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全员育人路径创新研究

2020-10-20董昕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系统化专业化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新生德育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为有效应对挑战,需要为学生涂亮人生底色,筑牢学业发展基石。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主体单一、内容单调、形式滞后的现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新生教育的实际需求,必须改革创新全员育人新路径,实现包括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学生工作队伍群体、保卫处等人员在内的多元化育人主体、实现短期集中与长期分散教育相结合,使得教育内容专业化、系统化,从而为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生教育;全员育人;主体多元化;专业化 系统化

一、理想信念、爱国荣校教育

近年屡有大学生发表不当言论,扭曲事实诋毁祖国和母校的报道,在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碰撞的过程中,高校新生很容易被一些不实报道和负面消息影响,在新生入学之初,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性看待三个关系:小我和大我的关系,自身和祖国的关系和自身和学校的关系,让新生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荣校的意识。

为实现良好育人效果,应采取短期集中多元教育和长期浸润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学校领导需要精心准备新生思政第一课,旗帜鲜明、言之有物的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学业目标做好引导;学校官方网站和校园主流宣传平台要做好理想信念、爱国荣校宣传。学生从认同学校发展理念、深刻理解学校校训开始,逐步建立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各学院结合学院特色做好新生见面会,在见面会上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和学院的主要教师团队,分享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让新生对学院能有全方位的了解,熟悉并珍惜求学机会,坚定未来在此求学实现学业目标的信心,收获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

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近年屡有学生因学业问题、情感困扰、甚至是宿舍矛盾而酿成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悲剧,事实上多是因为个别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家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不足,应通过新生主题班会的形式由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从班级层面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于公众号发表以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推文、以辩论赛、情景剧、主题晚會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在入学之初就形成生命至上、珍爱生命的理念,化解学生因焦虑悲观及迷茫等不良情绪而造成的悲剧,应及时建立以学生工作队伍及学生自管委员会为主体的预警机制,制止学生因受挫后产生的自残或者报复心理而做出过激行为,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及各类安全教育培训课程,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疏导学生不良情绪。

部分学生欠缺安全意识,被坏人蒙骗,因遭遇网络电信诈骗等原因导致人身财产损失,校园裸贷现象更是严重危害大学生健康安全,学生在校内违规使用违禁电器,易产生安全隐患。新生入学后需要加大多维度宣传力度,学校保卫处应联合学校所在地区的治安民警、消防部门的专家做专门的警示教育,全校范围内进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习。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在学生宿舍楼出入口等醒目处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组织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安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三、规则意识及法治素养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任何人都应遵守规则,只有严格遵守社会规则,才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校园规则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每年都有学生因作弊行为或者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而受到处分,究其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养成,个别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存在较强功利思想,身上沾染不良社会习气,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形成不良的风气,会影响班级和整个学校的学风,形成恶劣影响。个别学生在入校之初对集中校园管理的接受度低,漠视大学生应有的校园规则,排斥学校的相应制度规定,抵触情绪的泛滥会造成舆情危机,使得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误解,个别学生不顾校园公共秩序,一味强调自身权益,导致个别学生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打着维权的旗帜随意挑战高校管理制度,加剧了高校舆情危机。学生们都应形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校园规则意识主要涉及到法律、道德规范、校规校纪及班级制度等方面,新生入学之初一定要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形成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真诚勇敢的良好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师生家长见面会,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规则和良好公共秩序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短期集中宣传和新生入校后一年内长期与新生谈心谈话、与家长有效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相应法治条例、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学生手册》,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研讨学习等形式使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从相应规章制度中找到正确处理学生权利义务的依据,通过举办规则知识竞赛、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把规则意识融于内心,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从入学之初就形成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意识。

四、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后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学业发展目标,也缺乏长远的路径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教学部门和任课老师、负责学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引导,采取开设相应的课程、集中进行培训、拓展训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除了必要的通识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对专业产生兴趣,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需要让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引领学生进行专业解读,从专业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引导,改变学生无目标、懒思考的精神面貌,从源头上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早晚自习,形成学习兴趣小组,开展21天学习习惯养成计划、组织各类学习知识成果展示大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培养、自我督促、自我成就,增强自律意识。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做好“顶层设计”,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整合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避免新生因高考结束而产生为家长完成任务后放飞自我,为学生找准方向。

高度重視学生实践活动,在新生入校后要有侧重的选择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走访,让学生能通过实地参观,直观感知专业内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返校,讲述学业及就业创业成功经验,通过组织优秀在校生分享学习知识的先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开启专业兴趣之门。借助“两微一端”平台,通过网上学生优秀事迹分享、多样化的网络专题讲座、团体及个性化的网络辅导,使得学生学业生涯教育网络化、常态化,有效通过网络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树立学业自信,找到学业奋斗方向。

五、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高校学生在入学之初有校园集体生活适应性困难,无法融入或者排斥校园集体生活的情况,应通过班主任助理带班熟悉校园环境,消除环境陌生感,通过介绍学生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校园集体生活,增进学生对学校及学院的了解。有个别学生因高考后考试结果不理想,被动选择学校和专业而产生心理落差,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也有学生因为性格原因、生活习惯不同等产生逃避或者矛盾,需要学校和学院负责心理咨询的专业咨询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等多方合力,通过采用转移注意力、进行相应心理疏导,提升学生心理调适及环境适应能力,陪伴学生渡过最初的大学集体生活适应期。

部分学生存有人际交往适应困难情况,通过有效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达成有序和谐的交往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通过班会、主体团日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进而建立友谊,锻炼新生的交际、交往能力;通过加入学生会、大学社团等正式学生组织或同乡会、兴趣活动小组等非正式组织,增强朋辈关怀,实现过渡时期能有更多主体陪伴守护学生成长;拓展师生家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做到及时有效的互动和回应。

个别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或原生态家庭的不良影响,在进入高校集体生活后有较为明显的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心理失衡甚至是抑郁倾向,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入校之初对学生开展点、线、面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及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搭建学习心理学及心理求助的有效途径,解决学生交往中的困惑,利用最前沿的心理咨询技术高效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恢复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琪.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科技视界,2016(11).

[2]俞俊.浅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34).

[3]徐雅洁,白雪.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不足与对策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4]刘天骥,王蕾.浅析当前大学新生自身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J].好家长,2017(66).

[5]华国庆.“0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

作者简介:董昕(1981-),女,现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系统化专业化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