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的台前幕后

2020-10-20梅兴无

红岩春秋 2020年9期
关键词:叶飞马祖金门

梅兴无

1958年,美国加强在台湾的军事存在,支持蒋介石集团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同时悍然出兵黎巴嫩,干涉中东事务。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爆发。

“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1956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如果中共以武力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那么我们将进行战斗”。1957年,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美国将单方面禁止对共产党中国的一切贸易。”并进一步加大了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和援助,驻台美军顾问团扩充到2600人,还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美国的态度助长了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从1957年开始,蒋介石扬言要“反攻大陆”,在金门、马祖部署11万兵力,同时“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加紧对大陆的骚扰和破坏。

面对美蒋的步步紧逼,中央在军事上为进攻金门、马祖进而解放台湾做了充分的准备。1956年春,南京军区作出大调整。7月,福州军区成立,叶飞任司令员兼政委。在国际方面,因美国对黎巴嫩的武装干涉,毛泽东把台湾问题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战略意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后盾。

当时,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人民解放军攻打台湾,美国会进行干涉。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既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可避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据此,中央军委作出决策,适时炮击金门,并相机夺取金门。

从1958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毛泽东为炮击金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周密的准备工作。他后来说道:“每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美国第七舰队护航,杜勒斯战争边缘政策,这样的事不能粗枝大叶,要很准确,很有纪律。那时,每天两大本参考资料都要看完,不然你不了解情况,如何决策?”

炮击金门首先要考虑“美国因素”。毛泽东认为,美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是强国,还有原子弹、导弹等现代化武器,我们没法比。但力量的对比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要看到人的因素,我们的人多,他们的人少,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力量有限,困难甚多”。美国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造成力量分散,处处兵力不足;二是国内厌战空气甚浓,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政策;三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也不支持美国的政策;四是全世界都在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五是世界各地蕴藏着革命力量,反帝斗争一触即发。基于此,毛泽东作出判断:中美之间不会打起来;万一打起来也不可怕,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

7月31日至8月3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华。访问期间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其中宣布中苏双方“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完全一致的协议”。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苏联支持中国大陆的印象,引起了美国决策层的关注。

这一时期,中央军委调集人民解放军向福建集结。由于叶飞(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政治委员)长期在福建工作,熟悉前线情况,中央军委决定由他指挥金门炮战。此外,中央军委调原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指挥空军转场入闽行动;调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到厦门前指,指挥海军舰艇部队及海军航空兵、海岸炮兵入闽。与此同时,炮兵调来三个师,装甲兵调来一个坦克团。飞机、军舰、大炮、坦克大举入闽,在金门海域构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

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在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时,毛泽东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方针。8月21日下午,在研究炮击金门具体方案的会议上,叶飞汇报完作战计划,毛泽东即提出:“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由于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蒋军营一级,叶飞答:“那是打得到的。”毛泽东考虑了十几分钟后,又问:“能不能不打到美国人?”叶飞答:“无法避免。”毛泽东不再提问,宣布休会。经过慎重考虑,他在第二天开会时下了决心:“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

在选择炮击金门的日子上,毛泽东独具匠心,定在联大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黎巴嫩撤军提案后的第二天,即8月23日。因为美国从黎巴嫩撤军后,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国际关注的热点就会转向台湾地区。

8月23日下午5点30分,厦门前线部队近500门大炮一起开火,直击离厦门仅数公里的金门,金门岛顿时笼罩在硝烟之中,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機爆发。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炮击金门立刻引起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美国政府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遣舰只和战机向台湾海峡集结。杜勒斯更是赤裸裸地宣称,把美国“保护”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威胁中共如果强行夺取金门、马祖,将会引起严重后果。

美国的战争边缘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及其盟友的普遍反对。苏联更是公开表示,美国对中国大陆的侵犯就是对苏联的侵犯,苏联不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美国国内也是反战声浪四起。在内外压力下,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政策,杜勒斯在一份备忘录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国民党可以自己与中共交战,美国将保护运输;二、希望中共不会认真打起来;三、美国不放弃和平谈判的希望。这表明,美国不想直接交战。

根据新的情况,中央确定了“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方针,逼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旁。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这一打,打出美国想谈了。那好,就谈吧,跟美国的事就大局说,还是谈判解决,还是和平解决。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在强烈谴责美国侵略行径的同时,公开倡议“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谋求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和缓和消除”。

其间,厦门前指于1958年9月2日发现国民党海军“阳”字号驱逐舰2艘、“江”字号猎潜舰2艘,停泊在镇海角东南12海里处。上报中央后,毛泽东却指令停止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

9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意味着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及周边海域,都是中国的领土与领海,中国在领海线以内采取军事行动,任何外国势力都无权干涉。对此,杜勒斯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不承认中国的12海里领海宽度,只承认3海里,表示要通过谈判解决台海问题,但又声称要为到金门的国民党舰船护航。

