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短板和优化措施分析
2020-10-20刘林阳
刘林阳
摘要:随着国内用电量的逐步增大,配电网升级就显得迫在眉睫。如果不对现有配网系统及时改革,供电过程中的问题将被无限放大,如发生用电安全问题、线路效率问题等。在此背景下,配网自动化建设应运而生,作为配电网改革的形式之一,在电力系统终端环节对电网运行建立科学和先进的自动化网络,提高供电质量,使得供电越来越高效、稳定。鉴于此,本文对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短板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短板;优化措施
0引言
保证配电网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可以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配电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短板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力度,而科研人员应对相关技术加以研究,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保障配网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
1配电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作用
在传统的电网运行故障定位过程中,如果由于故障问题导致停电,对于产生故障的原因就不能准确定位,就不得不采取停电检修的措施,导致配电网不能正常运行,而且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不仅具有遥测功能还具有遥信功能,对故障电流信号实时采集,将采集到信息向后台的自动化主站传输。对于故障的判断采用了逻辑判断的方式,经过计算确定故障所在位置,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配电网的运行中更加安全可靠,电能供应质量也有所提高。
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也大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各种状态都可远程测量并据所获信息远程控制并解决问题。从变电站围墙外延伸至用户都可实时监测,系统管理方式也会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效率提高,实现了配电网系统的全面管理。
在配网的规划设计中将运行数据作为参考将配电网规划制定出来。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采用遥测技术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信息,而且从配网运行的实际出发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得配电网规划设计更加切实可行。
2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存在的短板
2.1 对预安排停电中的综合停电未进行有效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逐年增大,而相关的配网线路设备也在不断改进,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关于电力系统的建设项目需要开展,例如市政府迁改工程、配网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等这些项目涉及的停电作业为预安排停电。由于这些项目施工的时间大致上并不相同,施工的顺序也不一样,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综合停电进行有效的管理,往往会出现某条线路多次停电、单一项目停电等现象。若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则会使停电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对停电时间无法进行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涉及的工作内容无法有序地开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成为制约供电可靠性的短板之一。
2.2 对错峰限电未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类停电类型主要发生在主网检修和运行方式调整的过程中,未对错峰负荷进行准确的判断则是错峰限电管控不到位的主要体现。而一部分工业用户并不能自觉进行错峰限电,从而使预计的限荷值小于实际的限荷值,若工作人员在这时被动地进行拉闸限电,则会对停电的用户造成大量的消耗。
2.3 停电计划管理不严
(1)对供电可靠性指标未做全年控制,导致停电时户数年初乱用,年末超标;(2)未对停电方案做严密分析,停电范围随意扩大,带电作业接入率不高;(3)对施工人员力量安排不合理;(4)施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完成检修工作时间无参考标准;(5)未能做到一停多用。
3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的相关改进措施
3.1 关于错峰限电管控的优化措施
要想对错峰限电进行有效的管控,可以以相关的限荷线路为依据,制定出有效的错峰限电方案,保证转供电线能够有效地进行电线转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限荷线路的负荷程度,还要提前向需停电的用户进行解释,从而得到用户的配合,然后要对错峰限电用户的负荷情况进行监测,确保错峰限电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3.2 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
(1) 对山区辐射线路或部分分段不满足 N-1校验的线路在检修时分段实行10kV 发电车供电;提升带电作业人员能力,扩展带电作业类型,“能带不停”,减少停电时户数。
(2) 加大自动化建设力度,提高自动化覆盖率和使用率,为故障研判提供充足数据,试行馈线自动化保护,做到故障自动隔离,缩小停电范围。做好10kV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安装,减少线路试拉,优化用户体验。
(3) 因配电网架建设带来公用线路可靠性大幅提升,而原供电可靠性不受其他用户影响的专线仍是单电源供电,有条件的地方可分级开展专线用户双电源改造。
3.3 对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予以优化
企业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要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就要改造接线模式,还要根据配网的运行需要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这种方式优化网架结构[3]。如某地区在对配网改造中对接线方式进行了改造,采用“两供一备”的方式,符合单一故障安全准则,使得各项设备在使用中充分利用起来,线路负载率超过了60%,用户供电需求得到满足。
4结束语
配电网处于将电力传输到用户的最末端,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用户的用电体验,随着主网网架的大幅建成,80%以上的电网故障由配网故障引起,充分说明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在于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1-2]。现状配网管理方式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背景下,近两年配网投资开始超越主网,做好配网供电可靠性精细化管理,使人才培养提档升级,配网投资精准到位,对供电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 黄正楠.基于配网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提升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6):127-128.
[2] 苏炯伟.10kV 配网供电可靠性优化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26(12):219-220.
[3] 徐战胜.利用配网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思考[C].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江西省電机工程学会: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2019:345-346.
[4] 王梦瑶.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