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之城”小康路上风景好
2020-10-20张玉荣
张玉荣
四会,这座有着“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美名的城市,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正发生着巨大改观。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总体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力创建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奖励。优越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凸显,直播电商走在风口之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成果斐然……
创文路上处处都是亮丽风景线
电线点缀成了树藤、斑驳的墙体得到修复,沥青路面、沿街彩绘,配以国学文明导语及街巷历史故事……古色古香的老街散发青春活力。这是广东省四会市诗书街的新样貌。
在诗书街一家咖啡屋前,谢翠婷和她脚下的猫在享受着下午的闲暇时光。谢翠婷曾在外工作多年,近年来看到家乡巨大变化,萌生出回乡创业的打算。
近年来,四会正致力打造大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图/ 邓小川
原来阴暗破旧、乱糟糟的老街如今已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古风古韵、文明舒适,这让谢翠婷和一些年轻人纷纷临街开起了特色小店。据了解,当地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对老街进行了微改造,没有破坏它原有的肌理,结合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容环境、整治公共秩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城中街道是四会创文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四会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加大了组织、制度、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全面深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有效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文明城市注重市容市貌的改观提升。近年来,四会市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行动,每年投入1亿多元购买社会服务,对城区进行清洁保洁,环境脏乱差状况明显好转,街容巷貌更为美观整洁。通过进一步完善“5+1”专责组、市直单位驻社区创文网格化等,采取分片区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对城市“六乱”等市容乱象进行整治。大力整治城区管网线,有效减少管网线乱拉乱挂的“蜘蛛网”现象;以东城街道、城中街道、贞山街道和大沙镇为重点,通过集中整治和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推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针对主干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盲道)被侵占,车辆乱停乱放,人行横道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车辆行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等现象進行整治,进一步树立现代文明交通理念,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推进城市东西两个高速出入口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各镇文明圩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整治,使今天四会城乡山青、水绿、天蓝、人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明城市注重特色文化的挖掘体验。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四会充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名片,不断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培育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以“弘扬君子之风,建设玉德之城”为主题,充分发挥柑桔之乡著名特产“柑桔”的原型,结合“玉器之乡——玉如意、水纹”等元素,设计了“文文”“明明”卡通形象,按照“一城一品牌”“一街一品牌”的要求,在各主次干道、节点设置一批内容新颖、富有特色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同时,结合“玉德文化”“禅宗六祖文化”、客家山歌、非遗文化、四会文俗等,打造一批富有四会特色的公益广告。“玉之五德特色公益广告”“中国传统文化”墙绘、“邻里和睦”主题墙绘、“市民文明守则”漫画墙绘、“四会特色”墙绘和“中国梦”墙绘等遍布城区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广告箱体以及建筑围档。行走在四会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道道反映出四会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彰显四会人文精神的靓丽文明风景线。
文明城市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培养。近年来,借助被广东省文明委列为建设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契机,四会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工作向前发展。在2018年龙甫镇龙头村等5个示范点建设基础上,整合盘活各镇(街道)初心堂、党校、文化站、文体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积极打造试点亮点。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点4个、实践所13个、实践站156个,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共300多支,深入村居、广场、园区工地等,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到村送戏、进城献戏、历史学堂、新书展览、民歌讲座等文明实践活动,覆盖总人数约40.3多万人。
“为进一步挖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底蕴,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四会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志愿集市系列活动。”四会文明办负责人对《小康》记者说,活动结合各镇风土人情、特色文化产业设置了“亮一张品牌名片”“展一次传统文化”“带一份乡村土货”等十个主题“摊位”,以“集市”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参加群众进一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截至9月,志愿集市系列活动已在石狗、威整、罗源镇等乡镇分别以“兰香十里,风淳石狗”等主题开展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活字印刷”“粤剧”等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受群众喜爱,累计参加活动1.5万多人次。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四会组织全市100个驻网格市直单位、6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到东城、城中、贞山三个街道社区大街小巷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整治脏乱差、开展社区项目提升工程及创文宣传活动等方面帮扶工作,共同推动落实各项创文工作。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彩虹行动”“爱心绿骑”“爱心四会”“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唱响价值观 与民齐齐乐 共创文明城”“文明大家谈”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全市登记在册志愿者人数近6万人,占城区常住人口18.2%,各类志愿服务队400多支。
