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TAUT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0-10-20李思豫袁勤俭

现代情报 2020年10期

李思豫 袁勤俭

摘  要:[目的/意义]UTAUT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的信息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研究中,梳理和总结UTAUT在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们把握UTAUT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将研究问题分为技术采纳研究、用户满意度研究、技术持续使用研究和技术推荐研究4个方面,总结研究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存在“缺乏纵向研究”“模型结构不完善”“部分影响因素存在争议”“缺乏实际行为的验证研究”“技术推荐问题无直接结论”和“缺乏组织环境下的研究”等问题,进行动态分析、引入丰富的调节变量、结合客观数据验证用户实际行为、完善技术推荐问题研究、结合组织特征分析技术使用行为、拓展新技术和新型系统的应用研究、关注系统设计及优化问题等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UTAUT;信息技术与系统;用户意向与行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8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0)10-0168-10

UTAUT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Li Siyu  Yuan Qinji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UTAUT is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users intent and behavior of using IT.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important researches of UTAU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help researchers grasp future ideas and directions of UTAUT research.[Method/Process]This study divided the research issues into four aspects(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users satisfaction issue,the continuance use of technology and the recommendation of technology),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Result/Conclusion]The existing researches have limitations such as“lack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imperfect model structure”,“controversial function of some factors”,“lack of verification on actual behavior”,“no direct conclusion of recommendation issue”and“lack of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ynamic analysis,introduction of rich moderators,verification of users actual behavior with objective data,improvement of research on recommendation issue,behavior of using IT in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application research in new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s well as system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ssues.

Key words:UTAU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ystem;users intention and behavior

技術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以下简称“UTAUT”)由Venkatesh V等于2003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会影响用户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并且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性对这种影响起调节作用[1]。

UTAUT作为解释用户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的重要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把握UTAUT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一些学者对UTAUT进行了相关的综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知识图谱的总览。Williams M D等利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UTAUT相关文献的重要作者、常用方法和研究热点[2]。2)模型框架的梳理。Venkatesh V等总结了UTAUT模型框架在应用中的拓展形式,包括新的外生机制、新的内生机制、新的调节机制和新的结果机制[3]。3)UTAUT影响要素及其关系的总结。韩啸基于国内文献分析了UTAUT核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4],Dwivedi Y K等则运用荟萃分析法探究了UTAUT核心要素和拓展要素间的关系[5],还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总结了UTAUT在信息技术采纳中的影响因素[6]。

在信息系统领域,用户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都可以基于UTAUT进行有效的解释,因此,UTAUT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由以上研究可知,现有的综述性文献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图谱的总览、模型框架的梳理以及影响要素的总结,还未见以研究问题为导向的综述性文献。因此,为了帮助学者较为全面地了解UTAUT及其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将首先对UTAUT的起源及演化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对UTAUT在国内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1  UTAUT的起源及演化

11  UTAUT的起源

在UTAUT提出之前,学界主要运用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动机模型(MM)、TAM-TPB复合模型(C-TAM-TPB)、PC利用模型(MPCU)、创新扩散理论(IDT)以及社会认知理论(SCT)8个理论模型来解释用户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然而实际应用发现这8个模型各有侧重,在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研究中都存在视角单一、要素不全的问题,这导致了模型解释力的低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Venkatesh V等在这8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UTAUT,构建了以绩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和促成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为决定因素,性别(Gender)、年龄(Age)、经验(Experience)和自愿性(Voluntariness)为调节因素的模型框架[1],如圖1所示。其中,绩效期望是指个人认为使用该系统将有助于自己获得收益的程度,是由TAM的感知有用性、MM的外在动机、MPCU的工作适配、IDT的相对优势、SCT的成果期望整合而成的要素;努力期望是指个人认为使用该系统的轻松程度,是由TAM的感知易用性、MPCU的复杂性和IDT的易用性整合而成的要素;社会影响是指对他人认为自己应该使用该系统的重要程度的感知,是由TRA的主观规范、MPCU的社会因素和IDT的形象整合而成的要素;促成条件是指个人认为存在支持系统使用的组织和技术基础结构的程度,是由TPB的感知行为控制、MPCU的促成条件和IDT的兼容性整合而成的要素;此外,经验是指个人对该类系统的体验程度;自愿性是指个人认为使用该系统是出于自由意志的程度。经检验,UTAUT与8个基础的理论模型相比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其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力能达到70%,对使用行为的解释力能达到50%。值得注意的是,UTAUT是在组织环境下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组织中员工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因此,在脱离组织的环境下,模型的解释力将会下降。

