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洋楼建筑文化对近代天津城市面貌的影响

2020-10-20韩邦跃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天津图案

【摘要】一方面是炮舰政策下的文化侵略,一方面是延续几千年的本土文化,在近代天津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中西碰撞。当尘埃渐渐散去,一切都已改变。中西结合、以西为主、多元共存的天津城市面貌已经形成,对于许多天津人而言,住在洋房里,享受着中西结合的氛围成为他们的现实并将影响他们的未来。

【关键词】天津;小洋楼;图案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东临渤海、北靠京都,西邻太行。即是水旱码头,又是军事重镇。明清以来是一座由军人、官员、码头工人、盐民、和商人组成的移民城市,其建筑布局带有明显的北方特点,建筑装饰在檐头、门楼、照壁、门窗等细部带有江、浙、皖等民居特點,使用图案多为中国吉祥图案。鸦片战争后,由于小洋楼建筑的出现,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对近现代天津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小洋楼建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兼容:

西方的宗教、宗教建筑及建筑装饰图案自清朝康熙年间(十七世纪初)开始进入中国。与本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对抗,从“礼仪之争”到“鸦片战争”;从“文化入侵”到“侵略疆土” 对西方仇恨的种子早已在中国人心中埋下。西洋式的教堂、建筑成为人们攻击的目标。如:1869年建造的望海楼是哥特式的天主教堂,竣工后半年(1870,6,21)即被民众焚毁。时隔27年后(1897年)重建。三年以后,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毁。1903年第二次重建。

再如:1916年竣工的老西开教堂,也引发著名的老西开事件,但是由于北洋政府的不作为,使这场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西方殖民者在与中国人的对立中学会了“妥协”和“自保”例如:在第二次重建望海楼教堂时,为了迎合普通中国民众的心理,特地选择了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葡萄、荷花、龙纹等装饰教堂。使望海楼教堂有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再如:修建紫竹院教堂时,就选址英租界内,以躲避中国民众的激烈对抗。

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大批的清朝下野官员、政客、军阀、商人、社会名流云集租界以求自保。在建房时他们发现许多西方的纹饰的意义与中国人欣赏习惯并不矛盾,所以采取了接受的态度。如茛苕叶、忍冬草这些有生命旺盛意义的图案。还有一些外形非常好看的图案也被接受,象西番莲、玫瑰茄。有些欧式建筑图案在天津小洋楼中是很难见到的,象人物图案、精灵图案、怪兽图案。这决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每一个用于天津小洋楼建筑的装饰图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标准就包括考虑到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1903年以后古典主义建筑在大型商场、娱乐建筑及高级住宅中不断出现。多采用古希腊、古马典柱式,如建于1924年的英国麦加利银行,立面装饰爱奥尼亚柱式,气势恢宏)同一时期折中主义的装饰手法也甚嚣尘上,很多商业建筑和别墅都采取这种手法:天津劝业场就是典型的例证。其建筑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在建筑装饰处理上,采用了挑檐,拱券,牛腿,廊柱,宝瓶栏杆。半圆拱窗等部件,混搭为折中主义装饰风格

1930年以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备受推崇,简洁、自由、富有体积感与雕塑感的利华大楼、渤海大楼、中国大戏院拔地而起。

随着欧式建筑的不断增多,天津各租界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建。租界区成为天津城市的主体。总面积相当于天津旧城的六倍半。人们对欧式建筑及其装饰图案也由反对、排斥变为接受。

二、小洋楼建筑装饰图案的出现促进了中西并存、文化多原的天津城市面貌的形成

纵观天津地图我们会发现,天津城区的旧城地区集中了以鼓楼、文化街、大悲院为首的中式建筑群、其建筑图案都是中式的;东站、解放路、五大道、劝业场地区则集中了英、法意、德、日等租界。其建筑装饰图案以西式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城市面貌就是中西并存的。

中西并存在天津演绎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以河北区天纬路为例:这里有两组重要的建筑是大悲禅院和天津美院;大悲禅院是典型的中国建筑装饰风格,而天津美院又是经典的西洋建筑装饰风格。在这么近的距离内能够中西共存可以说只有在天津才能见到的。中西并存还碰撞出相互融合的经典案例,如:段祺瑞旧宅的柱头将中式的流苏与西方的涡卷配合,创意出一种别具风格的柱头装饰。这也是只有在天津才能见到的。

