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选书师

2020-10-20赵景宜

华声 2020年9期
关键词:委托书店餐厅

赵景宜

作为一门职业或一个概念,选书师这几年在中国刚起步,这和大城市消费业态升级有很大关联。

一家24小时营业的小书店,开在苏州古城石匠弄的河道旁。临街一面由透明玻璃组成,来往的路人能清楚看到里面的图书。书店多数时间很安静,人不多。

“后台数据显示,开业半年多,一共有5000多人来过。”创办1/9书店的储海飞说。他拥有一个听起来陌生的身份——职业选书师。

15年前,日本出现选书师这一职业,选书师不仅为书店服务,也为更多商业与公共场所提供选书服务。作为一门职业或一个概念,选书师这几年在中国刚起步,这和大城市消费业态升级有很大关联。储海飞近年的客户来自包括无印良品在内的酒店、家居品牌、地产公司、餐厅等,也不乏私人与政府的委托。

“选书算是一门生意,但也不能说是一种生意。每个新业务都有一定偶然性,不是特别稳定,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固定的商业模式。”

储海飞表示,2017年起,自己平均每年能获得约100万元的服务费。“今年没有受疫情影响,情况非常好,业务量是之前的好几倍。”

“帮人选书,只能赚到书本身的差价”

储海飞一直想开家书店。在这之前,他做了好几年葡萄酒相关工作,每年要去欧洲出几趟差。2015年,他辞了职,在阳澄湖边的一家民宿开了书店。书店位置很偏,很少有人光顾。

储海飞平时会收集一些艺术、设计类书籍,还有世界各地的独立出版物。他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些书,吸引了不少人上门探访,经常一口气花上千元买十几本。

储海飞告诉他们,自己可以帮他们挑书。随后,一些当地咖啡店跑来订书。只要方便,储海飞都会亲自去送书,和对方一起交流应该如何陈列书籍。

但这样还是很难赚到钱。“书的单价不低,但买的人还是太少了。帮人选书,只能赚到书本身的差价,利润微薄。”

储海飞认为,选书的过程是有价值的,应该收取服务费。很多客人对此不解,一些餐厅、咖啡店听说要付服务费,也就没下文了。“他们会想:‘你不就是卖书的吗?为什么还要额外收钱?”

2017年4月,一家即将开业的融合菜餐厅找到储海飞,想设置一个阅读空间。“那家店人均消费150元左右,在苏州属于偏中高端,预想的客人是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储海飞称,考虑到噪音和油烟味,他建议在餐厅的中间区域搭建一个玻璃房。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款组合书柜,组件可以随意相叠,便于挪动与重新组合。“书柜的每个小单元可以放6本书,最后我挑了差不多200本书。”

在选书方面,储海飞主要围绕生活方式和美食这两个主题,“想吃好的,想出去玩”。文学方面的书籍,储海飞倾向于选择轻松一些的,“不能太厚,最多一个下午读完。”

储海飞说,选书师要具备综合能力。“首先,他是一个会沟通的人,要了解委托人的需求。除了懂图书知识,也要熟悉创意和设计。”

很多人好奇选书师到底看过多少本书。显然,他们读过的书,放在图书市场里可以忽略不计——2019年,中国出版19.4万种新书。对储海飞来说,这个职业考验的是检索信息的能力。一家来自潮汕的地产公司委托他为一个地产项目的图书室选书,“对方问能不能找到100年前糖寮的制作影像,博物馆那边要用”。

“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一些历史影像。本来我们就在搜寻潮汕相关书籍,检索资料的方式是差不多的。最后,我们参与了博物馆项目,比选书赚的钱要多。这也算选书师的一种附加能力。”

“这些书会像无印良品一样平易近人”

真正让储海飞被更多业内人士所知,是他接下了无印良品的委托。2018年夏天,无印良品在北京前门开了一家集合餐厅、零售店等多个业态的酒店,他们想为住客提供一个阅读空间,于是委托储海飞选购1万册图书。

接手这个项目前,储海飞在北京待了一周,调查周边的书店类型。他发现,人流量巨大的前门几乎没有书店,同在北京坊的Page One成了他唯一的竞争对手。

他常逛Page One,在那里买了几万元的书。“我想,如果和它比品类丰富,我们一定比不过;比偏门和昂贵的艺术、设计书,也一样。”最后,储海飞把选书的方向锁定为“吃住穿行”和“儿童主题”。

“我选的书不会太常见,也不会过于冷门,这些书像无印良品一样平易近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开业后,来逛无印良品的人很多。后来,为了降低损耗率,无印良品只好调整陈列方式。

这次合作让储海飞意识到,自己可以把选书当成一项事业。

他一直想做私人图书馆业务,但只接到过一个委托订单。那是一对80后年轻夫妻,两人住在别墅里,拥有大客厅以及一个专门设计的藏书室。

夫妻俩的藏书总量在1000本左右。除了日常阅读的商业、历史、文学等书籍,还需要一些有收藏价值的书,比如古董书。“她丈夫是香港人。当地好几家书店碰到适合收藏的书,就会通知他们,有的单本就上万元。碰到这样的委托人,对选书人的收书渠道要求很高,你得认识很多海外书商。在国外,有人专门为客户做私人图书馆,定期采购和维护。不过,真正的藏书家不需要别人为他选书,他自己就很清楚。”

最特别的一次委托来自苏州乐园,对方希望游乐园内也拥有书的空间。储海飞和团队实地考察了几次,看了各种游乐设备空间、礼品部以及卫生间,最终把位置选在一个英式小火车站。“我们做成一个书展的感觉,放了十多本艺术立体书,比较有想象力,供人随手翻阅。那个火车站刚好是乐园的第一站,书籍是很有想象力的,从一开始就先进入纸上乐园。”

选书师不只影响书店,还会让书籍走向更多场景。“前段时间,一个专门修建城市厕所的公司找我们咨询,他们很好奇:厕所能不能有更多可能性?一些公共圖书馆也会过来咨询。过去的馆配书都是按价格竞标,现在也想有新尝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赚了选书师生涯第一桶金后,储海飞和妻子商量是否要保留书店。最终,他们决定继续经营。“开书店,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而是要和人保持关联。有了书店,你就能把书选出来,和读者交流。”

为什么书一定要通过书店与人交流?储海飞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泥瓦匠路过,推门问我这里是不是书店,有没有《影响人生的24堂课》。我说没有。他给我看了手机,说抖音上推荐了这本书,很想买。但这个人没有支付宝,也没有淘宝,我说可以帮他买。几天后,他来付钱拿书,又跟我找另一本书。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看书的需求。”

摘编自《新周刊》第566期

猜你喜欢

委托书店餐厅
TARENTUM萄木餐厅
LUNAR餐厅
城里的怪餐厅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
最美书店
在书店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