12  UTAUT的演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非组织环境下用户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Venkatesh V等对UTAUT的模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理论的应用情景拓展到了消费者情景中,由此提出了UTAUT2[7],如图2所示。UTAUT2在UTAUT的基础上新增了享乐动机(Hedonic Motivation)、价格价值(Price Value)和习惯(Habit)3个要素作为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的决定因素,并保留了性别、年龄和经验3个调节因素。其中,享乐动机是指使用该系统所带来的乐趣或愉悦,由于在消费者情景下,内部动机是用户技术使用的重要驱动力,而UTAUT只强调了外部动机对用户技术使用的影响,因此UTAUT2基于动机理论将享乐动机作为影响用户技术使用的内部动机对模型进行了补充;价格价值是指个人在感知收益和使用成本之间的认知权衡,与组织中的系统使用不同,消费者在系统使用中必须承担与系统和服务购买相关的成本,因此价格价值也是用户技术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习惯是指个人由于学习而倾向于自动做出某种行为的程度,不少学者表明扩展行为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的驱动机制对于用户的技术使用研究十分必要,已有研究为这种模型拓展提供了支持,比如Limayem M等在万维网持续使用研究中发现习惯在行为意向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这表明习惯影响着消费者的技术使用[8],因此UTAUT2将习惯作为影响用户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由于消费者的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意志,不存在被迫消费的情况,因此自愿性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不再成立,故将其从模型中剔除。经检验,在消费者情境下UTAUT2的性能相较于UTAUT有所提升,对行为意图的解释力能达到74%,对使用行为的解释力能达到52%。

2  UTAUT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1  UTAUT在技术采纳研究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促进用户的技术采纳对于技术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影响用户采纳意向与行为的因素复杂多样,用户特征、用户感知等都与之密切相关,作为解释用户技术使用的关键理论,UTAUT在此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许多学者运用UTAUT来解释不同服务领域中用户的技术采纳。

211  UTAUT在知识服务类技术采纳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是知识服务的主要对象,部分学者研究了学生对知识服务类技术的采纳意向与行为。明均仁等研究了高校学生在移动图书馆采纳中的行为模型,发现绩效期望是影响学生行为意愿的主观因素,能够对其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9]。王钱永等则发现努力期望是影响本科生MOOC学习意图的直接因素[10],然而在大学生移动图书馆采纳研究中,明均仁等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关系,只证明了努力期望能够通过绩效期望间接影响其采纳意愿[11]。另外,Abu-Al-Aish A等在移动学习研究中发现,社会影响,特别是讲师的影响,是学生技术采纳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12],而陈鹤阳等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却表明社会影响不会对学生的采纳意愿产生影响[13]。此外,许玲等研究了促成条件在大学生移动学习采纳中的作用,发现其影响并不显著[14],但赵英等在研究中却发现促成条件显著影响着大学生的MOOC接受与使用行为,还发现感知趣味性也是影响大学生MOOC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15]。另外,在调节因素研究中,许玲等指出经验是大学生采纳移动学习的主要调节因素,而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14],在大学生MOOC接受与使用研究中,赵英等却发现性别能够调节感知趣味性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15],此外,Abu-Al-Aish A等在高校学生移动学习采纳研究中并未发现经验对技术采纳的调节作用[12]。