由于金门岛的物资即将告罄,9月7日清晨,国民党海军5艘登陆运输舰在美第七舰队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驶向金门。叶飞一面严令部队密切观察,一面将敌情急电中央军委:“美蒋联合舰队距离金门料罗湾不远,打不打?”毛泽东回复:“照打不误!”叶飞随即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毛泽东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随即又指示,定时报告联合舰队位置,到达料罗湾港口后再打,必须等北京命令才能开火。叶飞继续请示:“不打美舰,但若美军开火,我军还不还击?”毛泽东明确答复:“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9月8日,美第七舰队的旗舰、重型巡洋舰“海伦娜”号出马,率领由6艘驱逐舰组成的海军特混舰队,掩护蒋军运输编队向料罗湾驶来。中午,蒋军登陆舰驶进料罗湾码头卸货,叶飞得到北京命令后下令开火。我海岸炮兵首先攻击蒋军的登陆舰,很快击沉一艘,各炮群随即向金门岛实施压制性攻击,料罗湾一片火海。这时,美舰不但不为蒋舰护航,反而掉头遁向12海里以外的海面,徘徊观望,始终未发一弹。蒋舰“美乐”号当即被击中爆炸沉没,另几艘运输舰也在中弹后逃走。

在炮击蒋舰三天后,杜勒斯发表声明,美国国会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力量,保护蒋介石部队所占金门、马祖等岛屿。为了安抚蒋介石,美军再次派出4艘军舰掩护11艘蒋舰驶向金门。

面对美国的挑衅,毛泽东一声令下,厦门前线万炮齐发,大规模轰击金门和蒋舰。美舰又一次掉头躲避到12海里以外。

“只打蒋舰”是对台的军事斗争,“不打美舰”是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需要。仅此一招,让毛泽东摸清了美国的“底牌”,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不过是废纸一张。

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表示中美之间可以“立即恢复谈判”。9月15日,中美大使级谈判在华沙复会。美方代表态度强硬,要求台湾地区立即停火。与此同时,杜勒斯在联大会议上遥相呼应,要求中共方面先停火,再进行谈判。中方代表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提出了要求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出一切武装力量,停止向中国领海领空的一切军事挑衅和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以和缓和消除目前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反建议。

9月19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我们这种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高层建瓴,势如破竹是我们外交斗争的必须形态。”

“联蒋抵美,助蒋守金”

由于正确运用“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方针,美国政府不得不进一步调整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1958年9月30日,杜勒斯在答记者问时声明:我们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今后我要说,如果美国认为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可能的保卫福摩萨(台湾)和条约地区的工作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我们就不会考虑在那里使用部队。这表明了美国对金、马的政策从“协防”转为“脱身”,向中方示意愿讨论以金、马交换台、澎安全的问题。

杜勒斯的声明激化了蒋介石集团和美国的矛盾,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放弃金、马。当时,驻金门的蒋军有11万,占蒋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蒋介石放弃金、马,不仅影响军队士气,而且失去了“反攻大陆”的跳板。蒋介石公开表示:“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

美国和蒋介石的态度,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说,把金门、马祖让给我们是杜勒斯的方针,他想以撤出金门、马祖交换我们不收复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如果逼蒋介石撤退金、马,形式上收回了沿海岛屿,实际上是对美国让了一步。这样,美国会把台湾同大陆隔离开来,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然后制造“台湾地位未定”,“托管”台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久殖民地。因此,把金、马暂时留在蒋介石的手上好,可以“联蒋抵美”。

毛泽东认为,把金、马留在蒋手里,还能拖住美国。台湾及美国在外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美国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脖子上的绞索就越紧,总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

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临时代办时解释了我们的方针:简单来讲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留在蒋手里,不使之完全落到美国手里。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予家奴,不给外人”。

10月初,经中共中央讨论后,毛泽东的意见很快在党内形成共识。

为进一步加深美蒋之间的矛盾,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向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方向发展,毛泽东决定暂时停止炮击,开展政治攻势。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文告中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台湾问题要由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指蒋军)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这份国防文告的发布,标志着金门炮击已远远超出军事斗争的意义,进入包含政治、外交斗争的新阶段。

10月13日,毛泽东又起草了国防部命令,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10月21日,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逼迫蒋撤离金、马,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到达台湾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助蒋守金”,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军的“理由”。毛泽东说:“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根据毛泽东的命令,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使蒋军获得运输补给的时间,而且炮击时只打沙滩,不打民房与工事,或发射宣传弹。

大陆、台湾之间的“默契配合”, 使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没有得逞,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这是炮擊金门决策最重大的收获。

此后,金门炮战逐渐演变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双方的炮击与其说是一种对抗,不如说是一条纽带,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一种不在谈判桌上的谈判。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是为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叶飞马祖金门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福建加大供水 助金门“解渴”
Golden Gate Bridge History
叶飞一生担任的职务研究
《星云禅话》选读:野鸭子
大无畏
马祖岩
天下第一
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