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资源整合的研究

2020-10-20黎舜周小琳彭扬华

科技资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平台建设资源整合

黎舜 周小琳 彭扬华

摘  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应从哪一方面突破、如何资源整合等成为现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及资源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创业  平台建设  资源整合  思政融合  跨界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c)-0251-03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of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t has been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s have sprung up like mushrooms. In which way shoul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break through and how to integrate resources becom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1  回顧历年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建设情况及问题

职业院校在申报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之前,因申报需求,有些条件尚未达到要求,特别是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数据缺失严重,“种子基金”来源不够明确,资金使用痕迹不清晰,硬伤较严重。创新创业平台的实际运营、财务、税收情况、企业的资金扶持等数据都不能满足创新创业平台的要求。创新创业基地及平台以学生项目入驻以孵化为主,现阶段的房租和管理费很多学校都是免费。运行基地及平台现存在运营主体受限,且不明确,收入较低,纳税额模糊,收入难以佐证,建设举步维艰等问题。创新创业平台中项目扶持、政策落实、总收入、运营成本、纳税额、企业入驻情况、创业团队情况、数据统计、企业数据、纳税额等情况定位模糊。有些平台管理部门还要求建设其场地要有所增长、企业入驻数量要求所有提升,收入和纳税额有数据,并成上升趋势,最终成为加速器,指导入驻企业上市。因此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急需用全局思维、增设运营主体,真正整合校内企业及资源,以便于建设和整体管理。

2  职业院校可将校办经营性公司并入创新创业平台或基地,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进行运营,获取运营数据、基地专项资金、“种子基金”使用痕迹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的《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定义“众创空间”是指为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积极利用众筹、众扶、众包等新手段,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为服务特色,实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众创空间运营主体”需具备运营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可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亦可为依托上述组织成立的相对独立的机构。根据各省创新创业平台或基地发展实施细则大部分是鼓励和支持地区企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投资建设或运营各类专业化、多元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因此经营性公司并入创新创业平台在国家、省级、市级政策上是可行的。

目前职业院校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都在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备案,要求在日常运营中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指标进行运营,落实执行。职业院校众创空间投融资,“种子基金”以及资源对接这两项服务的欠缺,将经营性公司并入可以不固化在“体制内”,打通投融资通道,以自有资金、合作资金投资,或开展融资服务,用扶持奖励或者资金入股的方式支持创业团队及初创公司发展,可将经营性公司资源充分利用,进一步完善资源集成机制,将技术、市场、媒体、政府及专业服务等创新创业者所需的外部资源连接,并提供对接服务。

3  职业院校可将依托专业办的技术型企业入驻创新创业平台,整合资源打通平台与市场的通道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校办企业需进行脱钩管理,之前校办企业在场地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学校给与补助和支持,企业也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如果将脱钩的校办企业入驻创新创业平台,可在政策支持、补贴、纳税等方面有很大的优惠,也为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政策依据,校办企业入驻众创空间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校办企业脱钩将拥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这些企业入驻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增加企业入驻数量和质量,补齐大部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只有学生项目入驻的短板,入驻企业有实际稳定的业务往来,资金使用、纳税情况,可弥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总收入、运营成本、纳税额等方面的缺陷。同时这类公司很好地结合了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進行创新创业,也很好地体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运营,这种资源整合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需要依托专业办的技术型企业作为载体,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建立的名师、大师、技能工作室、专业实训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孵化示范基地等实践基地,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对如何将自己的创业想法、捕捉到的创业机会、选择的商业模式、整合资源、组建创业团队等如何打通市场通道,有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

4  职业院校可将闲置场地纳入创新创业平台,依托经营性公司进行校外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多渠道筹措平台专项资金

创新创业平台年报,对场地有着详细的要求,有些须有逐年递增趋势,将闲置场地纳入进来,可以解决场地方面逐年递增问题,也补充了校外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缺项。

校内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很少有社会企业入驻,有些闲置场地,地理位置优越,因资产公司改革进入闲置状态,如果将其合并入创新创业平台,依托经营性公司打造成为校外的创新创业平台,租赁给社会创业者,一来可将获得的管理费和房租,多渠道筹措“种子基金”,解决部分专项资金来源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来可以建立职业院校的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和平台,吸引优质的企业,给学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三来可以构建一个从校内孵化到校内转化及引领示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职业院校冲击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及项目提供有利支撑条件。

5  职业院校将创新创业职能相关部门明确定位方向、岗位职责,发挥其功能作用

职业院校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号召,基本都设置了创新创业职能部门,有些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学院、创新学院等,还有一些将原有的机构下设置下属机构,有些是在团委下设创新创业部门,有些是在招生就业处下设就业创业科室,还有一些是在学生处下面设置创新创业中心等。这些职能部门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够准确、岗位职责不够清晰的缺点。

建议职业院校将创新创业职能部门明确定位方向、岗位职责,发挥其功能作用。具体是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设置三大方向:第一,教育教学方向,学校的本质是教育,办好教育提升全民素质是职业院校的初心。一般在学校都会设置相关课程,比如创新思维,创业基础,还有一些创新创业线上课程,将这一类课程全部划归给创新创业职能部门统一管理,便于这一类课程的师资团队,课程体系的建设,解决这一类课程教师由辅导员和行管人员为主导的师资问题。第二,将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事宜划归过来,这样就可以明确定位,进行专业辅导包装,结合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比赛,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培”“赛”相结合的问题。第三,将学校的闲置资产进行清算之后交给资产处,再有资产处交给创新创业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创新创业职能部门将这类进行管理分类,可设置为两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小微企业项目。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创新创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比赛到运营的一体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双寿,杨建新,王德宇,等.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5):5-11.

[2] 徐艳兵,李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8(34):82-83.

[3] 罗美莲.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索[J].四川水泥,2019(9):62-149.

[4] 张瑞雪.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思考[J].长江丛刊,2018(26):78-79.

[5] 张蕾,杨国华,金树,等.高校众创空间视阈下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82-83.

[6] 刘长国,王丽静.市场经济下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5):225.

[7] 吕微,唐伟,韩晋乐.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服务评价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为例[J].管理世界, 2010(9):184-185.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平台建设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