信息交流服务系统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专用信息系统和通用信息系统,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专用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在专用信息系统中,政务信息系统因专注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整合[46]而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电子政务采纳研究中,Rana N P等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是用户采纳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促成条件可以直接影响用户的采纳意向,而其余因素只能通过影响用户的态度间接影响其采纳意向[47]。在移动政务采纳中,朱多刚等则发现努力期望不仅能通过绩效期望和感知信任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意向,还能对用户使用意向产生直接的影响[48],而在政务社交媒体研究中,吴云等却发现公众的付出预期与其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49]。此外,Gupta B等研究了政府员工的电子政务采纳行为,发现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在电子政务采纳中没有明显差异[46],而Wang Y S等在信息亭研究中却发现,性别能够调节公众的技术采纳意向,具体而言,男性用户的绩效期望对其采纳意向的影响更强,而女性用户在技术采纳时更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研究还发现年龄也是公众采纳意向的重要调节因素,老年用户在技术采纳中受努力期望的影响更为显著[50]。除了政务信息系统外,用于学术交流的社交媒体也受到学界的关注。Gruzd A等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了学者的社交媒体采纳行为,发现UTAUT的4个核心要素在学术界的社交媒体采纳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绩效期望和社会影响是学者们采用社交媒体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努力期望和促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者对学术社交媒体的采纳[51]。在学术虚拟社区研究中,吴士健等也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是用户使用学术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还发现,用户的感知知识优势能显著调节4个决定性因素与用户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52]。

部分研究还分析了信息交流服务中通用系统的用户采纳意向与行为。Lin C P等研究了即时通讯技术的采纳,发现社会影响和努力期望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技术采纳意向,其中,社会影响对大学生采纳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还发现促成条件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技术采纳行为[53]。文鹏等在微信用户使用意向研究中也证实了同样的关系,此外还发现绩效期望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微信使用意愿,当用户认为微信相对于其他工具具有更高的优越性时,用户会更倾向于使用微信[54]。

此外,其他信息技术的采纳研究也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区块链技术采纳研究中,Queiroz M M等发现绩效期望和社会影响能显著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采纳意向,而促成条件与采纳意向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特征下表现不同,具体而言,在发展中国家,促成条件是阻碍区块链技术采纳的关键因素,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其已具备必要的促成条件来支持区块链技术的采纳,因此促成条件对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55]。在云存储服务研究中,曹越等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因素都能影响用户的采纳意向,还发現友好的界面和简单的操作等都是促进用户采纳行为的促成条件,此外,研究还指出用户的性别和经验在云存储服务的采纳中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56]。部分学者还分析了移动打车软件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会影响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用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身边熟人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绩效期望也是提高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在决定是否使用移动打车软件时,用户看重的是打车软件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帮助,此外,研究还指出感知趣味性能够积极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而感知价格水平在技术推广阶段是阻碍用户使用的主要因素,另外,努力期望在移动打车软件中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57]。

由上述研究可知,UTAUT在技术采纳中的应用研究非常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对以上研究成果与不足总结如下:1)从应用领域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服务、交易服务、健康服务和信息交流服务领域,鲜有UTAUT在娱乐服务和生活服务领域中的应用;2)从数据分析方法来看,已有的研究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来分析UTAUT中各要素对用户技术采纳的影响,只有少数研究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由于神经网络方法既可以检测线性关系又可以检测非线性关系,因此具有更好的分析效果,未来可以推广神经网络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3)从数据收集方法来看,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可靠性难以验证,未来可以使用系统生成的用户行为数据或者专业评估者的评估数据进行研究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4)从影响因素来看,绩效期望在各服务领域中都是影响用户采纳的重要因素,而努力期望在知识服务和信息交流服务中的作用、社会影响在知识服务和交易服务中的作用、促成条件在知识服务、交易服务和健康服务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此外,性别和年龄在技术采纳中的调节作用也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今后的研究可以借助元分析进一步探讨存在争议的因素在各类技术采纳中的作用;5)从研究热点来看,与移动知识服务、线上交易服务和移动健康服务相关的技术及系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随着技术的发展,5G技术、VR技术、AI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未来生活中将会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相应的,智慧办公、智能家居等新型系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与系统都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6)从研究情景来看,当前研究多脱离组织环境探讨独立个体的技术采纳,鲜有研究结合组织特征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组织的结构特征分析组织中各级员工的技术采纳差异。

