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碳排放达峰情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020-10-20朱佩誉凌文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碳排放产业结构

朱佩誉 凌文

摘 要:依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构建包括13个中间产业部门和5个能源产业部门的动态CGE模型,考量不同碳排放达峰情景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碳减排政策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包括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等在内的低碳产业部门在总产出中占比增加,高耗能产业部门如非金属矿物加工业、金属加工业等在总产出中占比下降;对能源产出结构影响显著,高碳能源如煤炭、石油在能源产出比例下降,低碳能源如天然气在能源产出比例增加,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幅度最大。鉴此,应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配套政策和环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碳排放;产业结构;动态CGE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0)05-0110-09

一、引 言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和节能减排政策驱动下,我国积极履行碳减排承诺,以煤为主的能源赋存结构决定了我国高碳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高碳能源的消费,自2005年起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量一直增加,2016年我国碳排放量已占全球碳排放的四分之一 [1]。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能源价格、升级产业结构和实施碳税等政策。其中,对能源价格直接干预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不仅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降低碳排放,我国近些年碳减排取得的成果与我国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是分不开的,但实施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借助其他政策进行推动;通过征收碳税和实施碳交易工具可实现市场化减排,目前我國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八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实施碳税等市场化政策已经成为我国碳减排的共识。综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国际碳减排承诺,如何设定不同情景的碳税政策使碳排放尽早达峰?运用碳税工具以实现碳排放达峰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多大的影响?探索这一问题对于我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于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碳排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该方面的研究如Zheng Huiling等指出产业结构不同是导致碳排放不同的重要因素[2];孙振清等从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对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3];Dong Biying等基于STIRPAT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4];Kang Yongfeng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在设定不同产业结构情景下研究了碳排放达峰的路径[5];周亚军等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金融资源配置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6];Su Kai等把产业结构设定为不同的情景,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的时间和碳排放量[7];谭静等利用合成控制法研究了碳减排对产业升级的影响[8];宋晓玲等结合能源消费、教育投入等因素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9]。除上述学者以外,还有学者从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10]、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12]对碳排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碳排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13],制造业与碳排放之间关系[14],区域产业结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15],产业协同与碳排放之间关系[16]和产业结构与碳减排潜力研究[17]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是将产业结构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贡献度。这方面的研究如田华征等利用KAYA模型将碳排放分解为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等四个因素,运用LMDI模型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18];Zheng等利用SDA模型对碳排放进行了分解,结论表明产业结构是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结构是碳排放增长的根本原因[19];杨莉莎等研究了中国分区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测度了各个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度[20];张金良等基于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21];Lu Shibao等基于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理论探讨了碳强度目标下产业结构的调整[22];廖明球等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SDA分解模型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分解研究[23]。除上述学者以外,还有部分学者从世界投入产出表角度[24]、区域角度[25]、行业角度[26]、耦合角度[27]、贸易角度[28]、空间角度[29]、城市角度[30]等开展研究。

三是基于静态和动态CGE模型,研究碳排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放达峰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方式降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CGE模型研究碳排放达峰对经济的影响。如董梅等通过构建动态CGE模型,模拟了不同经济增长情景下碳强度的峰值[31];王勇等通过构建包含气候变化函数的动态CGE模型,模拟了中国碳排放达峰的不同情景[32];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区域角度研究碳排放达峰对经济的影响,吴洁等通过构建中国的多区域动态CGE模型,分析了不同初始额分配对碳排放下降的影响[33];刘宇等指出碳排放量的增长给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带来较大的挑战[34]。(2)碳排放达峰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设计不同政策情景,既能实现碳减排,又能平衡区域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如袁永娜等构建了中国多区域动态CGE模型,指出多区域动态CGE模型能够模拟不同交易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35];时佳瑞等构建了中国碳交易的动态CGE模型,定量评估了碳交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36];吴力波等将碳交易机制与碳税机制同时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框架,定量模拟了我国2007-2020年的碳减排曲线[37]。(3)碳排放达峰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影响,如张同斌等研究了碳减排边际成本对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影响[38];姚昕等从对产业部门征收最优碳税的角度进行了研究[39];刘小敏等利用CGE模型从降低高耗能行业比例的角度研究了碳排放达峰对经济的影响[40]。此外,还有学者从调整优化能源产业部门结构[41],产业结构调整与可再生能源结合[42],节能、碳排放与产业结构调整[43],碳关税与产业结构[44],碳排放约束和最优产业结构[45],碳税与产业结构[46]等角度进行研究。

