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10-20林俊辉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课本

林俊辉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教师必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努力丰富自身家国情怀的同时,着力培育学生丰富而强烈的家国情怀。历史课本中的历史图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必须大力开发和运用。

一、运用中华历史灿烂文化圖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承载着先人艰辛、智慧、骄傲。作为炎黄子孙必须了解历史,加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学习和认识。作为历史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感,培育学生丰富而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中国历史》课本中的历史图像,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北京人头盖骨”“山顶洞人头像复原图”“河姆渡出土的稻谷”“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兰式建筑复原图”“半坡出土的人面渔纹彩陶图”“浙江余杭良渚出土的玉壁”,以及夏朝的“铜鼎”、商朝的“甲骨文”“司母戊鼎”、战国的“铜冰鉴”、秦朝的“兵马俑”、南北朝的“龙门石窟”、唐朝的“唐三彩”和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等历史图像,大量的历史文物图像以及他们的成就,如黄帝、祖冲之、孔子、司马迁、华佗、王羲之、司马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图像,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展现了民族先辈们的聪明睿智,既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本的图像资源,通过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展示、介绍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明成就的认识与认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以及对先辈艰苦创业的感恩,从而养成浓厚的家国情怀。

二、运用中华历史人物英雄图像、美德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民族英雄形象光辉、榜样高贵。发扬文化、传承美德,人人有责,作为历史教师更应该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英雄教育、美德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华美德的美,感受前辈英雄人物的伟大,因而产生自豪感,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材选用的历史图像,就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图像,这些图像所展示英雄的形象,中华的美德能给学生最直接的教育。

课本中的炎帝陵庙、大禹治水像、李冰石像、秦始皇像、汉武帝像、唐太宗像、成吉思汗像;岳飞像、郑和像、郑成功像、林则徐像、邓世昌像;孙中山像、毛泽东像、周恩来像、邓小平像以及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袁隆平等图像。结合这些图像,通过介绍、展示这些政治家、民族英雄、先进模范以及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的光辉业绩、英雄事迹、崇高美德,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能够为国家统一发展,为民族振兴作出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美德,他们的高尚品格为后人所敬重。

历史课是最能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作为历史老师应该以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主线,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从而养成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运用中国屈辱史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备受列强欺压的血泪史,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进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闭关锁国,科学技术落后,面对西方列强处处被动挨打,西方殖民主义用军舰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近代中国由于国民党对内实行专政,对外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备受欺凌。

《中国历史》课本选用了大量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历史图像。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鸦片走私船”、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的场景、圆明园遗址、甲午战争中的“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日军占领沈阳、南京大屠杀的一系列图片等等,这些图像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史实。通过结合课本图像以及多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勿忘历史,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培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

四、运用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少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悲壮事件,令人钦佩。

《中国历史》课本选用的历史图像。如“南昌起义绘画”“红军长征系列图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抗战的一系列图片”“敌后战场的抗战的一系列图片”“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等,通过图片的展示,文字的结合,并通过搜集一些历史辅助材料,让学生知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今天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发自内心对先烈的感激与敬重,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从而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

五、运用新中国建设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历史》课本选用的历史图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系列图片”“土地改革的一系列图片”“三大改造的一系列图片”“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等图像,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反映了解放初期以及50年代初期建设情况,同时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辉煌成就;“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图片”,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一系列图片”“海峡两岸的交往的一系列图片”,反映的是在“一国两制”指导下的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与斯大林”“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79年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会见美国总统卡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的习总书记与外国领导人的图片”,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力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彻底摆脱了外国外交被动的局面;“神州系列研制成功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新居”“佤族木鼓舞”等图像,充分展示了民族团结,繁荣的现象。

历史教师应该运用教材中的历史图像,激发学生对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

六、运用世界史爱国主义图像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提倡发扬。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铸就了一部爱国史,通过对世界历史各个爱国主义资料的学习,增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影响,更加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世界历史》课本选用的历史图像。“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罗马打竞技场遗址外景”等图像,是古代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象征;“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乔治·华盛顿”等图像,是美国人民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的见证;“林肯在战场上”“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图像,突出维护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通过图片的展示,结合资料的讲解,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爱国主义的共性,知道民族的独立,文明的发展是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用血汗铸成的,也通过对比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特征、内容和历史作用的认识,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

培育学生丰富而强烈的家国情怀无疑十分重要,非常必要,任重而道远,但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着力提高培育学生丰富而强烈家国情怀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课本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略谈“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