛环境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产业背景与职业准则,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工学结合模式,融合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本文主要研究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产、教、赛、创教学模式,创建立体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一直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专业教学模式,提升人才社会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目前的首要问题。选择产、教、赛、创教学模式是经过多种对比后的结果,遵循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人才需求,是提高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决定。

1、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交叉性学科,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主要培养从事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管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能够满足环保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需求。當前大部分高校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具备的教学资源,开设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但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科院校大多偏向学术型教学,在构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时,更偏向于理论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安排没有形成平衡,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则是缺乏大量学科基础理论支撑,全盘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要求,但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不多,知识积累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各大高校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产、教、赛、创”教学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2、“产、教、赛、创”教学模式构建

2.1产教结合为背景

开展产教结合模式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有机结合,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企业实习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岗位实践能力,解决部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并且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可以聚合社会优质资源,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双创基地等,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所需的设施设备[2]。另外,高校可以增进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各大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专业课程,与企业联合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学生在企业内实习可以提前适应岗位环境,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接,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产教结合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条件,着重突出实践部分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产教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连接。

2.2课程教学为基础

2.2.1强化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目前社会阶段对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需求,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在确保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基础上,满足社会及行业对该专业的能力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保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在就业时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必须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方式,多采取学生喜爱的新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微课视频、无领导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在开展部分工程技术型课程时,要增加实践与技术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学与做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重点突出专业的技术应用型原则,根据专业能力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重新整合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并增加环境工程CAD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内容,加强三废处理技术实训、环境监测实训等实践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增添基础实验和系统实验的练习强度,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2.2.2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引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以学生自学为主导、项目驱动为方式、教师教学引导辅助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项目题目的时候,要尽量容纳更多的课程重点知识点,并且设计一定的工程背景。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点,设计层次性的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最大化吸收重点内容。开展项目驱动教学,通常由4—6个学生自由组队,在教师发布项目任务以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制作调试等步骤完成项目,最后根据实践结果填写项目报告书,完成项目作业。在开展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实践,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2.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设置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出现团队内有学生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当中。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都设有不同要求的评价机制,以确保实践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例如,环境工程CAD课程在传统评价机制中,主要对日常考勤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实践表现及实践能力的评价。而本课属于功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考核时需要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实现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向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了更加客观完善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教课程考核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学过程考核,这一部分是由考勤、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定组成。考勤是根据学生日常的课程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和课堂纪律进行评价,小组互评是由小组内成员根据实践表现互相评价得出,教师综合评定是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程度、现场答辩表现综合评价,对学生的项目表现、知识理解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评估。其次是项目考核,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包括方案设计、仪器分析、环境规划等内容的实践应用。最后是期末考核,采取多维度的开放式考试,选择可以展现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且与课程内容及实践项目内容相关,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多地发挥空间。

2.3学科竞赛为补充

实践教学以学科竞赛为补充,创建以问题或课题为解决目标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学科竞赛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比赛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是有效提高与评判学生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方式。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增强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能在竞赛中磨练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多种学科竞赛可以促进学生的綜合能力培养,快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校园内会出现的竞赛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学术科技作品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专业基础竞赛等)、专业学科类(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气象科普创意大赛等)、创新创业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创新创业大赛等),通常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获奖级别。

2.4创新实践为目标

创新实践是代表各种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限选课和学生毕业设计等内容,是实践教学的深化部分。创新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让学生在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中克服艰难险阻,在不断的挑战中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创业的素养和意识。

3、结束语

目前,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技能型人才,是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就需要实践性理论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共同支持。将产、教、赛、创教学模式带入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当中,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也为其他工程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姬瑞华,李凌.新时期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38-139.

[2]续钊.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2(5):29-31.

[3]毛东升,张晶晶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9),25-27

[4]何红娟,陈雷,张丽微,陈福坤.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3):183-185.

[5]王珊珊,吴倩.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46(10):146-14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赛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2019〕-JKGHYB-0505。

作者简介:魏家红,女,1967.06生人,河南固始县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方向。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竞赛环境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环境清洁工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漫观环境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