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分析

2020-10-20李先春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事业单位

李先春

摘要:随着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出台,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就此改变,也意味着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启了新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建设和完善也应与时俱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并得到切实执行,才能帮助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维护资产安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本文将在阐述财务内控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应对措施,希望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机构,其建设管理直接和政府形象的树立息息相关。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单位不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需要提升,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需同步提升。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视角重新规划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和方向,采用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和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准,通过财务管理的内部制衡和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主要意义

(一)保证事业单位相关财务行为合法合规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举措的实施,能在无形中对财务人员的行为发挥监督制衡作用,使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硬性约束,避免由于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不足而导致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使得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全体人员面前,接受大家的监督,这样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杜绝徇私舞弊、贪污挪用行为,促使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遵守国家相关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以及部分自身收入,经营活动较为单一。长期以来,很多事业单位由于忽视对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以及浪费等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资产安全往往也得不到保证。只有找到关键环节和关键风险点,精准实施财务内控,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和分配更加合理,有效规避资金资源浪费以及使用效率低问题。[1]

(三)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内部控制,将其渗透到整个财务管理各个业务环节和关键岗位,强化岗位责任分工,强化岗位相互制衡,实行跟踪问效,就可以提升单位部内管理水平,避免由于人员思想和能力问题所诱发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措施能够在一定意义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避免财务资金出现蒸发现象,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事业单位树立“内控意识”。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制约性因素

(一)对财务内控认识不足

现阶段,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内控的认知程度仍显不足,很多事业单位仍缺乏财务内控的环境和氛围。这主要是因为:首先,不少事业单位人员习惯于沿袭过去的做法不愿作出改变,导致财务内控方面机制、制度很难落实。其次,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把握财务内控建设实质,或者认为财务内控的开展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变化,导致财务内控建设沦为面子工程。最后,由于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内控的认识度整体不高,所以没有针对财务工作制定内控管理方面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也阻碍了财务内控工作在事业单位有效开展。

(二)缺少专业化内控团队

专业的财务内控人才团队是决定内控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因素。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內控人员整体业务素养仍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财务内控工作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多数事业单位未对财务内控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未建立相关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务内控人员的成长空间,单位内控人员对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导致财务内控工作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与此同时,部分财务内控人员在对内控管理制度的理解、解读不深入,对内控制度执行存在偏差,或仍旧沿袭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削弱了财务内控效果。

(三)财务内控体系不完善

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不完善是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不完备的财务内控体系不仅难以保证财务管理效果,反而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秩序混乱。除此以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财务内控部门缺乏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无法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或内控方面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财务内控的作用也就无从发挥。[2]

三、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分析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职能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建立健全内控体制机制,形成相对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首先,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单位财务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并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和财务信息编报等进行规范。其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梳理单位财务活动主要风险和关键环节,有针对地建立关键控制措施,加强对措施执行的监督。第三,运用信息系统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积极促进意义,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结合,并对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避免由于人的因素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3]

(二)加强财务内控人才队伍建设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必须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进行理性判断,打造一支素质突出、专业能力过硬的财务内控人才团队。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就财务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和能力开展经常性培训,并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财务内控培训机制,进而从不同角度以及多种渠道推动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素质的优化。尤其是在技术飞速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在招聘财务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对其会计制度掌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察,结合事业单位运转需要适当提升人才招聘门槛,并定期组织统一的财务内控能力培训。同时,事业单位应该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充分发挥财务内控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财务管理方面对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行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杜绝平均主义,实行奖优罚劣,使广大事业单位人员以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大积极性投入工作中去,拓宽事业单位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三)努力营造财务内控工作氛围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基层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借助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存在的财务管理方面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全方面提高资金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首先,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来说,其必须要以身作则,通过和财务内控人员的交流来发现现阶段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不良财务现象,并负责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和财务内控部门的协调沟通。其次,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人员来说,其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财务内控策略,积极主动的向单位领导层建言献策。与此同时,整体财务内控部门应该和其他部门积极沟通,在深入交流中使其他部门对财务内控工作产生科学认识,通过协同合作来集中整个事业单位的力量开展财务内控建设,增加财务内控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契合度,并通过财务管理的内部制衡和监督,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财务风险防控能力。[4]

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关于核算体系和模式变化的情况,建立起科学、合理、可行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组织实施,才能保障事业单位资金资产安全,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达成财务内控目标,以致最终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宏.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20(13):149-150.

[2]王浩豪.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14):116-117.

[3]蔡景浩.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20(14):177-178.

[4]陈晨.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立与执行一体化[J].中外企业家,2020(19):4.

猜你喜欢

财务内控应对措施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投融资企业财务内控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