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交所:从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到标杆

2020-10-20隋娉娉杨仕省

华声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股深圳上市

隋娉娉 杨仕省

2020年4月29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深交所也步入改革新阶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在资本市场一直践行着锐意进取、敢闯敢拼的理念。

热潮

1983年,印有一只张开翅膀、伸开利爪,于空中翱翔的大鹏鸟图案的“股金证存根”,在深圳大批量印制,并流通在百姓手中。它是新中国股票市场最原始的痕迹。

这只股票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由于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证券公司,它也只被当作是深企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而出现的一场股票集资活动。但这次探索,不仅催生了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宝安”,也为深圳“老五股”的诞生作了铺垫。

1986年,深圳发生了第一宗租赁承包破产案,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承包制并不是“一包就灵”。深圳市政府突然想到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在三年前的股份化创新,随即对那场制度改造进行经验总结,接着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

1987年,深圳共有5家公司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这便是深圳人所熟悉的“老五股”:深发展(现“平安银行”)、深万科(现“深万科A”)、深金田、深宝安(现“深宝安A”)和深原野(现“世纪星源”)。

不过,彼时深交所还尚未营业,人们便用“先出生,后领证”来形容这5只股票的诞生方式,而这也恰恰符合深圳这座城市敢闯敢拼的精神。

1988年4月,深发展股票经央行总行批准,成为中国第一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票,也是中国证券公司最早在柜台交易的股票。作为股市上的唯一品种,深发展股价节节攀升,再加上公司实施的分红配股方案,使得中国第一批散户得到的投资回报率已超过银行的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水平。百姓对股票的看法因此改变,炒股热情日益高涨。每当有新股发行时,股民们都在证券公司门口通宵达旦地排起一条条长龙,深圳的新股發行市场几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动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深圳股市触顶后,开始回落。股市回落本属自然现象,但由于下跌过程百姓间谣言四起,市场受到严重打击。1991年4月22日,市场恐慌到了极点,当日只有卖盘没有买盘,全天零成交。

救市在即。深圳市政府召开了五次救市会议,仍无机构愿意出资救市,深交所主要筹建者之一、原副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禹国刚便拉上时任深交所监事长的董国良,连夜直奔李灏书记家。李灏拍板让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拿出一亿元,由“深圳股市调节基金”入市,开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第一次政府救市工作。

救市成功,不料第二年又发生“8·10”事件,也称新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一场股灾。

1992年,股票市场办公会议同意深圳12家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由于股票赚钱效应已扩散至全国各地,百姓闻风而动,开始涌向深圳。然而,由于抽签表供不应求,以及出现舞弊等事件,人民逐渐由失望而至失控,甚至出现暴力事件。有关部门也只得增发股票,提前用掉1993年的发行额度。事后,深圳市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抽签表的腐败现象,该事件也对股民信心造成沉重打击。

“8·10”事件后,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停止了新股发行工作,但该事件也直接促成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诞生。1992年10月12日,年幼的中国股市有了“监管人”,中国的股票交易在深市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随着深交所的交易逐步活跃,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至76家;总资产达2210亿元,是“老五股”时期的40多倍。

停摆

2000年,国家多个城市展开了围绕创业板市场地点的激烈竞争。最终,深圳在这场角逐中胜出,但也不得不停止新股发行,以全力筹备创业板。这一停就是4年。对证券交易所来说,暂停新股上市,意味着市场活跃度与影响力进入停摆阶段。

直到2004年6月25日,中小板开市钟敲响,深交所终于迈出建设创业板市场的第一步,从此开始填补新股上市的空白。当天,市场一举迎来八支新股同时挂牌,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且是传统行业中的高科技龙头企业。

但此时的深交所仍相对落寞。证监会规定,新股发行股本超过1亿元的企业必须在上交所上市,1亿元以下才在深交所上市,而那时正是大型国企股份制改造时期,上交所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大型国企基本已完成上市后,创业板的诞生适逢其时。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随后股本相对小的企业也纷纷上市,不仅极大助力了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民营企业,也终让深交所迎来了属于它的繁荣,以至于证监会不得不重新调整上市规定——将上交所的新股发行股本从1亿元准入门槛下调为8000万元,高于该数值的企业在上交所上市,低于5000万元的在深交所上市,介于中间的可由企业自主选择。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里,深交所不仅实现了上市企业数量上的反超,也因在创业板上市的新兴企业股本小、潜力大,深圳市场交易也非常活跃。

蓬勃

一项项政策落地,一次次自我改革,深圳资本市场在近十年来正在快速地向上生长。

2014年8月,中国证监会出台“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15条”力挺深圳发展,并提出支持深、港交易所在沪港通的引领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两年后,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正式通车,深圳与香港两地证券市场之间的资金可以更顺畅地流动,不仅激活了彼此经济活力,更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

2019年7月25日,选择在深交所上市的国内首个纯核电股“中广核”开启了中小板证券代码“003”时代,而以300开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成为了“创业+创新”的代名词。深圳再度扬起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旗帜。

2019年8月18日,深圳迎来轰动全国的“再改革”政策——中央重磅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下发不仅带动了深圳本地股涨停潮,更代表着深圳市场化的进程将在未来领先。

而今年创业板注册制的诞生又更大范围地推动释放了市场活力。

回首过去,深圳资本市场经历了从实验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

深圳是中国资本市场探路的石子,而这个石子正在铺就一条与国际市场连通的大道。

摘编自《华夏时报》2020年8月10日

猜你喜欢

新股深圳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5月上市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