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组建及发展策略

2020-10-20施悦

科技风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健美操运动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模式,是开展课外活动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健美操运动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健美操运动队在高职院校的组建和发展做出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组建发展

健美操是当代国际最为流行的一种健身性的体育运动,集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特点,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1]健美操自80年代中期进入体育课堂以后,就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目前它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最主要的体育课程之一。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的组建,是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是开展课外活动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健美操运动队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也能整体提高学校的健美操运动技能水平,通过各种比赛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那么应该如何组建健美操运动队呢?通过调查和访谈专家意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组建方案

(一)加大健美操运动队的宣传力度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是没有接触过健美操运动的,有的同学甚至还不知道健美操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运动,单纯的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为健身健美或者体操运动,错误的认为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训练难度很大的专业性竞技运动,认为健美操是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从而不敢去尝试接触这个运动项目。要让同学们对健美操运动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加大对健美操运动的宣传力度,比如在学校健美操运动队组建前期,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海报,张贴在学校宣传栏,请专业教师开展关于健美操运动的讲座,介绍健美操的相关知识,如健美操的起源和发展、特点和优势,观看比赛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健美操运动,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愿意积极参与这个项目,同时应介绍健美操运动队成立的意义、训练计划以及将要完成的训练目标,让同学们对训练比赛也产生浓厚兴趣,增加这项运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喜欢并热爱这个运动项目,、能感受到健美操运动给业余生活、身体素质、自身气质带来的不一样的变化。

(二)学校联合社团举办健美操比赛

同学们对健美操运动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这个运动在学校发展的前景。除了健美操选修课之外,同学们接触不到这项运动,所以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健美操运动的参与度,学校相关负责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健美操社团,举办全校同学参与的健美操比赛,合理制定比赛方案,降低竞技性,以全员参与为主要原则,参赛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更加提高了同学们的参赛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增强了班级荣誉感。通过全校性的健美操比赛,可以从參赛队伍中初步选拔出协调性较好、表现力较好的同学,作为健美操运动队队员初选的备用人选。同时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以加学分或者奖励性的形式,嘉奖获得比赛的学生,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兴趣,也加大了健美操运动的参与度和宣传度。

(三)有针对性地选拔运动员

选拔运动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着健美操运动队的整体运动技能水平,也关系到日后训练的管理。挑选运动员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喜爱健美操运动,有了浓厚的兴趣,便有了持之以恒的训练动力和吃苦耐劳的锻炼意志。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对于有舞蹈基础或者体育特长的学生,要优先推选。同时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审美性,所以在挑选运动员时,外在的形象对于健美操队的成绩也十分重要,在挑选运动员时尽量挑选形象好气质佳的学生。运动技能代表着整个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要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身体素质也要优于普通的学生。最后,集体团队意识在健美操运动队的组建过程中十分关键,有的学生没有团队意识,在集体训练时比较自我,不守时,没有纪律性。健美操作为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不管是比赛还是训练,都要求队员们默契配合、团结合作,因此队员们的个人品质也很重要。[3]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业繁重。在调查过程中很多高校反应学生的训练周期短,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训练成效缓慢,往往训练出一些成绩之后,学生便进入实习或者见习阶段,没有时间再参加训练和比赛。在挑选健美操运动队的队员时,要提前了解学生资料,可以询问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做一定了解,初步遴选出一些符合要求的学生。

二、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策略

(一)健美操课程教学专项化

健美操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健美操的最普遍的方法,健美操教学长期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没有新元素的注入,教学内容单一化。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不断革新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健美操课程应该系统专项化。要想促进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加入学生喜爱的元素,如爵士、体育舞蹈等。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书写教案时,应注重合理的教学内容框架,注重基础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基本功学习的课时安排,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没有任何健美操基础的情况下,填鸭式的进行套路或者难度的教学,这样不仅容易在练习过程中受伤,还极易形成错误的动作记忆,对于后期的健美操运动队训练,影响很大。

(二)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训练计划大多以阶段性训练计划为主,大部分高校是为了应付比赛而建立运动队,缺少长期性和年度性训练计划,这也与健美操运动队选择短期训练形式有关。[2]因此建议健美操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要详细地、具体地制订每个周期的训练计划,做到训练有据可依。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时间,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根据这个现象,训练时间上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集中训练时间,便于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技能交流。训练内容应该细化到力量、柔韧、难度、基本操化的训练,而非为了比赛学习一套操,让学生学会训练的方法,强化身体机能,以起到老队员带新队员训练的目的,可以大大减少教练员的课外训练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新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

(三)运动队管理机制化

学校健美操运动队一般都是由指导老师负责管理,但是老师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对运动队的管理上存在时间精力不足现象,因此可以在健美操运动队中选拔出责任感较强,运动技能较高,有较强领导能力的同学辅助管理,从而保障运动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高效运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往往在培养时间上存在训练步入正轨,学生却要面临实习等现象。在校期间的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也存在较大冲突。所以指导教师应重点培养潜力生,让训练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新队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充分利用早练、晚练、周末训练的时间。教师在训练指导时可以高效的指导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运动队的管理考核上,体育系(部)要与运动员所在的院系或者学校协商,在训练竞赛与学习考试之间为运动员创造较为灵活的标准,用运动成绩作为调控的依据,对于刻苦训练完成成绩指标的可奖励相应学分,对于完不成指标且消极训练的队员,制定出相应的惩罚制度。

(四)学校层面应给予支持

学校运动队训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于训练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只有主管领导重视了,才会深入了解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解决,才会经常听取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的重视程度在运动队的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保障训练条件。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老师表示,他们很在意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很希望学校给予支持,而高职体育运动队的发展,也呈现两种分化现象,即少部分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特色项目运动队并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有特色项目支撑,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而大部分院校重专业,轻体育,完成校内的教学任务即可,不参加任何比赛。

(五)提高教练员技能水平

教练员是运动队训练的核心,教练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运动队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健美操运动队不同于健美操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健美操技能水平、健美操理论知识、健美操编排能力,更需要教师具有健美操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为了保证教练员们在训练中能做到专职化和专业化,学校应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练员培训班以提高教練员自身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学习健美操周期裁判法以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编排能力。教师除去运动队训练,更肩负着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重要的工作任务,所以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教练员聘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并给予运动训练一定的课时量。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组建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合理地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采用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同时在教学方面应该优化课堂学习内容,改变训练模式。学校应在师资、场地设施、管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充分保障,全面提升健美操运动队的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保国.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李红.高等学校健美操运动队训练管理模式探析.郑州大学体育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

[3]欧阳中香,谷亨利.刍议学校健美操队的组建、训练与管理.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J].体育教育,2016.

[4]徐文娟.高职院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J].体育大视野,2017.

作者简介:施悦(198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