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非合作好声音,打造融合传媒新高地
2020-10-20刘纯
刘纯
摘要:2019年6月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以下简称“红网”)积极策划并创新开展了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书籍编撰、合作案例方案展区布展、企业合作办会、博览会宣传推广等工作,充分展示了红网作为党网,在服务湖南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中的担当和作为。本文对红网经验进行了研究,深入剖析地方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如何打造对外传播样本,在大型国际活动中树立地方新闻网站品牌。
关键词:案例方案集;案例方案展;企业合作办会;全媒宣传
引言
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非洲禀赋”和“湖南优势”的天然互补。为了打造好综合性的中非合作新机制、中非经贸合作举措落实新平台,湖南汇聚更多资源,调动更多力量,拓展中非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相互间的横纵交流与协同合作。红网充分利用湖南的媒体优势,在打造湘非媒体合作网络,积极开展推介活动上发挥优势并且积极创新,为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全方位展示博览会盛况和中非合作成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一、中非合作亮点,中国方案锚点
此次中非博览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人以渔”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会方首次推出“一本书一个展”,其中的一本书指的就是红网组织编撰的《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被誉为中非合作的智慧成果集、实践方法论与合作工具书,是中外媒体更加深入了解湖南和此次中非经贸博览会的起点。
(一)主题鲜明,材料扎实,抛好中国方案锚点
组委会秘书处成立“书籍编委会”,统筹案例方案征集、编审、组稿、成书、展览等工作事项,红网团队全面参与执行。自《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征集工作面向全国展开起,红网就利用好自身媒体高地的优势,充分发动全国企业界参与中非合作,提供中非合作的优秀中国方案。期间红网团队随组委会秘书处领导前往北京、江苏、浙江等多地,与商务部、各省商务厅、各协会组织和企业代表接洽方案征集事宜。
编委会累计收到案例方案245个,报送主体包括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涉及非洲31个国家,保证了案例的广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有扎实的材料才能为《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形成整体经验总结与项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精准谋划,权威实用,突出中非合作亮点
红网按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可落地”的原则对征集的案例方案进行科学筛选。经过多次论证、权威专家审评和修改完善,农业、工业制造、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园区合作、能源矿业、融资合作、综合及其他等八大行业共101个优质案例方案入选。随即,编委会组织力量开展翻译工作,在任务重、時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中英法三国版本出版工作,并在博览会开幕前策划举办了隆重的上市发布仪式。
在国际聚光灯下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以《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为权威推介,系统梳理中非经贸合作的重大项目和宝贵经验,《案例方案集》中的每一个合作案例、方案,都是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对应领域问题的“方法论”,为广大企业开展对非合作,提供权威、长效、实用的“操作指南”。
二、核心展区焦点,融合传播爆点
作为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核心展区,合作案例方案展与《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一脉相承。红网在主展馆以声光电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让观众对于案例方案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展区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分享、企业对接、成果展示提供了有效机制。
红网融媒体传播矩阵通过新闻、视频、户外大屏、图解、H5、评论等形式对合作案例方案展区进行全方位立体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等省内媒体,世界各地电视台、电台、报纸、新闻网站等数百家媒体对展区进行了宣传报道,广泛传播了案例方案展的实用性和深远意义。
通过合作案例方案展强大的“磁吸效应”“集聚效应”,可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展示、合作推进,以红网在地方新闻门户和融合传播的优势,将湖南与非洲要素禀赋各异,却经贸互补交融的情况充分展示在了全域视野下,成为了整个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一大爆点。
三、统筹兼顾难点,企业合力高点
为集聚社会力量,拓展企业参会渠道,扩大博览会社会参与度,积极推广“中国制造”优质产品、服务和品牌,在坚持“政治导向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红网提出“通过企业提供博览会办会相关用品与服务的方式,开展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企业合作办会工作”的建议。
作为组委会秘书处指定的企业合作办会唯一执行机构,在组委会秘书处的指导下,红网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严格流程筛选合作办会企业,经过与上百家企业深入洽谈,最终确定21家合作企业为博览会提供办会用品和服务。以这些企业为窗口和基点,充分向非洲国家参会代表展示了中国制造实力和服务能力,更直观地推动了中国产品在非洲落地,形成了论坛经贸举措落实的新平台。
红网在企业合作办会中,聚焦经贸,注重实效,始终把握一个“实”字,紧扣“八大行动”落实,突出湖南地方特色,聚焦务实合作,致力于为湖南地方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窗口,也切实为中非地方、企业间开展更紧密合作的平台搭建、服务提供、条件创造、渠道拓宽,形成实实在在的企业合力成果,在显著扩大展会社会参与的同时,也为组委会节省了办会经费,起到多方共赢的积极效果。
四、对外传播重点,全媒宣传考点
如何靶向宣传,精准发力,如何有效打通外宣媒体,整合传播资源,形成全媒体融合宣传的有效机制,是红网作为本次展会宣传服务提供商的重要考题。红网在展会期间,创新开展宣传,在全国媒体中做到“两个第一、两个唯一”(第一个执行博览会直播报道、第一个推出博览会新闻专题、唯一负责博览会开幕式视频录制和信号分享、唯一全程对博览会做全景纪录式报道)。红网充分发挥“网报端微视频”六位一体融媒体优势,累计发稿827篇,红网时刻新闻总点击量5000万,互动评论点击量超2000万,圆满完成了组委会及省委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各项宣传任务。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的统一领导下,省商务厅的指导下,红网主动作为,从2019年1月就启动了博览会宣传报道工作。红网1月9日作为唯一指定媒体对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介会进行多媒体、多渠道、多语种全球直播,打响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门炮”。2019年3月,红网在国内率先推出《中非“湘”见共赢未来——聚焦第一届中国 - 非洲经贸博览会》专题,为社会各界和各大媒体提供最系统、最直观、最便捷的信息渠道。同时,红网作为官方指定的唯一现场视频录制媒体,为100多家媒体提供公共信号展会期间,红网累计推出原创稿件284篇,原创评论54篇,成功占领主流舆论传播高地,成为博览会宣传报道媒体矩阵中的“领头雁”。红网众多原创稿件和评论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上百家主流网站转载,构筑了高端主流舆论影响标杆,在增强了宣传报道的效果,拉进中非媒体的情感距离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