22  UTAUT在用户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

用户满意度是评价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58],对用户的技术选择和采纳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的技术使用密切相关,满意度的形成依赖于使用过程中用户对各种因素的感知,因此部分学者利用UTAUT来研究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在泛在学习技术研究中,Shin D H等发现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显著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59]。在急诊环境下的电子病历使用研究中,Maillet 等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还发现促成条件也能直接影响护士的满意度,而社会影响与护士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关系,只能通过影响绩效期望和电子病历的实际使用评价间接作用于护士的满意度[60]。Easingwood C等则按照准备、目标、定位和发行4个技术发布阶段[61]分析了不同阶段中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电子政务技术的准备阶段,社会影响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公民意识、扩大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是提高满意度的关键手段;在目标阶段,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促成条件能影响目标用户的需求满足感,从而对公众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定位阶段,绩效期望是公众满意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电子政务技术的定位是替代传统的政府服务访问手段,因此,在此阶段突显电子政务技术的性能优势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关键途径;而在发行阶段,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促成条件能有效缓解公众对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担忧,因此三者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62]。

由上述研究可知,UTAUT的四要素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且不同技术发布阶段,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同。今后对满意度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不同用户对技术的关注点不同,这将导致各用户满意度的不一致,因此,有必要讨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经验的用户满意度水平之间的差异;2)还没有研究从技术类型角度讨论用户的满意度,未来研究可以讨论不同技术类型下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

23  UTAUT在技术持续使用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最终成功依赖于用户的持续使用[63],只有当信息技术被持续使用时,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价值。技术持续使用是一种长期的技术使用行为[63],因此,UTAUT在此问题中也同样适用。

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在敏捷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中,Hong W等发现感知有用性、促成条件和用户习惯可以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而感知易用性与持续使用意向之间没有显著的直接关系,只能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向产生间接的影响,另外,社会影响与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64]。然而在电子学习研究中,Mohammadyari S等将社会影响分为个人影响和组织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社会影响在技术持续使用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社会影响是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组织影响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另一方面,个人影响能通过影响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65]。除了对决定因素的研究外,部分学者还讨论了调节因素在技术持续使用中的作用。高峰研究了网络教学方式的持续使用,发现年龄能够调节绩效期望与持续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年长教师的持续使用意向更容易受绩效期望的影响,此外,性别和经验也是教师持续使用意向的调节因素,女性教师和没有网络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66]。然而,Shin D H等在泛在学习技术研究中却发现,经验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59]。

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形成过程。Venkatesh V等借助UTAUT和期望确认理论分析了电子政务持续使用意向的形成,发现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期望确认过程,在此过程中,UTAUT中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是用户进行期望确认的4个方面,对各方面的肯定性确认能够积极影响用户在各方面的使用后感知,进而提高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67]。

由上述研究可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促成条件和用户习惯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而社会影响在技术持续使用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另外,性别和年龄能够调节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而经验的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的种类和数量,增强样本随机性和多样性,以验证社会影响和经验在技术持续使用中的作用。此外,UTAUT的四要素是用户进行期望确认的4个方面,对各方面的肯定性確认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另外,技术持续使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而已有研究多采用横截面数据,缺乏对技术持续使用的动态分析,未来研究可对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以获取纵向数据,动态分析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

24  UTAUT在技术推荐研究中的应用

用户的技术推荐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技术宣传途径,能为企业创造额外的商业价值。由于技术推荐是一种技术采纳后行为,与用户的技术使用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有学者运用UTAUT来解释用户的技术推荐意向与行为。

