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多元互动平台”,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格的环保“小公民”

2020-10-20钟秀群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组交流环境

钟秀群

借着“疫情”带来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教学为例,将“环保教育”作为一项研学专题,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路径和策略:重视活动的构建,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有效搭建“多元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参与、亲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明理、循情、知法、导行”。

一、在“欣赏·交流”中循情,认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1.欣赏中引发情感

搭建“欣赏·交流”互动平台,是为了以情动情,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循情”,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學习活动设计一】推荐欣赏:《BBC之地球》《从太空看地球》《迷失的家园》等纪录片、视频、图片等。互动分享:交流“中国浙江的乌镇”“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哈尼族人的村寨环境”等图片资料。

2.交流中表达情感

适时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在交流中表达情感,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学习活动设计二】说一说:你从视频、图片资料中,感受到了什么?

此互动平台的搭建,将教师的导、学生的说、多媒体的演示三方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以情动情”的目的,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地球的痛惜之情和守护意识!

二、在“调查·展示”中明理,关注刻不容缓的环境危机

1.问题导引,深入探究

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要从获取大量感性认识开始。没有切身的体验,就难以获得深刻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基于“活动园”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基于证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运用证据解释说明问题,从而理解教材内容,建立概念。

“养育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地球母亲,如今正在遭遇着什么?”教师打破“课堂说教”的局限,搭建“调查·展示”互动平台,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领着任务,分小组走出线上课堂,深入生活,去调查、探究当前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让他们去关注全球的生态环境状况,去切身体验和感受身边的生存环境现状。然后,带着获取的资料和结论,回到线上课堂,进行汇报、交流和展示。

2.现场展示,互动评议

生态破坏研学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析了各种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绽放的是思维碰撞的火花,展示的是团队研学的成果。

生态灾难研学组: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了《英国的大气中毒事件》《美国的“黑风暴”》《长江特大洪灾》……甚至还带回了《“日本水俣病事件”始末》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上展示播放。

家乡环境研学组:带回了莲花山下的“鹭鸟天堂”“治理后初见成效的茅洲河”的图片。这让孩子们震惊于:曾经臭气熏天、污浊不堪的茅洲河,如今竟有如此的风光,成为人们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还有那一群群或展翅翱翔,或恬然静憩的美丽鹭鸟,原来是家乡人民的守护,才让它们有了安然生活的美丽净土。

能源研学组:以ppt的形式,展示了人类在探索“环境保护”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并告诉同学们:高科技环保,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

三、在“竞猜·辨析”中识法,树立“知法守法”的行为准则

1.辨中明理

开展“环保律法知识知多少”线上擂台竞猜活动,涉及的内容有:《巴黎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能源开发、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知识竞猜”活动中,融汇成重要的认识。

2.“议”中导行

孩子们不仅要有“生态灾难”的忧患意识,不仅要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还要懂得“为了保护环境,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就是要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小公民”。

四、在“实践·创造”中导行,用行动坚守共同的环保责任

多项活动倡议,其实是搭建了多个学习活动平台。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任务,自己决定任务完成的方式;也可以教师推荐提供活动机会。从课堂教学辐射课外实践,既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空间,又达到了共同教育、共同成长的目的。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学组交流环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环境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第二届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