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 的发展方式及其启示

2020-10-20李俊王茜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启示

李俊 王茜

【摘要】冲突行为是幼儿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冲突解决六步法”是美国高瞻课程研发的指导教师应对儿童同伴冲突的一种策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如何通过这种策略的帮助获得自我发展存在困惑。本文借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吉信息加工理论,浅析“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的发展能力的三种方式,并总结这三种方式对教师指导幼儿应对冲突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冲突解决六步法;发展方式;启示

引言

冲突行为是幼儿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有效地解决同伴间的冲突对于一个人适应社会,开展社交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幼儿期是人社会性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应对冲突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教育领域很多处理儿童冲突情景的方式,包括惩罚和行为纠正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方式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高瞻课程研发了教师应对儿童同伴冲突的一种策略:“冲突解决六步法”,支持幼儿思考并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其冲突解决能力,最终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包括六个步骤:(1)冷静接近并阻止任何可能的伤害性行为;(2)认可并理解儿童的情感;(3)收集与冲突相关的信息;(4)重述并解析引发冲突的问题;(5)和冲突各方儿童共同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并共同选择一种方法;(6)做好准备,给予问题解决的后续支持。

一、“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发展能力的三种方式

(一)“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的模仿学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类通过模仿而大量学习,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使自己的行为达到合乎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幼儿阶段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同伴冲突是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社会情境。“冲突解决六步法”是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一种重要策略,如朵朵在用积木搭房子,壮壮走过去拿走了朵朵手里的三角形积木,朵朵大声哭起来。教师认可并理解儿童的情感:她蹲下身子,环抱住朵朵,说:“你看起来很伤心。”教师长期的以身示范,就会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情感安全环境,并无形中传达了尊重、接纳和关爱。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幼儿无意或有意地进行模仿。朵朵感受到了老师对她情感的理解,体会到老师温柔的拥抱,记下了老师对她说的话。当她见到欣欣在哭时,朵朵走过去抱住了欣欣,说:“你是不是很伤心呀!”欣欣笑了,朵朵也很开心,她感觉帮助了他人。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朵朵注意到教师对自己感情的认可,产生记忆,在碰到类似情况时,会将记忆以肢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壮壮的微笑的回馈进一步强化了朵朵在以后的情景中运用这一技能,从而内化形成自己的经验。

(二)“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的信息加工

幼儿具有主动加工信息的能力,解决社交问题的道吉信息加工模式描述儿童在面对冲突中的大量信息首先会编译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再通过破译信息了解发生了什么,情绪状态如何;接着阐明目标,表达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启动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思考面对当下的问题,我能做/说什么?面对当下的问题,对方能做/说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降低或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问题?冲突双方就这些问题进行协商沟通,选择双方都同意的方法;选择了方法之后需要双方共同评估,这个方法可行吗?不行的话,问题在哪里?还可以怎么办?3-6岁的幼儿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情绪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在破译信息、阐明目标、启动可行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使用“冲突解决六步法”中“认可幼儿的情感”的技巧帮助冲突双方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了解他人情绪感受;用“收集信息,重述问题”的方式给予幼儿阐明目标,表达自己需求,了解他人需求的时间和空间;用和幼儿一起“寻找关于解决问题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的技巧引导幼儿启动可行的问题解决策略并评估策略效度。“冲突解决六步法”中教师每一步的指导策略与幼儿加工信息的过程紧密相关,有助于帮助年幼儿童在复杂冲突情景中明确信息,聚焦问题,主动发挥信息加工能力。

(三)“冲突解决六步法”中幼儿的主动构建

皮亚杰表示不同的方式显示有趣及冲突的资讯会导致孩子发展出新的认知结构。为了帮助幼儿解决冲突,教师发动实际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冲突中的每个个体,不带评判与指责。冲突者参与其中,产生互动,了解到他人与自己观点的异同,同化新的资讯、解决矛盾,并且建造新的认知结构。

如孩子们面对冲突表达各自的需求,教师运用六步法鼓励幼儿不断协商沟通,共同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不是教师教授给予的,而是自身不断主动思考,互动,探索而构建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形成個体的经验和智慧。“冲突解决六步法”是一种开放的策略,教师从来不决定冲突结果,而是在了解幼儿现有冲突解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作为引导者帮助他们主动构建,逐步进入与之能力相符的下一个阶段。

二、启示

(一)安全健康的情感环境促进幼儿有效模仿

冲突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会引发幼儿强烈的情绪,导致幼儿没有办法进行简单思考,更没有办法在社会情境中,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从而快速大量地学习。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情感环境,是引导幼儿有效解决冲突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采取支持的方式帮助幼儿有效地处理他们的情绪,用接受认可代替减少限制幼儿的情绪情感。鼓励其坦然大胆地表达出来;经常和幼儿谈论他们的情绪,让幼儿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是真实正当的;对幼儿正经历的情绪不做判断性评价,简单陈述他们当下的情绪,让他们熟悉情绪词汇并能使用。安全健康的情感环境一旦建立,冲突中的幼儿就有机会快速清空情绪,参与到问题解决中,进行有效模仿。

(二)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幼儿自主信息加工3-6岁幼儿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加工能力(要查阅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但这种能力比较弱,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一般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个或者两个事件或观点。冲突过程包含了太多信息,这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因此,在冲突信息加工过程中,幼儿经常出现“偏题”现象,脱离冲突里的重要因素,被其他正在进行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陷入混乱当中。3-6岁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听到对方的需求,也可能完全屏蔽掉对方的需求,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这就让问题解决难上加难,如果教师直接给予解决办法,幼儿又丧失了锻炼冲突解决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思考空间,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对于刚接触“冲突解决六步法”的幼儿而言,这点尤其重要。

(三)摒弃评判的支持引领激发幼儿主动构建

韦尔特等人认为,儿童的知识来自他们与各种思想的互动,来自他们对物体和事件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来自他们把逻辑思维应用到这些经验的过程,在同伴冲突中,幼儿同伴参与解决冲突,在与同伴,成人,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摒弃对幼儿的评判,他们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冲突解决当中,与他人进行协商沟通,分享自己的智慧,聆听他人的观点,从而主动构建知识并获取经验。基于每个个体主动构建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同伴冲突中,教师需要了解个体的现有冲突解决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支持与引领。如有的孩子还停留在采用回避、哭、打或者咬的方式应对冲突,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确保孩子的这种表达能够得到正面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用语言表达之后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构建对事件的重新理解与认知。

参考文献:

[1][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译.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美]贝齐.埃文斯著,洪秀敏译.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XX030)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启示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索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