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增强心理韧性为核心的学科德育渗透

2020-10-20李少敏

师道·教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韧性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李少敏

一、前言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除了思想道德教育外,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工作的实施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学科德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说,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

二、问题的提出

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指南,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具体教育实践,学科德育目前还是主要停留在思想教育、语文等相关的学科中。目前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少量研究和教学实践,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德育目标上,而对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等方面则较少涉及。

因此,结合数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开展数学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一方面既可以拓宽学科德育教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更加重要的是,还可以进一步构建全学科基础上的德育实践体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研究中,我們将研究聚焦到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并以增强心理韧性为核心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作为主要研究目标,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构想。

三、问题的分析

1.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的学科特点以及对应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高年级的小学数学学习,与语文和英语学习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抽象和严谨的学科特点。相比于低年级,无论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运算能力还是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旦学生疏忽或者应付不当,很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甚至导致较为明显和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挫折和失败感提升,从而出现自我否定,并导致同伴关系的下降;厌学,学习动机下降,学习态度不端正。

综合来看,这些心理和行为的特点,都可以归结为小学学生心理韧性不够强所致。

2.以提升心理韧性为核心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思考

德育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的成功以及幸福感存在非常密切的正向关系。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学习难度的突然增加而产生的各种较为突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升心理韧性而得到解决。因此,以心理韧性的提升作为学科德育的渗透,首先不仅可以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较好地实现德育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的要求。更加重要的是,从提升心理韧性的角度思考,对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完成数学学习提供重要的帮助。

3.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渗透举措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德育渗透,首先需要坚持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相信学生所拥有的潜力,完全接纳和尊重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发展和积极变化的角度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举措。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别通过课堂教学、个人数学辅导、小组和团体辅导等角度开展相应的心理韧性提升的渗透工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平时教学中的数学解题过程外,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典型人物(如数学家),或者通过典型学生(身边的学生范例)面对数学问题时的心理历程,着重强调他们在面对困难过程中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并模仿;而在个人数学辅导过程中,除了解题思路外,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支持,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数学问题的态度是否正确,应对是否合适等,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最后,可以考虑在非正式课程教学的环节中,如预习课、复习课等环节中,尝试心理团体辅导的形式,任课老师作为团体辅导主持人,以解题的心理过程为出发点,吸引学生探讨和思考应对困难问题的正确方法,并通过团队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认清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

本研究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育中,如何开展以增强心理韧性为核心的学科德育渗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构想。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实践,为丰富我国学科德育渗透,实现更快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学生核心素养助力。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韧性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