在生物识别技术的采纳与推荐研究中,Miltgen C L等发现用户的技术采纳意向能够直接影响其推荐意向,而其他因素只能通过用户的采纳意向间接作用于用户推荐意向,其中,感知有用性和促成条件能够通过采纳意向间接影响用户的推荐意向,而感知易用性和社会影响对用户推荐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68]。然而,在微信支付的使用及推荐意向研究中,常亮却发现便利条件不能影响用户的推荐意向,而社群影响能够通过使用意向间接对用户的推荐意向产生积极影响[69]。在移动支付推荐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中,Oliveira T等也发现了相同的结论,此外还分析了UTAUT2中的享乐动机和价格价值在技术推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享乐动机和价格价值并不是用户推荐意向的影响因素[70]。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研究只检验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等因素与用户推荐意向之间的间接关系,对技术推荐问题的解释不够直接,未来研究可探索UTAUT/UTAUT2中的要素对用户推荐意向的直接影响;2)已有研究表明用户的使用意向是其推荐意向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绩效期望是用户推荐意向的间接影响因素,而努力期望、享乐动机和价格价值对用户推荐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在技术推荐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未来研究可拓展UTAUT在其他技术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探讨促成条件和社会影响对用户推荐意向的影响;3)研究多以推荐意向为终点,还未见对用户推荐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梳理UTAUT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服务领域的技术采纳研究”“用户满意度研究”“技术持续使用研究”和“技术推荐研究”这4个方面。

现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研究多采用横截面数据,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的经验和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纵向数据更有助于理解变量重要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模型影响因素考虑不完整,许多潜在因素在研究中未被发掘,阻碍了对各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3)用户的行为意向并不总能代表用户的实际行为,目前多数研究只分析了用户的行为意向,而没有分析用户的实际行为,有必要进一步验证各影响因素对用户实际行为的影响;4)研究数据多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数据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与真实情况有出入,数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5)5G技术、VR技术、AI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此衍生出的各类新型信息系统也越来越丰富,目前UTAUT在这些新兴技术与新型系统中的应用较为缺乏;6)系统设计及优化与用户的技术使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分析了技术采纳、用户满意度、技术持续使用和技术推荐中的用户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这些都能为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指导,然而,目前还没有UTAUT在系统设计及优化中的应用研究;7)在技术推荐问题中,研究只验证了各影响因素与用户推荐意向之间的间接关系,还未得出直接的研究结论,变量间的直接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8)当前研究仍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促成条件等决定性因素以及性别、年龄和经验等调节因素在部分研究问题中的作用还有待考证;9)UTAUT是在组织环境下提出的理论,然而现有研究多脱离组织环境对独立个体进行分析,还没有研究结合组织特征分析用户的技术使用行为。

基于如上几点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1)对研究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踪,获取纵向研究数据,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规律;2)通过引入UTAUT2中的要素和潜在的调节因素,完善模型的结构,提高模型的解释力;3)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意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UTAUT的要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完善用户行为研究;4)尽可能使用客观数据,或者将客观数据与主观数据相结合,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可以运用系统日志中的用户行为数据或通过工具实时捕捉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数据进行研究;5)拓展UTAUT的应用领域,着手研究UTAUT在5G技术、VR技术、AI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相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同时,持续关注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使UTAUT的应用研究与最新技术趋势保持同步;6)运用UTAUT解决系统设计及优化问题,探索用户使用意向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据此为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分析面向不同系统类型、不同用户群体的系统功能设计及界面设计方案;7)构建用户推荐意向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或神经网络法验证变量间的直接关系;8)通过扩大样本量、拓展应用场景,讨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得出一般性结论;9)在组织环境中研究组织员工的技术使用行为,可以结合组织的结构、文化等特征分析组织员工的技术使用特征。

参考文献

[1]Venkatesh V,Morris M G,Davis D F D.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03,27(3):425-478.

[2]Williams M D,Rana N P,Dwivedi Y K.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5,28(3):443-488.

[3]Venkatesh V,Thong J Y L,Xu X.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A Synthesis and the Road Ahead[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6,17(5):328-376.

[4]韓啸.整合技术接受模型的荟萃分析:基于国内10年研究文献[J].情报杂志,2017,36(8):150-155.

