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关于图形与几何课堂基础练习设计策略

2020-10-20何启贤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型课堂练习内角

何启贤

在几何与图形的课堂练习教学里,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于是,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又兼有趣味性、生活化的练习,可以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更有时效性,更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运动型”图形与几何课堂练习设计

“运动型”图形与几何是指: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等知识内容。这种课堂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现实空间想象静态的抽象空间图形,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这些知识。“运动型”图形与几何课型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更需要孩子充分调动各器官聚集效应,在各个观察和操作行为中生成知识,使知识达到质变。

例如:二下《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在上面这道练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画一画、连一连,把几何图形知识变成动手实践,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直观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有趣”,并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探索,把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动力,形成完整的空间形象,在初步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认识型”图形与几何课堂练习设计

“认识型”几何图形课堂的基础练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填空记忆、判断甄别、想象与操作等体验活动上升到简单的空间思考和推理,自我构建几何与图形的概念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简单图形与几何体的表象,把握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撕角和拼角。将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利用平移和旋转等操作拼成一个平角,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练习可以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由来。

三、“推导型”几何课堂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课型就是需要推导过程的几何知识内容。在设计这种课型的练习时,基础部分练习首先应该让学生回顾这个知识点的推导过程。新课后立刻进行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回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学习、分析、理解与研究这些有一定关联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型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中高年段较多,一般是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等。

例如:六下《圆柱体积》

完成了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回顾,就要趁热打铁,进行知识运用。“推导型”基础练习设计的第二块基本内容是几何公式的运用。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同时,这种基本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找到适合发展学生空间能力的方法。因此,通过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课堂基础练习设计,打通数学知识、学生特点和实际生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序、高效、灵活的思考问题能力,这样对于课内也是很好的辅助。总之,如何有效的提高几何与图形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型课堂练习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三角形分割问题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