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0-10-20唐勃
唐勃
摘 要: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对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有效的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高质量落实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的工作开展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农民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期农村地区规划发展提供了新发展路径,同时也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的挑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意义
1.1 解决基层矛盾,维持农村和谐稳定
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显著的模糊性、碎片化、连续性的特点,相关事务工作十分繁杂。为了更好的解决基层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基层政府必须要对农村群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进行协调,通过高效、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来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
1.2 完善基层生态,优化社会资本结构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生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人际结构等方面也开始逐渐转变,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更高的成本。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才能够符合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从而建立起村民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紧密纽带,進而对农村社会生态进行完善,对农村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1.3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政府公信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能够为村民带来切实的利益和发展,能够使其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自身的关怀与帮助,从而有效的紧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巩固党领导农村发展的地位;畅通村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
2.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2.1 党建工作没有发挥出基础和龙头作用
当前在部分农村基础治理工作中,党建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要求不严、工作形式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体现;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发挥榜样形象,党性意识和政治素养不强,无法体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也就无法对农村基层治疗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
2.2 农村基层治理理念落后
部分农村政府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思维、理念进行,以“管理”思想进行工作,而非“治理”。基层干部缺乏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和转变,导致了相关工作的开展过于僵化,对于行政干预的依赖程度较高,没有体现出村、居合一的社区治理和服务要求。
2.3 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不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如种养专业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制企业、生态旅游业等,基层治理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治理体系上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导致村民与政府之间沟通不畅,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差等问题。
2.4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涉及了村民的养老、医疗、户籍、教育、就业等许多方面。当前部分农村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并不完善,一方面,相较于城市,农村在基础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还相对落后,无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再加上对相关服务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服务方式单一落后,没有体现出公共服务的便民性。
2.5 缺乏乡村治理人才
当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多数青年进入城市务工,农村人口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导致了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再加上农村环境较为艰苦,待遇相对较低,对于外来优秀人才的引进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优化路径
3.1 以党建工作为农村基层治理奠定基础
农村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核心,充分发挥自身战斗堡垒作用。第一,要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党组织领导班子能够对农村群众产生良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村支两委交叉任职制度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第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群众当中,了解村民的想法与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第三,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将村干部纳入市县两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治理意识和治理能力。
3.2 推动多元化农村治理格局的建设
首先,农村基层治理要正确处理党委与村委之间的关系,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村委作为农村事务承担者、组织者的职权范围,平衡、协调“两委”权力,共同进行村务决策、发展规划等工作。其次,要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其作为农村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推动农村发展、维护村民权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政府要设置村级组织参与治理工作、管理活动以及民主议政制度等机制,使其代表广大农民利益参与到农村治理、决策等工作当中。
3.3 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支撑,农村治理能力提高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第一,农村基层政府要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治理工作的核心。第二,基层政府要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转化为当地的优势产业。第三,基层政府要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农业发展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积极引入外部资金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
3.4 加强农村社会环境建设
农村基层政府要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明确农村民生问题、经济矛盾的主体、形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抓住关键, 分清主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创造出一个文明、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治理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和问题,优化和提高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优化与提升,从而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三珊.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困境与转型 [J]. 人民论坛,2018(2):64-65.
[2] 王巍.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基层治理的意蕴、困境与优化路径[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1):85-90.
[3] 陆杰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J]. 民主与科学,2019(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