[5]Dwivedi Y K,Rana N P,Jeyaraj A,et al.Re-examin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Towards a Revised Theoretical Model[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19,21(3):719-734.

[6]张熠,徐艺玲,程慧平,等.UTAUT模型在国内IT/IS采纳实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8,38(11):123-129.

[7]Venkatesh V,Thong J Y L,Xu X.Consumer Acceptance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tend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2012,36(1):157-178.

[8]Limayem M,Hirt S G,Cheung C M K.How Habit Limit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ention:The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J].MIS Quarterly,2007,31(4):705-737.

[9]明均仁,张俊,杨艳妮,等.基于UTAUT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

[16]Pynoo B,Devolder P,Tondeur J,et al.Predicti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cceptance and Use of a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A Cross-sectional Stud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1):568-575.

[17]張思,刘清堂,黄景修,等.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6,(3):99-106.

[18]Yoo S J,Han S H,Huang W.The Roles of Intrinsic Motivators and Extrinsic Motivators in Promoting E-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A Case from South Korea[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3):942-950.

[19]Zuiderwijk A,Janssen M,Dwivedi Y K.Acceptance and Use Predictors of Open Data Technologies:Drawing Up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5,32(4):429-440.

[20]Wang Y S,Wu M C,Wang H Y.Investigat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8,40(1):92-118.

[21]李武,胡泊,季丹.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的用户使用意愿研究——基于UTAUT和VAM理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8,38(4):103-110.

[22]Martín H S,Herrero .Influence of the Use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 in Rural Tourism:Integrating Innovativeness to the UTAUT Framework[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2):341-350.

[23]Teo A C,Tan W H,Ooi K B,et al.The Effects of Convenience and Speed in M-payment[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5,115(2):311-331.

[24]Afshan S,Sharif A.Acceptance of Mobile Banking Framework in Pakistan[J].Telematics & Informatics,2016,33(2):370-387.

[25]Escobar-Rodríguez T,Carvajal-Trujillo E.Online Purchasing Tickets for Low Cost Carriers:An Application of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Model[J].Tourism Management,2014,43:70-88.

[26]Im I,Hong S,Kang M 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echnology Adoption Testing the UTAUT Model[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1,48(1):1-8.

[27]Shin D H.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Walle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6):1343-1354.

[28]Zhou T,Lu Y,Wang B.Integrating TTF and UTAUT to Explain Mobile Banking User Adop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4):760-767.

[29]Slade E L,Dwivedi Y K,Piercy N C,et al.Modeling Consumers Adoption Intentions of Remote Mobile Paym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Extending UTAUT with Innovativeness,Risk,and Trust[J].Psychology & Marketing,2015,32(8):860-873.

[30]Jeon H M,Ali F,Lee S W.Determinants of Consumers Intentions to Use Smartphones Apps for Flight Ticket Booking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9,39(5-6):385-402.

[31]周涛,鲁耀斌,张金隆.整合TTF与UTAUT视角的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9,22(3):75-82.

[32]Martins C,Oliveira T,Popovicˇ A.Understanding the Internet Banking Adoption:A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and Perceived Risk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34(1):1-13.

[33]陳洁,朱小栋.基于UTAUT和ITM整合视角的微信支付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4):35-40.

[34]Chopdar P K,Korfiatis N,Sivakumar V J,et al.Mobile Shopping Apps Adoption and Perceived Risks:A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 Utiliz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8,86:109-128.

[35]Baptista G,Oliveira T.Understanding Mobile Banking: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Cultural Modera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0:418-430.

[36]Chong A Y L.Predicting M-commerce Adoption Determinants: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3,40(2):523-530.

[37]Lian J W,Yen D C.Online Shopping Drivers and Barriers for Older Adults: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7:133-143.

[38]Oliveira T,Faria M,Thomas M A,et al.Exten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Banking Adoption:When UTAUT Meets TTF and IT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34(5):689-703.

[39]殷猛,李琪.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APP用户使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6,(7):63-70.

