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理念下加强艺术 设计类学生职业教育

2020-10-20杨海燕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工匠精神

杨海燕

【摘要】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职业生涯中长期实践形成的良好职业品质与素养,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价值取向。当前阶段,艺术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缺乏专业技能,自我个性过强,急需将“工匠精神”注入到艺术类的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深入分析了基于“工匠精神”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教育;理念實施

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怎样借助“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生的相关实践,将“工匠精神”融入培养体系中,为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体现自身价值提供良好帮助。

1、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当前阶段,伴随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品工艺制作注重速度而忽略质量,导致工匠精神逐渐淡化。其原因在于,工匠精神在设计教育中逐渐模糊,缺乏良好的传达。因此,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引导,并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1.2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当代艺术设计类学生必备的职业精神。目前,多数院校依旧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以此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就实际情况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生的自律性较差,存在学习态度散漫的问题,加上教师过于注重创新教学,导致学生忽略了艺术教育本质上的实践操作性。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借助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1.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大部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心理较浮躁,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当掌握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会打击学生的职业信心,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即坚持与专注。因此,通过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与职业使命感,进而在岗位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基于“工匠精神”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几点策略

2.1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形成“工匠精神”教学体系

借助工匠精神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生,能够有效提高专科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实现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各院校应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构建良好的培养教学方案,注重发挥工匠精神的价值。学校应积极新招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区域特长,将传统的人才输出模式转变为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输出,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细致划分,开展培训。最后,教师应将工匠精神逐渐渗透到培养环节中,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2.2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工匠精神”教学阵地

当前阶段,培养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等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根据培养方式而言,职业院校可选择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导师,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将教育、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根据教学方法而言,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小班进行专业教学,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取针对性辅导方式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关注与指导,通过细节逐渐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此外,职业院校应结合人才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建工匠实训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3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及艺术专业身份的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科知识,进而建立情感的过程。当前阶段,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建立对所学专业的思想及行为认同,这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注重发掘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以树立榜样的方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感,以此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树立优秀专业技能为目标,在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为企业贡献一份力量。

2.4加强校园文化优化,营造艺术校园氛围

在培养人才时,应注重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实践的良好平台。职业院校应以实践性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在多方面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学校应注重培养艺术氛围较高的校园环境,不断发挥工匠精神,多为学生介绍优秀的工匠作品,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提升自我价值。同时,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工匠精神,借助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的信念,源源不断的感染学生形成良好思想。

结束语:不同层次的学生人才培养方向存在一定差异,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艺术设计专业应充分汲取“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础制定培养学生的的良好方向,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理念,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使其拥有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骆小虎,王梓璇.\"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文存阅刊, 2019, 000(009):199.

[2]周鑫.美术设计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研究[J].艺术科技,2019,032(002):268-269.

[3]单俊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20(003):48-51,57.

[4]侯钫,魏会超.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职业院校教育内容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7.

[5]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000(035):35-39.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工匠精神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