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手工技艺在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渗透

2020-10-20杜晓芹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手工课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本文基于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论述将民族文化手工技艺融入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多维度感受民族文化艺术魅力,因地制宜、合理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民族文化 小学美术 手工课 传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148-02

我国民族文化中包含着经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手工艺术,而小学美术手工课是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融入民族手工艺术,能够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民族文化艺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一、多维度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民族手工技艺包括色彩、造型、纹饰以及蕴含的意义几个方面。小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如挖掘民族文化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欣赏民族手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和动手制作的欲望,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丰富视觉感受,培养观察能力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像苗族的刺绣、壮族的壮锦等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的民族手工艺品。在教授桂美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苗绣》一课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苗绣纹样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以及风格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图案内容的苗绣,如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图形想象,引导学生在苗绣图案中发掘纹样结构特点,如二方连续和多方连续重复绘制、色彩运用的规律(重彩互补色:红、黄、黑、蓝、绿)等,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颜色、构图等方面都能获得直观的感知。

(二)尝试触觉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视觉感受,无法感知民族手工艺术品的造型美和纹饰美。对此,教师要提供民族手工艺品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手工艺品模型,体验民族手工艺品的美感。例如在教授桂美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美丽的铜鼓》一课时,铜鼓是精美的造型艺术品,其造型特点为圆墩形、鼓面平、有鼓腰,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纹饰多采用镂刻、浮雕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怎样才能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铜鼓的造型变化、图案纹饰凹凸变化的肌理感?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铜鼓的机会少,更不用说近距离地观察和触摸,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小型的铜鼓模型,让学生用眼睛观察、亲手触摸,真切地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分享和交流,提升综合素养

传统民族文化本身有着丰厚的意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一些蕴含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族手工艺品,如剪纸、绣球等,极具民族文化内涵。在教授这类比较常见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主动分享和交流课前收集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强化了参与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二、创新教法,合理施教

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有着相应的要求,如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设计意图选择媒介材料,合理利用工具和制作方法;对基本造型元素的应用和表现能力;对民族手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的认识,培养“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能够初步进行设计和制作活动,等等。针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内容和要求,教师在融入民族手工艺品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添加或调整,实现赋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术手工活动课。

(一)学习民族手工技艺

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至今,虽然有的走向消亡,但也有不少手工技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如剪纸、绣球等。剪纸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材料易寻、制作简单、工具普遍。教师在教授这类常见的民族手工技艺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相互交流操作技巧。如在上剪纸课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能够剪出简单的造型,如一朵小花、一个小人等,于是趁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小老师”传授剪纸方法。由于学生对学习剪纸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还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剪纸,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强化参与意识,进一步激发探究和制作欲望,提高民族手工课学习的兴趣。

(二)新材料的运用

有的民族手工艺品,在材料的运用上比较独特,如在教授桂美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银闪闪的饰品》这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制一件银质饰品成了教学的难题,因为受材料、时间以及制作工艺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手工课教学中完成。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与银饰相近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如锡箔纸、铁丝、镭射纸等。选择锡箔纸的原因在于,锡箔纸的色泽接近银色,能够较好地还原银饰给人的视觉感。锡箔纸可以像普通纸一样便于折、剪,通过搓、揉等方式做出造型;铁丝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符合制作造型的要求;镭射纸则可以满足快速完成大面积造型的要求。这样教学在保留原有造型艺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制作材料的重新选择,呈现银饰手工艺术的魅力,实现对银饰制作技艺的传承。

(三)适时创新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手工艺术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民族手工技艺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民族手工技艺精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寻求创新与发展,赋予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文化手工艺术品时,应有效融入现代文化拓宽学生的思维,增长知识。笔者在讲解桂美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做花灯》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花灯的造型以及图案装饰的设计与应用。课堂教学开始后,笔者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传统的花灯设计作品,再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的花灯作品,让学生比较两种花灯的表现形式相同、但造型和图案设计不同的特点,评价并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学生纷纷表示,赋有现代气息的花灯图案设计更接地气,画面更吸引人,整体制作效果更加绚丽。由此可见,我们在传承民族文化时要注重创新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持续焕发新生。

三、将民族手工技艺融入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自身要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断提高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力。第二,教师在讲授内容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民族文化合理融入小學美术教学当中。第三,让民族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精神、学会传承和应用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美术手工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技能技法,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第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往教师示范、学生跟做,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课中应该以动手为主,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创作探究空间,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的操作方法。

总的来说,将我国民族文化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让小学美术手工课成为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兰岗.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传承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寻[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2]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编.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中小学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美)迈克·帕克斯和约翰·赛斯卡.美术教育学系列译丛:美术教学指南[M].郭家麟,孙润凯,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杜晓芹(1985—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手工课民族文化传承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难忘的手工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