[40]胡德华,张彦斐.基于UTAUT的大学生健康类APP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2019,(3):63-68.

[41]Kijsanayotin B,Pannarunothai S,Speedie S M.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ailand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Applying the UTAU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9,78(6):404-416.

[42]Hoque R,Sorwar G.Understand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mHealth By the Elderly:An Extension of the UTAU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7,101:75-84.

[43]Dwivedi Y K,Shareef M A,Simintiras A C,et al.A Generalised Adoption Model for Services: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Mobile Health(M-health)[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6,33(1):174-187.

[44]Jeng D J F,Tzeng G H.Social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Revisit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By the Fuzzy DEMATEL Technique[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2,62(3):819-828.

[45]Shibl R,Lawley M,Debuse J.Factors Influenc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cceptance[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4(2):953-961.

[46]Gupta B,Dasgupta S,Gupta A.Adoption of ICT in a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8,17(2):140-154.

[47]Rana N P,Dwivedi Y K,Williams M D,et al.Adoption of Online Public Grievance Redressal System in India:Toward Developing a Unified View[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9:265-282.

[48]朱多剛,郭俊华.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政务采纳模型与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16,34(9):110-114.

[49]吴云,胡广伟.政务社交媒体的公众接受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2):177-182.

[50]Wang Y S,Shih Y W.Why Do People Use Information Kiosks?A Validation of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1):158-165.

[51]Gruzd A,Staves K,Wilk A.Connected Scholars:Examining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Research Practices of Faculty Using the UTAUT Mode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6):2340-2350

[52]吴士健,刘国欣,权英.基于UTAUT模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感知知识优势的调节作用[J].现代情报,2019,39(6):48-58.

[53]Lin C P,Anol B.Learning Online Social Support:An Investig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UTAUT[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2008,11(3):268-272.

[54]文鹏,蔡瑞.微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6):156-161.

[55]Queiroz M M,Wamba S F.Blockchain Adoption Challenges in Supply Chai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Drivers in India and the U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9,46:70-82.

[56]曹越,毕新华.云存储服务用户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9):137-141.

[57]孟健,刘阳.移动打车软件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2):25-31.

[58]DeLone W H,McLean E R.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1):60-95.

[59]Shin D H,Shin Y J,Choo H,et al.Smartphones as Smart Pedagogical Tools:Implications for Smartphones as U-learning Devi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2207-2214.

[60]Maillet ,Mathieu L,Sicotte C.Modeling Factors Explaining the Acceptance,Actual Use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es Using an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in Acute Care Settings:An Extension of the UTAU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5,84(1):36-47.

[61]Easingwood C,Koustelos A.Marketing High Technology:Prepar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Execution[J].Business Horizons,2000,43(3):27-34.

[62]Chan F K Y,Thong J Y L,Venkatesh V,et al.Modeling Citizen Satisfaction with Mandatory Adoption of an E-government Technology[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1(10):519-549.

[63]Bhattacherjee A,Perols J,Sanford C.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A Theoretic Extension and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49(1):17-26.

[64]Hong W,Thong J Y L,Chasalow L C,et al.User Acceptance of Agile Information Systems:A Model and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8(1):235-272.

[65]Mohammadyari S,Singh H.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E-learning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Digital Literacy[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82:11-25.

[66]高峰.高校教師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06-113.

[67]Venkatesh V,Thong J Y L,Chan F K Y,et al.Extending the Two-stage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Model:Incorporating UTAUT Predictors and the Role of Context[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11,21(6):527-555.

[68]Miltgen C L,Popovicˇ A,Oliveira T.Determinants of End-user Acceptance of Biometrics:Integrating the“Big 3”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with Privacy Contex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6:103-114.

[69]常亮.UTAUT和DOI整合模型:微信支付使用及推荐意向影响[J].企业经济,2018,37(8):119-125.

[70]Oliveira T,Thomas M,Baptista G,et al.Mobile Payment: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Adoption and Intention to Recommend the Technolog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1:404-414.

(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