《小康》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9月,四会100个驻网格市直单位按照单位职能、文明创建要求结合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举办“唱响价值观 与民齐齐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游园会、义诊义剪、文艺表演等各接地气主题活动共开展活动600多场次,累计40万人次参加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文明创建主题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引导崇德尚善、讲文明树新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发起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巨大热情。
文明城市注重群众心理的真切关怀。在疫情期间,四会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组织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成立抗击疫情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迅速编写了共105页的《四会市疫情防控心理关爱热线工作手册》,并在1月31日正式开通10条电话关爱咨询热线,及时为有需要的市民群众提供心理关怀和心理疏导。8月,四会进一步建立心理关爱常态化应急机制,整合原有的抗疫心理关爱热线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关爱热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和学生心理关爱的志愿服务。
落实“1+N”扶贫配套政策
2020年1-8月,四会相关行业部门不断落实“1+N”扶贫配套政策,落实社会保障、贫困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就业帮扶、残疾人“两项补贴”、政府贴息扶贫贷款、农业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比如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举办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四会分别在江谷、黄田、石狗等镇(街道)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先后为299名贫困户讲授水稻、蔬菜高产栽培技技术、水产优质高产养殖技术。推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产业帮扶贫困户。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订单农业的形式,引导、扶持贫困户投入和从事农业产业生产。目前四会共有32个农业产业项目基地参与产业帮扶,受帮扶的贫困户有578户,已帮扶贫困户237人就业,有591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有362户贫困户以资金注资农业企业,注资金额1080.98万元,受益人数1060人。
迳口镇迳口村委新农村是奥运冠军冼东妹出生地。冼东妹关心家乡发展,今年8月还与迳口镇扶贫干部到贫困户家走访。贫困户曾志明是其中一个被走访的对象。
曾志明,这个朴实的汉子曾一度陷入贫困,现今生活大为改观,建了新房子和养鸡场。对于政府的帮助,他深怀感恩,“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助,现在每年都能出栏两千多只鸡,不愁销路,扶贫干部还推荐我到附近打工。”
曾志明并非个案。《小康》记者获悉,2020年8月底,四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总共2896户5239人(动态管理),其中,按劳动能力分类,有劳动能力682户2135人,无劳动能力2214户3104人,对全市无劳动力的低保、五保贫困户按相关政策完善兜底保障。对有劳动力贫困户已全部落实就业扶持、产业扶贫等具体帮扶措施,在2017年按“八有标准”实现脱贫,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2019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17.87元,超出省脱贫线75%,全市脱贫户“八有标准”得到巩固提升,无出现返贫现象。
自2017 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四会全面深化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有效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图为特色墙绘亮丽风景线 图/ 黎展华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龙甫镇龙头村,是一条始建于唐朝、繁荣于明清的千年古村,也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走到村口,只见干净整洁、树荫掩映的村庄,小朋友正在运动场欢乐玩耍。
村内,一个安徽人正围着村道跑步,他叫程鹏,在附近工业园工作。“有次出来转,正好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就每天下班后开车过来跑步,坚持下来已有半年多了。”程鹏说,工业园不少同事开车或骑车过来散步、跑步。
“以前这里的小池塘很脏,哪怕钓上鱼也会扔掉不吃。现在池塘变干净了,长满了荷花,钓上来鱼可以直接拿回去吃了。村里的房子焕然一新,道路两旁种满了花丛。村里的路以前是泥巴路也不宽敞,现在铺上了水泥,下雨天上学不会再溅一身泥。”生长于斯的初中生卢铭欣喜看到家乡的变化。他说村里人现在都会自觉爱护环境,将垃圾统一放到垃圾房处理。
龙头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该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五个工程”——保护工程、整治工程、廉政工程、富民工程、文化工程,大刀阔斧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龙头村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传承廉洁家风文化,以廉洁家风助推乡村振兴。四会市还打造了贞山街道扶利村、石狗镇程村、地豆镇水车村、城中街道白沙村等其他四个省级文明乡风建设示范点。近年来,四会市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四会20户以上1496条自然村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干净整洁村”标准。
位于四会市下茆镇的桔子小镇,是以农业为主导,集度假、养生、农业、观光、餐饮于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是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示范区的主体项目之一,总投资2.5亿元,首期投资8000万元,包含沙糖桔种植、生态茶子种植园、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水产养殖基地、科普教育、生态养生七大板块。
