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互补、拓展 川渝汽车产业演绎“1+1>2”
2020-10-20刘琳唐千惠
刘琳 唐千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个月左右,已有近20家两地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供需信息,进行云上对接。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企业可通过查询获取川渝地区相关产品的供需信息,并通过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联系,迅速实现供需配套。相关机构还可以查询信息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该平台已逐渐成为川渝两地汽车企业对接供需信息的新场所。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俯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版图,川渝地区的产业基础不如东部沿海。因此,面对中国制造“第四极”新时代任务,川渝地区就必须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和把握。
细分战略和创造市场是更高层次的竞争。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比起各自为政,更应各取所长;比起一知半解,更应互通有无;比起雷同竞争,更应差异布局。
当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速度加快,川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也越来越明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产业互补,向外拓展市场,发挥“1+1>2”的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技术研发上各取所长
7月下旬,走进位于内江市的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们正在装配为长安福特等各大车企定制的后视镜。
“我们同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1%,今年还有望成为林肯汽车的供应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天视车镜几乎已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但也曾遇到困难。
“曾经,重庆长安福特认为四川天视车镜研发能力不强,不愿意在新产品上与我们合作。”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同步研发、同步配套,去年,四川天视车镜在重庆设立了研发中心,形成了研发在重庆、生产在四川市州的产业协作局面。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四川天视车镜还与位于成都的电子科大进行后视镜安全课题的研究。据介绍,该公司每年研发资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
重庆,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四川,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两地同样具备发展潜力和科研实力。因此,两地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领域,有来有往,各取所长。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大学等开展院校联合,成功开发了磁流变减振器。目前已具备各类车型减振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年产能360万支。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与电子科技大学进行“5G+汽车”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培育汽车智能网联关键核心技术。
担任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于立波,更是刚从山东来到成都,就开始着手一场新的川渝人才合作。于立波表示,企业看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汽车人才集聚效应,将把研发基地和销售中心设在成都。
同时,记者了解到,野马汽车正在组建的一个60多人的研发团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来自重庆,或曾在重庆的汽车企业工作过。
在供需信息上互通有无
去年8月30日,长城汽车重庆工厂整车下线后,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满产。当前,该厂每日实际产能达512台,早已超出建厂之初日产440台的设计产能。
能如此快速进入西南市场,让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行政总监安玉贺有些意外,但因此,一些问题也暴露得更加明显。
“汽車零部件的就近配套率比我们此前预计的低25%左右。”安玉贺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对产品质量和成本把控的考虑,不了解周边配套商的情况,也是一大问题。
所幸,让安玉贺头痛的难题,在一个月前得到了纾解。
“6月29日,我到成都参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这是我首次亲身感受到川渝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志向和大动作。”安玉贺说,活动还细心地为与会企业准备了合作手册,近200家汽车相关企业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列得满满当当。安玉贺感慨,“今年,我们准备再就近拓展45家配套商,这次活动可帮了大忙!”
安玉贺告诉记者,“会议当天就有近3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联系我们,后来,其中5家企业专程来长安汽车重庆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
线下的交流日渐紧密,线上的交流也热络起来。
7月21日,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发布了“供给汽车冲压件模具(高强度钢板、铝合金)大型汽车外覆盖件(侧围、翼子板、四门三盖)99台/套……”的信息。发出当天,该企业负责人就接到了来自四川的咨询电话。
记者了解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个月左右,已有近20家两地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供需信息,进行云上对接。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平台上,整车企业可发布零部件需求,零部件企业可上传企业产品情况。企业可通过查询获取川渝地区相关产品的供需信息,并通过平台显示的联系方式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联系,迅速实现供需配套。相关机构还可以查询信息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目前,该平台已逐渐成为川渝两地汽车企业对接供需信息的新场所。
在功能布局上差异发展
检验检测,与汽车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密不可分。
重庆,拥有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整车和零部件检验检测机构。“四川的整车企业将产品送至重庆进行检验检测,相比送去其他城市往返缩短约一周的时间。”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汽研已与四川200余家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开展汽车相关产品检测业务合作。重庆车检院也与四川50余家企业开展汽车相关产品研发、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合作。
但同时,近年来,随着四川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本土没有一家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的“空位”也越来越明显。
2019年7月11日,“中机认检西南分中心”在四川省内江市揭牌。该认检中心集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航空地面机械认证检验于一体。填补了四川地区无国家级检测认证一体化机构的空白。
“但是我们发现,内江的认检中心可能会与重庆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功能布局和检测认证的细分市场上,产生重合的地方。”内江市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推进办副主任余万明告诉记者,“布局检测中心,前期的投入很大,在功能规划上需要慎重。”
基于川渝汽车产业协同共赢发展的思路,最后川渝两地达成共识——“你有的我不做,你缺的我布局”,同时两地还将共享对方的资源。当前,中机认检西南分中心初步建设方案已经确定,正进行精准市场的调研,前期筹备一切顺利。
如此差异化布局、错位式发展、协同中共赢,不仅有利于缩短两地汽车整车企业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检验检测周期,还有利于打造西南地区的检验检测区域品牌,进一步对外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