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转型为对 韩汉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

2020-10-20朴芙萱矫雅楠

商情 2020年38期

朴芙萱 矫雅楠

【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对汉语教师师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学界普遍认为汉语教师队伍如何增量提质是推动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在转型为面向韩国的汉语教师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为转型培训提供建议参考。

【关键词】教师转型;汉语教师;朝鲜族中小学

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長沙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大会上,学者们对汉语师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师资数量紧缺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现实需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呈现多元趋势,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加入到国际汉语教师的行列。

国家汉办的政策文件对公派教师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申请者需能熟练使用所在国语言或英语开展工作,大学以上学历,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且具有两年以上教龄。从事对外汉语、中文、外语、教育等专业教学工作的大中小学在职教师,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经验者、国外工作经历者为佳。从以上申请条件分析,国家汉办无疑是鼓励有语言和教学经验基础的其他专业背景教师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师。

朝鲜族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以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为例,通过访谈了解朝鲜族学校汉语教师现状分析归纳朝鲜族汉语教师在转型成对韩汉语教师过程中所存在的机遇、优势和挑战,并为朝校汉语教师的转型培训提供针对性的行动策略,对满足国际汉语教学师资需求、提高中文教育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顺利转型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一、朝鲜族学校汉语教师转型为对韩汉语教师的机遇

15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需要,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0多所大学和500多所中小学,还有330余家中外企业、民间机构参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专家表示,要加快国际中文教育转型的步伐,需要有更多的力量汇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1. 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

最新召开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春兰副总理强调要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孙春兰副总理指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各国学习汉语的需求持续旺盛,中文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许多国家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中文教育,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教育部部长城堡生表示,语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国际中文教育是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他代表教育部提出未来2-3年支持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举措,其中包括创办国际中文教师学院,增强外派中文教师岗位吸引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等。

2.韩国汉语教师的短缺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设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其中包含,亚洲39国(地区)非洲46国;欧洲43国(地区)美洲27国;大洋洲7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但海外汉语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海外需求,整体质量也不容乐观。

亚洲39国(地区)共设立了135所孔子学院,韩国占23所。随着韩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急需优秀汉语教师补充师资力量,保证孔子学院的有效运行。而短期培训往往难以弥补各类不同背景师资汉语教学经验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不足,导致教师素质良莠不齐。这种情况为朝校汉语教师转型提供了客观的机会。与其他专业背景师资相比,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在对韩汉语教学上,具有明显的语言和文化优势。以系统的中文教育基础做背景,再针对朝校汉语教师转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切实培训,培养会汉语、懂韩语、擅教学的高质量汉语教师,能够满足韩国汉语教师质与量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发展韩国汉语教育事业。

二、 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转型为对韩汉语教师的优势

从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创办到如今韩国已将中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中文纳入高考,韩国中文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对汉语教师质和量的需求有了明显提高。为推动韩国汉语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培养具有针对性的优秀对韩汉语教师迫在眉睫,朝校汉语教师的转型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以延吉市的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为例,其民族以朝鲜族为主,学生朝鲜族居多,少量存在汉族学生。汉语教师多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普通话水平均为二级甲等或一级乙等。除汉语课以外的课堂教学语言基本使用朝鲜语,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以汉语为主,朝鲜语作辅助。

1.专业的汉语言知识

作为专业汉语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丰富的教学经历使其在教师职业意识、教师职业精神、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现优异,具备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适应能力。

达到公派教师资格的朝鲜族中小学校汉语教师,基本拥有正规师范院校的文学学士学位或教育学学士学位,接受过完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本语言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对汉语的教授能力。

2.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

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要比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更深。且得益于在汉语课堂上多年的磨练,朝校中小学汉语教师在汉语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尽管朝校中小学语文课堂并不不完全等同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但是与新手教师或其他类型的转型师资相比,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课堂管理方面有着更好的经验。

根据现有的二语教学经验,结合外国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型培训,可较大缩短培训过程,明显提升培训质量,更好的满足汉语教学现实需求。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共通性。朝校中小学汉语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出身,了解丰富的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系统知识,教学经验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积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具有理性地认识。对于其他类型的教师而言,缺乏汉语作为第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是主要问题。即使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存在很大问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程与以汉语为母语的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教育这一条件,朝校汉语教师与其他专业背景师资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4.语言优势