“项目以‘公司+村集体+社员的模式运作,致力推广四会沙糖桔品牌,以农业为发展方向,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并计划将周边村落空置的旧房改造成为富有田园气息的乡村民宿,携手周边村庄共同打造一个有特色的美丽小镇。”四会市桔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凌少枫告诉《小康》记者。
龙头村和桔子小镇是四会乡村振兴的缩影。目前,四会将打造大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把“四会古邑道”“260美丽廊道”两条精品线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建设工程。其中以省道260线为轴,以三产融合为主线,串联沙糖桔、三角梅、澳洲淡水龙虾等沿线农业产业集聚板块,整合桔子小镇、碧桂园项目、江谷水库、龙江碧道、清心雅园等乡村旅游资源,建设“产在地中、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农旅走廊。
近年来,四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创建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縣为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直播经济实现特色产业线上销售兴旺
说到四会,必定绕不开“玉”这个话题。
四会玉器产业始于清末民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四会玉器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来自全国各地的玉器从业人员纷纷到四会创业。
他山之石,四会成器。四会以玉器加工为核心,集上游采购、中游制造加工、下游批发零售展示为一体的完善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万,被评为“中国玉器之乡”“中华翡翠加工基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岭南玉派文化艺术传承地”,是全球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销售基地。四会的翡翠摆件产量占全国70%的份额,翡翠挂件产量占全国60%的份额,是中国翡翠产业版图中最顶端和最具分量的板块。
近年来,互联网为四会玉器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四会玉器电商发展走在了行业前列。先后创新引领了“互联网+拍卖+直播”等新销售模式。目前,四会拥有淘宝、京东、对庄、快手、抖音等不同网络平台的直播号1000多个,四会翡翠每天关注量达500万人次,日销售额近3000万元,占四会总销售额的60%左右。
9月24日晚,《小康》记者走访四会玉器街,只见灯火辉煌、人流如潮、宛如白昼。天光墟玉器市场,灯光点点,全国各地翡翠从业人员汇聚其中。玉器博览城翡翠电商直播区,各直播间热闹非常。“老友们,全场毛货,全手工雕制。”“我们提供的都是精品,拿回去自己镶个金扣头也是美美的。”一个女主播正热情地和线上观众互动,旁边多名工作人员全程配合。
“我们直接拿到翡翠,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通过直播带货把最低价格给到消费者,透明合理。”采石翁珠宝有限公司经理李金宇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兴起,使得直播电商新经济带旺了四会玉器的线上销售。
“公司16个直播间,都是和楼下档口货主合作,每天一个直播间可过一千多件货品。”四会永德祥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龙说,现在直播带货已成为四会玉器主流销售渠道,货主们也不再需要天天守在档口等着顾客上门,更多是带着货品每天跑直播间。
走访中,《小康》记者发现,由玉器直播所积累的经验也延伸到四会其他产业,比如兰花产业。在2020年四会市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多名主播在主会场旁现场直播销售兰花。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电商带头人、肇庆市川流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伟彬获得颁奖。凌伟彬是个95后小伙,接下父亲兰花种植的接力棒后,他嗅到直播带货的商机,去年开始成立公司在直播平台销售兰花。
“打开拼多多,只要搜索兰花,就能看到我们平台排全国第一。我们在多个直播平台卖兰花,每天2个直播间接近3000盆的出货,营业额达9-11万。”凌伟彬告诉《小康》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加大直播间的扩建,帮助解决兰花流通问题。通过“公司+农户”及直播带货的模式,当地兰花种植企业通过直播平台可以常年卖兰花,农户也不用等过年集中出货来拼价格,大大减轻了压力,提高了兰花的客单价和批发量及精准化种植。
“产业招商落地年”抢抓黄金期
如果说玉器、兰花是四会本地传统产业,拥抱电商后有了新机遇。四会近年来同样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如围绕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
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建设施工热火朝天。“之所以在这里布局是看中四会有着优越的区位和土地优势,交通方面到广佛莞都只要一个多小时,当地政府也比较务实,从上到下对项目都很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公司落地施工,多规合一方便快捷。” 广东金田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芝君对《小康》记者说。
四会正加快构建“一核一轴一廊”新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四大主导园区,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
刘芝君口中“多规合一”,指的是四会构建的“多规合一”平台。所谓的“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四会市招商局负责人对《小康》记者说:“‘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能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在这个平台上,部门间的信息能够互通共享,解决了部门之间的规划冲突。比如引进企业在洽谈阶段,我们就征求各个部门的意见,多个相关部门如国土、环保、住建、工信等提前介入进行一个合规性检测。”
记者获悉,在今年的“产业招商落地年”,四会市把产业招商落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成立一个驻深圳的招商组,选派30人组成招商团队驻点深圳,由分管副市长当组长主抓招商。工作组全体组员干劲十足,频繁奔跑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充分发挥好指导和协调作用,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前期筹建、动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肇庆金秋马上来临,四会一批项目签约和动工接踵而至。
产业用地整理提升也是四会市落实“产业招商落地年”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产业用地整理提升,四会市有效解决了产业土地利用不充分、单位投资强度不高等问题,大大缩短了产业项目落地的时间,有效推动了“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方向转变,使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用途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持续夯实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为打好“产业招商落地年”行动仗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四会全年共需完成产业用地整理提升任务3000亩。截至8月,四会已整理提升产业用地2734.52亩,完成全年任务的78.44%,预计可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