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农”情飞歌话振兴
2020-10-20杜静李霁玥张小星
杜静 李霁玥 张小星
千年农耕史,今日写新篇。处暑时节的南充大地,飞扬着一首首现代农业发展之歌,“农”情盎然,振兴势起,让人为之喝彩叫好。
南充,巴蜀人文胜地,果城绸都名邦。千年时光,孕育出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春节文化。
南充,曾有三国名将,护百姓安康;今有百万乡亲,兴万顷农桑。
南充,正以满腔的热情拥抱着现代农业,正浓墨重彩地书写着农耕新故事、“农”情新篇章。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是四川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黄金期。
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南充,是四川的农业大市。
“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曾殷殷叮嘱。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多次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既是做好四川工作的根本指针,也为我们提出了实践课题。总书记出了题,我们就要答好卷。
把总书记为四川发展作出的总体擘画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四川各地正在努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表示。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南充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坚持园艺化、科技化、设施化,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全力做大粮油、生猪、晚熟柑橘等5大主导产业,做优蚕桑、中药材、牛羊等5大特色产业。
时光印证,南充现代农业,稳筑高楼。近年来,南充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产融合为路径,构“3+N”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建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新建高标准农田33.2万亩、特色产业基地32.8萬亩,“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几年前,南充提出“155”发展战略。“1”是目标,建设“成渝第二城”;“5”为路径,包括培育现代农业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城市建设等“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2019年,南充市现代农业产业高位突破,实现产值1108亿元。
千年农耕史,今日写新篇。处暑时节的南充大地,飞扬着一首首现代农业发展之歌,“农”情盎然,振兴势起,让人为之喝彩叫好。
歌里的新故事
荒地变良田 农民挣股金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走在8月的乡间,柏油路面平坦宽阔,路边花果飘香,阡陌间水波粼粼,白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这样的农村,引人驻足眺望。
打鼓山村,位于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这里是南充市百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的一部分。“以前可不是这样,全村90%的地都荒着,很可惜,但在村里挣不到钱,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村的多是老年人,只能在家门口种点传统农作物自给自足。”打鼓山村副书记刘永凯说,他曾在外省做水果生意,作为农村娃,看到村里土地撂荒,十分心疼。
“我刚回村想流转土地种柑橘时,很多村民都不同意,担心他们的地没了,原有的收入也没了。现在,全村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个人流转了1500亩,雇了40个村民,他们每人每月可挣到2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年底分红,收入比以前多很多。”刘永凯说,开始他也没底,但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部县晚熟柑橘规模越来越大,村子发生巨变,农民收入大增,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曾让他最担心的年轻劳动力少的问题,他也预测会逐步改善。
刘永凯的猜想,在南充市仪陇县铜鼓乡九龙山村得到证实。曾在外打工多年的90后村民廖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在外打工,每天忙忙碌碌,一年下来除去开支,几乎没有结余。现在,我回到村里,家里的地流转给公司建桑园、蚕房,我从公司承包桑园,养蚕、卖茧,还帮公司育蚕,几项收入加起来,今年收入20万元没问题,比打工强太多了,还能照顾父母孩子。除了我,村里还回来了好几个年轻人。”
南充的现代农业,吸引着农村的“归雁”,也吸引了城里人“下乡”。
罗强,一名地道成都人。2017年,他听说南部县要打造晚熟柑橘产业园,还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便毅然“下乡”到了南部县东坝镇大乘庵村,承包了1000亩晚熟柑橘园,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我们村的老百姓,每年都有租金、薪金和股金‘三金收入,比我刚到村里时翻了几番。”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2019年,南充区域化、流域化、全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发展优质粮油、晚熟柑橘等“3+N”特色主导产业,建“中国晚熟柑橘之乡”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拓蔬菜、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1498个;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450万亩,新(改)建提灌站320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9%;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6个,园区数量、资金额度均列全省首位。
“要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为支撑,加快创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擦亮南充农业大市这块金字招牌。”宋朝华表示。
歌里的新旋律
企业巧“种”地 科技育“肥”田 农业园区提质增效
一户村民兴,不够兴;一方百姓兴,才算兴。
在南充,现代农业园区的兴,带动了一方百姓兴,也助推着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在仪陇县双胜镇,有两个跨千里相聚的企业——陕西海升集团和广东温氏公司,因南充现代农业而携手,在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将种植和养殖中的废料,通过海越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科学处理成有机肥后,再用于生产,书写了一段“海温”循环农业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