熟练掌握所在国语言或英语,是申请成为公派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公派教师出国前需培养他们的外语水平,熟悉赴任国的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的教学指示用语;学习宗教文化、风俗和禁忌等。朝鲜族学校的教师转型成对韩汉语教师具有明显的语言优势和文化优势。朝鲜族语言与韩国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有着高度的重合性,且文化上与韩国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与其他民族教师相比,朝鲜族学校教师可以更快的度过语言难关,适应当地文化生活,在对韩的多元文化交际方面有先天性的优势。

三、朝鲜族学校汉语教师转型为对韩汉语教师的挑战

海外公派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环境,在适应不同文化的过程中,繁重的教学任务、变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对教学环境的预测不足,既是海外汉语教师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如何用良好的态度完成跨文化适应继而成功转型的困难所在。

1.国内外学生课堂的差异。由于中韩国情不同,国内外的课堂环境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国内汉语学习人群年龄层面单一,教学设备以课本教学为主,教学场所多为固定教室;而国外汉语学习人群多样化、复杂化,年龄段较广,教学设备和材料多样,教学场所不局限于教室,往往需下沉至中小学课堂、社区村落等。朝校中小学教师在国外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易受到经验主义的束缚,忽略教学环境的差异,将国内汉语教学的经验直接应用于韩国学生身上,产生教学能力的“负迁移”。由于缺乏海外教学和生活经历,国内朝校汉语教师往往对海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特点缺乏深刻认识。因此,在朝校汉语教师的师资转型培训中,应以了解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动机、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为培训重点。

2.中华文化教学的欠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很多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起因,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在汉语教育中起着难以忽视的作用。海外公派教师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普及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国内朝鲜族中小学很少在汉语课堂上系统、专门的教授中华文化,且课型多以应试授课为主。而海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师为实现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目标,需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也多定位于“普及课”、“体验课”和“兴趣课”。理论上中小学汉语教师中华文化的知识储备足以完成文化推广,但实际中由于国内外汉语课堂教学方向的差异,朝校汉语教师面临中华文化教学经验的欠缺、文化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朝校汉语老师在师资培训时需加强对体验式文化教学设计的培训。

四、 朝鲜族学校汉语教师转型为对韩汉语教师的行动策略

与国内的中文老师不同,国际汉语教师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汉语教师不仅要负责语言教学,更要担负着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国际教师既是语言老师,也是文化使者。因此,为解决朝校汉语教师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传播能力欠缺问题,提出以下行动策略。

1.了解国际形势、国际关系,提高文化沟通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不只是会讲外语,还需具有多元文化意识,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尊重不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解决交际障碍问题。汉语国际教育是交互性的课堂,不是单方面的讲解和自言自语。要想授课过程顺畅、有效,就必须使用外国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有从别人角度思考的跨文化意识。在培养多元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文化进行比较和学习。增强国际汉语教师的国际视野,加强教师对国际文化的多方面认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尊重异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转变观念,适应外国学生课堂,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海外教学能力。国内朝校汉语教师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然而国内外汉语课堂要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虽然同为第二语言教学,国内朝校汉语教师和海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朝校汉语教师要转变已有的教学思路,提高在海外的漢语教学能力。例如在海外课堂上,要着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提高汉语的实用性,关注韩国学生将汉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交际需求。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情景导入法、演绎法、对比法及先进的教学媒介等。

3.改进文化教学策略和文化传播能力。从专业背景而言,多数朝校汉语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习阶段中已经接触和了解课堂渗透法、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在职前培训中,在进行汉语文化教学和传播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优秀文化教学案例分析和文化活动项目策划运营等形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快速融合,提升其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与传播能力。

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朝鲜族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师具有转型为对韩汉语教师的可行性,针对朝校汉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开发专门的教师培训课程,是转型成功的重要保证。正确认识海外课堂的特点,尽快适应环境转换,加强对海外汉语课堂的观摩实践,是改进朝校汉语教师海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辉.国内英语教师转型汉语师资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潘冬.学语文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曹旸旸.语文教师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师的SWOT分析[J].现代交际,2017(22).

项目名称: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国际学生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246)。

作者简介:朴芙萱,女,吉林延吉人,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矫雅楠,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播理论、孔子学院建设、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