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山区教学点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2020-10-20余家灿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教学点骨干教师

余家灿

对于偏远山区教学点而言,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一流、乐于奉献、“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的需要。

一、落实县管校聘机制,促进乡村教师合理流动

1.实行校长任期负责制。实行县管校聘后,校长已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聘任,可以在聘任前定岗竞聘,由符合条件的应聘者集中竞聘进行优胜劣汰,确定校长人选后,由校长向管理部门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每学年由全校教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代表等对校长进行民主评议,并从师德师风、学校管理、工作能力、教学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把每年考核得分累计确定是否续聘或轮岗,以制度激发校长的管理效能。

2.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由教代会组织教师从师德师风、工作过程(业务学习、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实绩等方面制定教师量化考核制度,每学期由教师代表根据制度对全校教师进行量化评分,并由教师本人签名确认,然后在校内公示,把个别优秀的教师根据需求调整到优质岗位工作(包括提拔任用),对在学校得分末位的教师实行交流轮岗,以制度盘活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潭死水”,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良性循环。

3.实行教师镇内走教制。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编制紧张,小科目教师普遍不足,每个教学点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比较困难。对此,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把中学、中心小学富余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实行分片包干(2至3间学校一片)走教制度,由每个教师每周坚持到自己负责学校走教,受送课学校为送课教师解决基本的差旅费和伙食费补贴,每期对走教教师进行考核,走教课时数纳入其工作量计算,并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称推荐等对走教教师合理倾斜,切实解决山区教学点音、体、美课程难以正常开展的瓶颈难题,促进山区教学点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三级教研制度,研教结合助推教师成长

统计显示,笔者所在乡镇的面上小学,学生人数大多在100至200人之間,少于100人的学校占四成左右,30人以下的“麻雀学校”就有3间,这些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多则10人,少则4到5人,要正常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为此,可量身定造推行区域联动的校本教研模式,实施“造林”工程。

1.选苗子,让教师有冒尖的机会。学校有目的地筛选德才兼备、有思想情怀好学上进的教师着重培养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发挥这一小群体的传、帮、带作用。首先,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学校主动当“红娘”,让相应学科领域专家(如名校长、名教师、学科教研员等)与培养对象结对,创造条件每期优先安排培养对象到外地学校取经,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近距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再次,为培养对象压任务促成长。每期为培养对象下压任务,要求培养对象每期必须在校内上好示范课,镇内上好汇报课,在市内上好展示课等活动,在层层参与级级筛选不断实践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2.广造林,让教师有成长的沃土。培育好“苗子”后,把不同学科的“种子”在镇内学校分区域撒播,让其生根发芽。例如,把全镇小学分为若干个教研片区,每片区推荐一名校长统筹片区教研活动,每片区由镇统一安排语、数、英等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负责蹲点学校的科组集备、教研安排、听课评课、结对帮扶(一人带几人)、质量分析等。学校坚持做到周周有公开教研,片区月月有优课展示,镇内期期有课例评比,构建出“校内实践—片区展示—镇市评比”的三级教研模式,破解农村小学教研“少动力,缺温度”的难题。

3.搭舞台,让教师有可以仰望的星空。俗语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学校要为教师的职称评聘、职务提拔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铺路搭桥,让教师有“跳摘苹果”“仰望星空”的思想。如鼓励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愿教(新教师)——能教(合格教师)——会教(优秀教师)——善教(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职务提拔上,形成“要提拔,先成长”的共识,做到过好“五关”:政治关—法律关——师德关——专业关——备选关,要稳定教师队伍,教师既要在教学专业舞台上闪亮登场,又要仰望星空,感到有奔头,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教学点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