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020-10-20田卉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田卉

摘 要:外语教学实践总是受一定的教学法指导,同时又不断完善相应的教学法。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興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法应运而生,成为迄今为止对外语教学影响最深远的教学法之一。本文从交际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谈起,找出其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契合点。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更好运用交际教学法作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外语教学的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推动外语教学的探索、发展和创新;同时,新的教学法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以不断加以完善。交际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外大批外语教育工作者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改进。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走过了一个引进、吸收、推陈出新、对教学理念不断升华、教育技术不断升级、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的过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英语已不仅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语教育工作着要不断加深对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将起源于西方的交际教学法“本土化”,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一、交际法的主要内容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兴起,语言理论界和教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语教学界的主流——听说法和情景法——逐渐被交际法所取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生成”理论、海姆斯(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 A. K. Halli- day)的“功能”理论以及威尔金斯(D. A. Wilkins)的“意念”学说等,在外语教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得到普遍赞同。交际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其主要理论包括:

1、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乔姆斯基所说的 linguistic performance 及海姆斯提出的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即乔姆斯基所说的 linguistic competence), 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影响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八大要素(如情景、功能、意念等)。

2、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及对外语能力的多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把语言教学分解成“单元”或“小单元”。每个单元针对学生的一项要求,单元之间彼此联系,构成整体。总而言之,强调学用结合,根据用的要求来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3、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教学或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语法规范、句型正确,更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交际场合。因此交际法主张外语学习应放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外语的获得是交际活动的结果,而不是交际活动的目的,即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必然取得学会语言的结果。风靡全球的《新概念英语》教材的作者之一亚历山大(L. G. Alexandar)曾提出交际法是“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学生使用以一系列交际项目为中心进行编写的教材学习,教师讲解的目的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 有些交际法学者认为,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外语讲得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与交流思想,较之结结巴巴难于表达思想更为实用,更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二、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交际法的理论要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学习外语已不仅停留在通过考试的层面上,而是为了能够面对面的与外国人进行思想、文化及科技交流。那些擅长考试却苦于“听不懂”、“讲不出”的学生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着重语言实践,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引入到语言交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语言交流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与技巧。令人鼓舞的是,我国的外语教育工作着通过不懈努力,根据交际法的理论及原则,编写了许多新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体会

1、交际法起源于西方,要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进行的;其次,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六、七十人以上的大班进行的,尽管教师想方设法在课堂上创造英语环境,大容量的班级却常使这种努力大打折扣。此外,不少学生在中学里只学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因此,教师宜遵循循序渐进、范围广泛、由难到易的原则开展交际法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交际法主张教师设计和创造交际环境,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围绕这个核心。课前,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动机、兴趣及实际语言能力;课上,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促使交际活动发生,按预定计划发展;课后,作为反馈信息的收集者,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交际活动的体会和建议,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

3、关于流畅性与准确性的再讨论。流畅性与准确性都是语言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无论是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外语教师而言,很难兼顾二者。海姆斯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既能够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语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交际者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及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有些大学生能够通过四级甚至六级考试,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却常感无所适从。据此,流畅性较之准确性更为突出。在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时,应始终把学生明确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目的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求快,要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应在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的要求。另外,教师要通过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例如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常遇到学生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笔者认为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一般不打断学生的会话来纠正。如有些语法错误是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可以以提问、反问的方式来确认或提醒。

总而言之,交际法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更应看到语言的功能是进行交际活动,这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十分吻合的。外语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交际法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教学法交际法与其它教学法的配合应用及发展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