文化多元是天津城市面貌的又一现象,例如:光明影院,1919年由英籍印度人巴立建造, 光明影院正立面二、三、四楼中间跨的墙面上除大玻璃窗和精美窗套浮雕外,墙面镶贴琉璃面砖,棋子分格。进入剧场,两侧墙壁上,满铺的精美装饰,如小尖塔葱头状穹顶、多圆心尖券,钟乳体承托着的阳台和凸窗, 绞绳式的柱子,装饰细腻的窗板和栏杆等等,这一切都有浓郁的拜占庭风格)。

三、小洋楼建筑文化的出现促进津派文化的形成

津派文化是与海派文化、京派文化并驾齐驱的一种地方文化,津派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传统移民城市所具有的天生的包容性、融合性;第二作为平民城市的自由性、随意性;第三、作为港口城市,物资、信息集散地所具有的时尚性和革命性。小洋楼建筑文化对于津派文化特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小洋楼文化的使用促进了津派文化包容性与融合性特点的形成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包容了江、浙、皖等地区的民居文化,近代又包容了以欧式图案为代表的小洋楼文化。而且将其融合为具有天津特色的“津派文化”,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使天津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时至今日这场变革还在继续,例如:2008年5月15日竣工的大光明桥的装饰考虑到桥周边多为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及天津整体的人文环境,确立为西洋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桥头建四个欧式的桥头堡,每个桥头堡上都安装了主题雕塑,分别以“日”、“月”、“星”、“辰”为题目。桥护栏用西番莲、月季、茛苕、蛋与标等欧式传统图案元素装饰,寓意吉祥美好。体现了崇尚自由光明的内涵。桥墩用罗马拱形、科林斯柱饰、人物、奔马等装饰,有一种异国风情。

(二)小洋楼文化促进了津派文化自由性与随意性特点的形成

无论是中式建筑图案还是欧式建筑图案都有严格的传承脉络和使用规范,但是这些规则到了天津就变得不再重要了,究其原因:天津是一个商业城市、平民城市,这就使得天津小洋楼建筑多为折中主义风格,在装饰上多为混搭,有时更是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自由随意。天津人追求的是效率和实用。对那些繁文缛节,金科玉律从来就不屑一顾,小洋楼文化在天津的使用促进了这种观念的形成。例如:鲍贵卿旧宅整体为西洋折中式建筑,露台上的三个的亭子風格迥异,左面为带有欧式圆柱的西洋凉亭,中间为带有罗曼式屋顶和简化科林斯柱式的欧式凉亭,右面为传统的中式凉亭。这种混搭倒也别出心裁。

(三)小洋楼文化促进了津派文化的时尚性与革命性特点的形成

小洋楼建筑装饰图案的出现打破了天津自建城以来所秉承的中国北方城市所固有的建筑布局和民族欣赏传统,使天津成为近代中国城市面貌西进东退的代表,以小洋楼文化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摩登主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风行一时,使天津引领了当时的风气之先,许多全国第一也由此产生,许多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也由此被割除,近代天津的历史是一段痛苦的历史,西方的入侵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另一方面也给天津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力和现代城市理念,使天津更加发扬了自开埠以来的时尚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四、小洋楼建筑文化对当代天津城市建筑具有的影响

时至今日,小洋楼文化对天津当代建筑仍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新建筑在建造之初都不约而同的将欧式装饰风格作为首选项。例如:启建于2008年的津湾广场,位于海河南岸,面向天津站。原天津法租界内,为了使建筑风格与周边原租界的历史建筑相协调,采用了多种欧式装饰元素,如巴洛可风格,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中主义等。以建筑细部窗户造型为例:有仿罗马式的拱券窗、仿哥特式的尖拱券窗、有圆形的仿玫瑰窗。有单窗、复合窗、直角方额窗、人字形山花平窗等等……. 通过与现代玻璃、金属材料的结合形成了一定的装饰母题。表现出了小洋楼建筑文化对当代天津建筑设计的重要的影响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的城市环境培育了一大批风流雅士、英雄高才;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这些大才高士又孕育了一大批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形成了天津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为天津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代中国看天津,小洋楼文化对天津近现代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天津具有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定位。

参考文献:

[1]朱小平.欧洲建筑与装饰艺术[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日)成一夫.东西方纹样比较[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庄裕光.风格与流派[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4]刘托.外国建筑艺术欣赏[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5]杨升祥.天津近代西洋建筑的文化与思考[J],中国房地产,1996(07).

[6]「意」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7]罗小未,蔡碗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韩邦跃(1965-),男,教授,现就职于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天津图案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天津宝成博物苑
初次在外过夜
大雾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