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船厂的变迁
2020-10-20江春葆
江春葆
卢作孚的孙女卢晓蓉曾用深情的笔触写下一段回忆: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做“青草坝”的地方度过的。那时的青草坝是一家船厂的辖区,船厂的大门开在长江边上……站在我家门外,便能透过薄薄的水雾,望见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朝天门码头伟岸的身影。
青草坝,曾经是民生机器厂所在地,承接各种船只修造。而今,此地已是一片高楼新胜景。昔日的船厂经历着怎样的变迁?
诞生与发展
1925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创办民生公司。次年,民生公司客运小火轮“民生”号开通重庆至合川的航线。从此,川江上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轮船。
为便于保养和修理轮船,卢作孚最初选址重庆江北城临嘉陵江的水月庵建厂。后因交通不便,于1927年10月迁至三洞桥地藏庵,11月再迁至青草坝。该厂注册为民生机器厂。
当时,机器厂仅有14名工作人员,全部资产包括2.7万元(银圆),16匹马力的柴油机一部,车、钻、刨床4台。落座青草坝以来,民生机器厂不断发展壮大。至1939年,该厂资本金额达120万元;员工计718人,其中职员125人、工人418人、小工175人;机器设备计37台套:7尺车床2部,6尺车床6部,4尺车床3部,22尺车床1部,36寸立式铣床1部,镗丝车床1部,200公斤汽锤1座,1吨汽锤1座,360平方尺热面积立式锅炉1座,19尺床1部,5.5尺床1部,大型磨床1部,5千伏电焊机2部,1.7至2.6千瓦发电机8部,10匹马力汽油机3部,130匹马力二行程柴油机1部,75匹马达四行程火油发动机2部、40匹马力四行程柴油机1部。民生机器厂在当时受统的重庆机器工厂371家民营企业中实力最强,员工、机器设备为重庆之最。
彼时,周茂柏擔任民生机器厂负责人。此外,他还经营位于李家沱的恒顺机器厂。恒顺机器厂与民生机器厂的修造船业务相关联,时有员工325人,设备32台套,并在唐家沱长江内沱开办了修船技工培训班。修造船业务鼎盛时,不仅青草坝,长江上至李家沱下至唐家沱,无不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重庆市志》记载,民生机器厂成为抗战大后方最大的修造船厂。在改造船舶方面,从1928年到1940年,先后改造能适应川江水运旧船多艘,其中有著名的“民彝”“民万”“民听”“民视”“邻水”“民熙”“民众”“民联”等;在造船、修船方面,从1939年至1943年共新造轮船19艘,仅1940年就修船300艘次。
民生机器厂先后在万天宫、青草坝、江南山等处开山劈岭,修建3万平方米的厂房宿舍,建成万天、博爱、抗建、四祥、中心、富佑等村。为躲避日机轰炸,工厂还在万天宫开凿防空洞。当时大部分机器设备安装在洞内生产,既保障了生产之需,也为日后建成总计近6000平方米的巨大防空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并与撤离
1952年,民生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民生机器厂更名为公私合营民生实业股份公司民生机器厂,次年改称公私合营民生实业股份公司重庆船舶修造厂。
1958年,该修造厂与溉澜溪四川省交通厅船舶修造厂合并,统称四川省重庆船厂。1959年,两厂分离,民生实业股份公司重庆船舶修造厂撤离青草坝,迁往唐家沱,时名长江航运管理局民生修船厂。
1966年,民生修船厂更名为长江航运管理局东风修船厂,后改名长江轮船总公司东风公司,如今名叫重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位于唐家沱东风一村1号,赓续着重庆造船业的辉煌。而留在青草坝的船厂,简称“省轮”或“重庆船厂”。
重庆船厂时有生产场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有1000平方米的船台3座,举力为800吨和600吨的浮船坞2艘,机器设备500余台套。房屋建筑面积7.74万平方米,有职工1602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3名。自行设计建造出各类船舶近百种,如各种拖(推)轮、驳船、囤船、采金船、冷冻渔轮、旅游船、自航集装箱船、油趸船、港趸船等。因朝天门大桥建设,2005年该厂搬离青草坝。
今天,从江北城隧道穿出至北滨二路,在总长1.4千米、宽41.5米的大道上,约有一段800多米长的路程,烙有民生机器厂曾经的履痕。那时所建的村落,后来更名为长江一村至六村。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