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
2020-10-20宫春霞
宫春霞
疫情肆虐之下,师生何时能返校无法预知,“停课不停学”势所必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尝试过线上教学,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此前也没有线上教育管理的经验,线上教育的课程设置、课堂组织实施、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评价与反馈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线上教育绝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是教育界的共识。后疫情时代,我们从“云端”回到“地面”,以终为始,回望延期开学期间学校在线教育管理,既有可圈可点之举,亦有值得反思之处。
一、达成共识,抓大放小
线上教学是新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为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学校提出课程设置五育并举、教学平台自主选择、上课方式多元化的大原则,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给予科组、备课组和科任教师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调动老师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科课程除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外,开齐开足美术、音乐、体育、劳动等非文化课课程,并依据居家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安排。这里特别要提及体育课和语文课。
体育课每天至少开展2次眼保健操,每天一节体育锻炼课,保证每天运动1小时。结合室内运动空间局限的特点,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为每天必做内容;选做项目,主要由仰卧起坐、俯卧挺身、开合跳、深蹲、深蹲跳、跳绳等项目组成。学校对家务劳动的项目给予建设性指导,学生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时间、选择项目自主完成,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面对国家及全人类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正是学生人生态度、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与认知的契机,于是我们把语文的课程内容聚焦在全国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上,视频、报道、影音、文字等资源在班级学习平台分享、交流、碰撞,并要求学生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留下相应的记录与感受。沉下心来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套的书,是我校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倡导方式,借助疫情期间的时间平行优势,我们共同打开了电子书、纸质书、语音书的空间,让阅读成为了多维空间、多维感官的盛宴。
二、全方位支持
信息技术室為老师们做好软硬件支持,开展线上教学技术培训,做攻略、录视频,随时回答教师关于线上教学的技术问题。通过培训指导和主动摸索,教师们逐渐熟悉企业微信直播、家校本、打卡等操作。
教科室推介国家网络云课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深圳市名师录播课程建构资源共享库;并借鉴清华附小课程资源、其他各省市区优秀课程资源,有选择、有串联地将教学内容统整、筛选、运用,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指导学生在线学习或收听收看。
疫情期间,校领导及学校行政定期联系滞留湖北的教职员工,安抚教师情绪,了解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给老师们快递教材的同时还寄去口罩等防疫物资。班主任给在市外尤其是湖北的每个学生打电话,询问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家里安心休整。
三、三级立体线上教研
疫情期间,我们着力构建“以教科院为引领、以学科组为主体、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三级立体教研网络,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构建教师线上教学共同体,促进共同提高。
以科学组为例,科学组线上教学前多次开视频会议,制定符合疫情期间适合皇岗小学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学科线上教学方案。线上教学后每周四下午16:00—17:00开展科学组研讨活动,每周五下午16:00—17:00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科学老师们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相结合。教研活动中,大家总结本周上课情况,分享搜集资源、自己上课思考,并综合考虑校情、学科特点、科学组人员限制、线上教学条件等集体准备下周上课内容,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做好方向指引后,老师们根据自己授课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内容尽量精短,活动设计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易于学生记录,确保上课的内容学生接受度比较高,尽量避免开学后出现需要收拾“烂摊子”的现象。
两个多月的居家学习效果如何?线上教学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什么启示?我们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对全校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效果、学生自主性、家庭支持度和教师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诊断与反思。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悄悄改变。未来,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育或将成为教学的主流,一场疫情推动了教育变革,开启了教育变革的加速器,促使教育者们加紧对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