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2020-10-20袁永超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0期
关键词:晚疫病薯块土壤环境

袁永超

马铃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马铃薯的适应能力强,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高,在生长过程中,晚疫病是最常见的病害,其传播能力很强,会影响带菌署块,导致薯块不发芽或者直接死亡,影响马铃薯产量。本文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简单阐述,并且探讨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马铃薯栽培水平。

一、马铃薯晚疫病概述

1、晚疫病特征。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为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这种病原主要侵害马铃薯的茎叶和薯块,叶片感染病菌时,首先在叶尖和叶片边缘出现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的周围会出现浅绿色晕圈,外界环境湿度较大的时候,病斑扩散迅速,颜色会逐渐变为褐色,并在病斑周围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当外界环境比较干燥的时候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散的速度也会减慢。马铃薯的茎部或叶柄感染病菌时,首先出现褐色条斑,发病较为严重的叶片,还可能出现卷缩和萎垂,最终整个马铃薯植株都会变黑腐烂。薯块染病时,一开始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病斑部位稍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变成褐色,并且朝着四周扩散。如果周围环境适宜,病斑的蔓延速度极快,会迅速蔓延到全部叶片,在病斑的边缘会出现白色霉层,感病严重的时候叶片萎缩,整个植株变黑,呈湿腐状,薯块出现腐烂现象。

2、晚疫病发生规律。马铃薯晚疫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喜好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即当外界环境的湿度较高,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容易诱发晚疫病。因此,多雨年份、空氣潮湿或温暖多雾的条件下最容易出现该病。如果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处于开花阶段的时候,只要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95%以上,并且持续8小时,就会发生晚疫病。另外,晚疫病的传播学很强,如果不及时控制,很有可能会蔓延全田或者引起大流行。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选种是马铃薯栽培的关键环节,选择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的栽培水平,对病虫害进行抵御。在选种的时候要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陇薯161-2、郑薯4号、抗疫1号、克新4号、乌盟601、青海3号等,这些品种对晚疫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选择无病种薯。带病薯种是导致病害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马铃薯栽培之前,必须要对种薯进行严格把关,选种不带病的健康薯种,可以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传播。首先,对马铃薯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深耕、灌水、闷杀,保证土壤环境健康,消灭大部分土壤病菌,为种薯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在马铃薯秋收入窖、冬藏查窖、春季出窖、切块等过程中,都要对种薯进行严格检查和把关,一旦发现带病薯块,及时、彻底清除,不能将带病薯块防止在待种植的薯块周围,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可以将染病的薯块进行深埋或者烧毁。最后,在栽培马铃薯之前再次对种薯进行挑拣,剔除带病种薯。

挑选好种薯之后及时将种薯切块,为了防止切口感染,需要对切块的刀具进行消毒,将刀具放入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消毒。对于切好的薯块,可以使用浓度为72.2%的丙酰胺(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浸泡消毒,一般浸泡15分钟左右,再晾干待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1)在高湿度环境下容易诱发晚疫病,所以马铃薯栽培区域应该要尽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能力较好的地方,以免出现积水。(2)进行轮作换茬。长期连作一种农作物,会加重病虫害现象。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最好与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不仅可以增加田间农作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病害发生,提高马铃薯单产。(3)加强水肥管理。对马铃薯的水肥管理必须要慎重,一旦水肥管理不当,就容易造成晚疫病爆发。最好不要进行大水漫灌,当马铃薯缺水的时候,采用滴灌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防止积水引起湿度过高。大雨天气之后,及时做好排水,将园区多余的雨水排除干净。另外,在马铃薯生长阶段,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马铃薯适合生长在疏松的土壤环境中,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生长水平,可以提前施入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使土壤更加松软,而且提高土壤肥力条件。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增施磷和钾肥,避免施入过多氮肥。(4)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确保马铃薯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的农户为了增产,加大种植密度,密度过大影响植株健康生长,植株之间争抢养分的现象十分常见。另外,密植还会导致马铃薯的通风透光性不好,田间的湿气无法排除,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所以要根据土壤条件对单位面积的马铃薯密度进行控制。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晚疫病防治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已经发生晚疫病时,首先要将病株拔除,带出园地,进行彻底销毁。感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及时用药,可以使用浓度为72%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者浓度为68.75%的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均匀喷施。如果天气条件适宜晚疫病蔓延,比如环境温度在18-22℃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则应该增加用药次数,通常使用3-4次,每间隔5-7天喷施一次。

综上所述,马铃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较大,为了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控制。其中晚疫病是马铃薯最常见的病害,通过田间管理和其他农业防治手段可以提前预防晚疫病,一旦发病,最佳的防治时期是发病初期,农户要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免造成大面积感染。

(作者单位:068450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晚疫病薯块土壤环境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