2.强减排情景。在强减排情景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状况和社会收成能力选择适当的碳减排战略,满足减排和经济发展双目标,此情景与我国制定的碳减排目标相同,碳排放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此情景下碳税价格为40元/吨,碳排放量为105亿吨。

3.强强减排情景。在强强减排情景下,把碳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运用税收、价格等市场化手段,促进节能和碳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在强减排情景下,我国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在强减排情景下,征收的碳税价格为60元/吨,碳排放量达到95亿吨。

三、结果分析

我国实行严格的碳减排政策来确保碳排放峰值达峰,碳减排政策通过对能源消耗的约束进而传导到整个宏观经济层面,由于各个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从而对不同产业产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一)宏观经济影响

碳减排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部门进行能源约束,进而对整个社会要素供给产生影响,造成产出、投资和消费等领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不同减排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不同,强节能政策情景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节能情景和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基准情景,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碳减排政策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投资下降,在2025年和2030年,三种情景下投资分别下降-0.4300%、-0.5400%、-0.6513%和-0.9336%、-1.1660%、-1.3945%。企业成本增加导致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使消费下滑,进而会损失居民福利,三种情景下居民福利分别下降-2.2922%、-2.9523%、-3.6480%和-4.6583%、-6.0426%、-7.5085%。全社会投资和消费下降,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三种情景下GDP分别下降-0.2412%、-0.2990%、-0.3559%和-0.4757%、-0.5725%、-0.6577%。

(二)中间投入结构影响

碳减排政策能够对企业活动中的能源投资进行限制,从而对不同企业产生阻尼效应,同时对企业投资和产出产生影响,并且不同政策情景下减排力度不同,减排力度越大,企业对投资和能源需求越小。企业经营成本的加大,造成中间投入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对各个中间投入产业的产出造成影响。而由于各个中间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越靠近能源部门的中间产业部门对能源的依赖越大,其受减排政策的影响也就越大,不同减排力度下对中间投入产品产业结构的影响如表3和图2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碳税等市场化减排政策推动下,抬高了各类产业部门特别是高耗能产业部门的能源使用成本,使各个产业的产出比例发生了变化。对于农业部门来说,由于其能源消费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较少,因此,在同等减排力度的情况下,其产出下降量较少,在整个产品市场上其产业比例增加,在2030年,在三种情景下其产业比例相对于基期分别增加了4.2631%、5.4195%和6.6115%。对于轻工业部门,例如食品及烟草加工业、纺织制品加工业、木材与造纸加工业、通讯、仪表制造业等部门,其能源消费量也较少,因此,碳减排政策对其影响也不大,在整个碳减排过程中,在总产出的比例也是不断增加。而对于重工业部门来说,例如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工程业等部门,由于其能源消费量较大,在碳减排政策下,导致这些部门生产成本增加,投资下滑,从而造成产出下降,在总产出的比例下降。对于高耗能产业部门,如其他开采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加工业、金属加工业等部门,由于这些部门是所有产业部门中能源消费最大的,因此,在碳减排政策下,这些部门受冲击最大,产出下降最多,導致这些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例下降最多,例如在2030年,在三种情景下其他开采业的产业结构比例相较于基期分别下降了4.2433%、5.4225%和6.6473%。

(三)能源要素结构影响

能源部门特别是化石能源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减排政策对能源产业部门的影响要大于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碳减排政策能够调整能源价格,使企业能够对能源投入要素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在能源产业内部,由于不同能源要素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碳减排政策在影响能源产业部门产出的同时,也对能源要素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碳减排政策对能源产业要素结构的影响如图3和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碳减排政策能够抬高生产企业的成本,但是,对于能源产业部门来说,其不仅受到自身生产的影响,更多地是受到下游需求的影响。由于下游产业部门需求下降,导致能源产业部门特别是高碳能源产业部门产出大幅度下滑。例如煤炭产业部门,作为最高的含碳产业部门,在2030年,在三种减排政策情景下,其产出相对于基期分别下降了33.648%、40.230%和46.174%,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其他能源产业部门。对于石油产业部门,其含碳量低于煤炭产业部门,但是高于其他产业部门,在碳减排政策下,虽然没有煤炭的产出下滑幅度大,但是在强减排政策和强强减排政策情景下,其也有所下滑。而对于天然气产业部门,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含碳量最小的产业部门,因此,其下滑幅度是所有化石能源中最小的。对于电力产业部门来说,火电受影响较大,因为火电受碳减排政策冲击最大,其产出在2035年强强减排政策情景下达到了50%以上。对于可再生能源,由于其不产生碳排放,因此,其产出增加幅度较大,在强强减排政策情景下2035年,其产出幅度上涨接近1倍。

