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引进对经济自主性的影响及原因剖析

2020-10-20康伟立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

康伟立

摘要:技术引进与经济自主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技术引进是体现经济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若技术引进力度大,则表面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而经济自主性就弱,中国的实践证明技术引进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确保技术引进在一个合适的度上,否则会降低经济自主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以史为鉴,希望可以对当前时代下的技术引进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技术引进;经济自主性;以史为鉴

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习近平主席近期对经济发展提出了八字期许,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局,如何在前所未有的变局中,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并进一步扩大,实现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自主性进一步扩大,提高国际影响力,成为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技术引进与经济自主性

(一)技术引进

世界上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的技术实力,分布是不均衡的,资源供给方面也因为国别差距而存在一定时效因素,理论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来实现技术进步,但是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达不到自主创新要求的,因为本身缺乏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以及足够的资金。因此技术引进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技术快速进步的首选。

(二)经济自主性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自主性关乎国家主权问题,经济自主性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主权方面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自主性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主权国家综合国力以及主权独立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一个主权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自主性越强,越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下有效维护本国利益。我国对经济自主性的维护显然是高度重视,否则早些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使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恰恰也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经济自主性才能抓住金融危机的契机,快速消解掉金融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进而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经济自主性是分不开的。

(三)技术引进和经济自主性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实践,也是技术引进和经济自主性之间关系不断调整的一个实践过程。从经济自主性上来讲,它作为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包含很多内容:对外控制力,如对外贸易依赖指数、对外资依赖指数,对外技术依赖指数等等;危机应变能力,如抵御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能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如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等等。由此可知技术引进是经济自主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外技术依赖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自主性的程度。

二、技术引进对经济自主性的影响及原因

(一)以史为鉴看技术引进对经济自主性的影响

从经济自主性上来讲,广泛的技术引进理论上能够让主权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现实情况下,真正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国力增强的主权国家,放眼全球并没有多少,比较典型的包括中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所以技术引进的意义主要是存在于理论上的,完全依靠技术引进来推进主权国家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会直接导致丧失经济自主性,将有很大可能让技术输出国把控经济发展方向。因为不按照技术输出国要求行事,很可能被卡脖子。

对于中国而言,从清末开始就进行技术引进,清末洋务运动可以看作是一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可惜光引进了技术,最终失败,民国时期也在引进技术,可惜依然失败,新中国成立后很大程度上也依靠了苏联的援助。国家利益上一致这是国与国联盟的基础,中苏联盟不仅因为意识形态,也因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高压,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利益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苏之间开始不信任,1958年成为一个关键点,其导火索是当时的苏联意图在中国东部沿海建立无线电台以及建立联合舰队,很显然中国领导人不会同意,这涉及到中国主权问题,后续发生的炮击金门进一步加速中苏关系恶化,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国防新技术协议,中苏核技术方面的合作正式中止。历史为鉴,当前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摩擦除个别以战争表现外,大国之间的摩擦基本都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尤其是经济方面,中国的复兴必须要牢牢把控经济主导权,而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成就,并不单单只是技术引进所带来的,而是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自强不息,通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得来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的变化及影响

从技术引进来讲,尽管技术引进确实使中国经济腾飞,但是当技术引进费用日渐增高,比如从2000年的95.07亿,到2016年已经是1779.52亿,对外技术依存度从2000年的27%上升到2016年44%,显然对外技术依存度必定影响经济自主性。其一,对国外技术需求量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其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因为需要国外技术装备,但经常被关键的、核心的技术难倒,目前还有很多领域存在被卡脖子的问题,比如高端显示屏 OLED 生产设备真空蒸镀机、液晶屏骨头微球、大型飞机用航空钢材、新能源车锂电池、光刻机及光刻机镜头等等。过度依赖技术引进,极可能被卡脖子不说,还可能导致引进技术的企业被技术出口方所控制。

(三)技术引进对经济自主性影响的原因

首先,特定困难时期的政策局限性。新中國成立后百废待兴,但是中国当时基本除了人,没有多少剩下的东西,所以中苏之间建立联盟关系是必然的,政策上显然也倾向与苏联结盟,但因为国家利益上产生分歧,联盟破裂也是必然的。当中苏关系破裂,美苏冷战,中美两国建交,政策上开始转向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但是那时政策上是真的有什么技术能够引进就引进,因而有很多落后的技术进来,不仅造成资金浪费,也没有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光刻机方面。同时还因为大量在国内看起来先进的技术的进入,而降低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其次,国家经济自主性意识。技术引进并未对我国经济自主性造成过大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毛泽东时代,中苏关系即便恶化,失去苏联援助,中

国也能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对国家主权也非常重视,但这是政治层面的,经济层面上虽然也比较重视,但重视程度显然没有政治层面那么高,因而改革开放中也不是没有错误,比如典型的政府和企业过分重视 GDP 的增长,而对经济自主性建设重视程度下降。

最后,我国改革开放期间引进的技术,多数是以硬件设备为主的,相关配套的软件技术则没有得到高度重视,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民用 PC 操作系统,甚至在硬件技术引进上也不够全面,因为被卡脖子了,同时因为技术引进和出口相对方之间代表不同国家利益,技术引进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出口和引进之间代表两个国家,是要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出口方显然会以营利为目的,想方设法谋取在引进技术国家的利益。而技术引进方若不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必定会被技术提供方所控制。比如海南马自达,当年海南马自达非常畅销,以福美来为代表的马自达累计销量超百万,曾是国内一线,但是显然没有核心技术,也不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马自达提供的技术,当马自达转而与一汽和长安合作以后,海南马自达自此消失,现在海马汽车重新出现,但是沿用的技术是一款323地盘,技术研发领域完全靠买,没有任何自主性。

综上所述,技术引进理论上可以增强主权国家技术进步速度,增强国家经济发展能力,但是实践中必须要对技术引进做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且要配合自主创新,这才能保证主权国家经济自主性,而不受技术层面的限制,我国一直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单纯依靠技术引进会始终受制于人,必须要在技术引进中,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并且要加大自研力度,尽可能摆脱核心技术层面上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丁锋.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J].管理现代化,2018,38(05):48-51.

[2]    杜小武,马美艳.技术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1):62-67.

[3]    张友春.自主核心技术与自主信息安全产品[J].人民论坛,2019,631(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