(四)稳健性检验

在减排情景下,改变中间投入部门与劳动资本能源之间的替代弹性,将替代弹性分别变动-20%、-10%、10%、20%,各变量的结果变动幅度在0.00001%范围之内,替代弹性变动对结果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构建的模型比较可靠。

四、結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现状,从计量研究、碳排放分解研究和CGE模型研究回顾了现有关于碳排放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包含13个中间投入和5个能源要素投入的动态CGE模型,编写了递归动态CGE模型的程序,分析了在减排情景、强减排情景和强强减排情景下实施碳减排政策对宏观经济、中间投入部门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投入部门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不同碳减排政策情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碳减排政策作为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提高了能源价格,增加了企业成本,对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三种不同的碳减排情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投资、消费和居民福利的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于居民福利的量化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碳减排政策的福利效应,因此,对于不同情景来说,碳排放越早达峰,相应的碳减排政策也就越严格,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其次,碳减排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中间部门产业结构。本文不仅探讨了不同碳减排政策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影响,还对不同产业部门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在市场机制下,碳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降低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的同时,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出的比例也在改变,特别是对高耗能产业部门的影响较大,而对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部门造成的影响较小。由于高耗能产业部门单位产出消耗的能源更多,中间产业结构虽然不直接参与要素对经济的投入,但是对中间产业部门的影响不可忽视,而不同碳减排政策对不同中间产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高耗能产业部门来说,对能源的投入大于其他产业部门,导致其下降比例较大。总体而言,碳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最后,碳减排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能源结构。基于我国特殊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结构,在市场机制下,碳减排政策通过对产业部门的能源使用形成约束,使下游产业部门的能源使用下降。由于不同能源产业部门对碳减排政策的弹性不同,造成不同能源部门的产出比例发生了变化,因此,不同碳减排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碳减排政策力度越大,对高碳能源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可再生能源部门,不仅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基于能源要素的替代效应,其产出反而增加,由此可见,碳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基于以上结论,实施碳减排政策一方面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因此,如能提前利用税收、价格等手段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可为我国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提供一定的空间。通过以上政策模拟结论,提供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利用各类政策条件,加快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产业的科技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例,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把低碳发展纳入产业政策,探索能耗低、效益好的绿色发展路径。

第二,加快技术进步。碳减排政策的实施能够减小我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同时也会造成产出的下降,因此,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特殊的能源赋存结构决定了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难度,因此,应尽快研发技术可靠、储存能力强、发电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设计合理的补贴机制,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碳排放早日达峰。

参考文献:

[1] Xiao H,Wei Q,Wang H.Marginal abatement cost and carbon reduction potential outlook of key energy efficiency technologies in China's building sector to 2030[J].Energy Policy,2014,69(2):92-105.

[2] Zheng H, Gao X, Sun Q, et al. The impac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on carbon emission differences in China: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57.

[3] 孙振清,李欢欢,刘保留.碳交易政策下区域减排潜力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双重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15):1-8.

[4] Dong B, Ma X,Zhang Z,et al. Carbon emission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heterogeneous industries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20,30(9):262-280.

[5] Kang Y,Bin L, Zhao J, et al. Effect of structure on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of tetrahedral amorphous carbon films[J]. Vacuum,2020,17(2):51-68.

[6] 周亚军,吉萍.产业升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12):59-68.

[7] Su K, Lee C. When will China achieve its carbon emission peak? A scenario analysis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and the STIRPAT model[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20,11(2):11-23.

[8] 譚静,张建华.碳交易机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2):104-119.

[9] 宋晓玲,孔垂铭.中国碳交易市场对地区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8(9):98-108.

[10]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5):37-47.

[11]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45(11):21-34.

[12]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45(4):120-133.

[13] 刘梦,胡汉辉.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4):19-35.

[14] 王霞,张丽君,秦耀辰,等.中国高碳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J].资源科学,2020,42(2):323-333.

[15] 庞庆华,周未沫,杨田田.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影响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2):141-150.

[16] 苗建军,华潮,丰俊超.产业协同集聚的升级效应与碳排放——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2):28-33.

[17] 李刚.碳排放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及能源强度的碳减排潜力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9,38(6):260-269.

[18] 田华征,马丽.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解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3):639-653.

[19] Zheng P,YUE S, GAO P,et al.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20,15(3):32-42.

[20] 杨莉莎,朱俊鹏,贾智杰.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9,54(11):118-132.

[21] 张金良,关轶群.基于IO-SDA模型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9-46.

[22] Lu S, Wang J,Shang Y,et al.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in the city of carbon intensity target[J].Applied Energy,2016,32(6):16-31.

[23] 廖明球,许雷鸣.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7,34(7):62-70.

[24] Wang Q,Song X, Liu Y,et al. Chinas coal consumption in a globalizing world: insights from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d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11):20-35.

[25] Zhang H, Shen L, Zhong S, et al.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energy-rich cities: the case of the contiguous area of Shanxi and Shaanxi provinces,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J].Sustainability, 2020, 8(12):115-131.

[26] Wang Y, Yan Q, Li Z, et al.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of Chinas therm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 inequality analysis and nested spatial decomposi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4(7):123-136.

[27] 周迪,王雪芹.中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及耦合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305-2316.

[28] 刘夏,代春艳,辜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会增加国内碳排放?——基于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解释[J].西部论坛,2019,29(6):73-83.

[29] 张仁杰,董会忠,韩沅刚,等.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1):33-39.

[30] 王东,廖世明,梁植军.深圳工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总量和结构的演化研究[J].特区经济,2019(10):10-13.

[31] 董梅,徐璋勇,李存芳.碳强度约束的模拟:宏观效应、减排效应和结构效应[J].管理评论,2019,31(5):53-65.

[32] 王勇,王恩东,毕莹.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10):1896-1908.

[33] 吴洁,范英,夏炎,等.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对我国省区宏观经济及行业竞争力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5,27(12):18-26.

[34] 刘宇,肖宏伟,吕郢康.多种税收返还模式下碳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基于动态CGE模型[J].财经研究,2015,41(1):35-48.

[35] 袁永娜,李娜,石敏俊.我国多区域CGE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碳交易政策模拟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3):106-116.

[36] 时佳瑞,蔡海琳,汤铃,等.基于CGE模型的碳交易机制对我国经济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801-806.

[37] 吴力波,钱浩祺,汤维祺.基于动态边际减排成本模拟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选择机制[J].经济研究,2014,49(9):48-61.

[38] 张同斌,周县华,刘巧红.碳减排方案优化及其在产业升级中的效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758-2767.

[39] 姚昕,刘希颖.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J].经济研究,2010,45(11):48-58.

[40] 刘小敏,付加锋.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4):634-639.

[41] 娄峰.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减排影响的模拟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10):84-96.

[42] 马丽梅,史丹,裴庆冰.中国能源低碳转型(2015—2050):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可行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2):8-18.

[43]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2010(1):58-71.

[44]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75-82.

[45] 许士春,张文文.不同返还情景下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减排效果——基于动态CGE的模拟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2):46-54.

[46] Siddig K, Grethe H. International price transmission in CGE models: how to reconcile econometric evidence and endogenous model response? [J]. Economic Modelling, 2014(38): 12-22.

[47] Zhang H.Th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of its aecession to the WTO: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 analysis[D].New York: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2017.

[48] 贺菊煌,沈可挺,徐嵩龄.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GE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39-47.

[49] Zhai F.Impacts of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on china:the roleof labor markets and comp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s[J].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8(37):2-5.

[50] 郭正权,郑宇花,张兴平. 基于CGE模型的我国能源环境經济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14,29(5):581-591.

[51] 李平,娄峰,王宏伟.2016-2035年中国经济总量及其结构分析预测[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1):13-20.

[52] 马丁,陈文颖.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1-4.

[53] 毕超.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20-27.

[54] 莫建雷,段宏波,范英,等.《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综合评估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18,53(9):168-181.

(责任编辑:钟 瑶)

猜你喜欢

碳排放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