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及家庭教育方法

2020-10-20乔通顺高洁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婴幼儿家庭教育基础

乔通顺 高洁

摘 要: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萌芽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抚养和教育方法,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婴幼儿 特点 家庭教育 基础 发展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的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稳固,势必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说,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而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找到教育儿童的科学方法,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婴幼儿时期的主要特点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如下阶段:

0-1岁 乳儿期;2-3岁 婴儿期;4-5岁 幼儿期;6-11岁 学龄初期;12-15岁 青年前期(少年期);16-18岁 青年初期;19-25岁 青年中期;26-35岁 青年晚期;36-60岁 中年期;61岁以上 老年期。

从以上分期可以看出,孩子在6岁前,短短五六年就要经历人生三个时期,而在35岁以后,长达几十年的过程仅仅经历中年期和老年期。这说明,年纪越小每个阶段的时间越短,孩子经历的发展变化越快,因此也就更为关键。

(一)0-1岁主要发展特点

出生就会吮吸吃奶,3个月能翻身,6个月能坐,8、9个月会爬,11个月能站,12个月会走。这些动作的发展是出自本能。

(二)2-3岁主要特点

言语活动积极发展,具备初步听说能力;开始能把自己与其他人分清楚,有了“自我”的意识,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也成为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三)6岁前的主要特点

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1岁半前哭喊是生理性的,3岁后就带有目的性了,这说明孩子开始学习察言观色。同时孩子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记忆能力越来越强,孩子的想象力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自我意识萌发。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0-3岁。有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很有道理,因此三岁前的抚养教育是很重要的。那么做父母的该怎么做呢?

1.建立一对一的依恋关系。人在生命的初期是最笨的。人在三岁前没有别人的帮助是活不下来的。孩子最开始记人是靠气味、声音,并由此建立起对大人的依恋。这种依恋是“润物细無声”的爱,是孩子情感的起点。有句话叫“十个月的怀胎不如十个月的抚养”,咱们都知道,领养的孩子慢慢各方面就会像养父母,这是因为在孩子三岁前,抚养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如果打算做母亲,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尤其一岁内,要自己亲自喂养,要让孩子跟着自己睡。那种把孩子推给老人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2.孩子在3岁前更需要的是陪伴。孩子这一阶段需要的是可靠的爱,是安全感,而不是过多的物质需求。孩子内在的爱得到的越充分自然,他对外在的要求就越少。用心的关爱最能滋养孩子的内心,因为任何物质的满足都无法代替陪伴和母爱。因此有人呼吁给母亲三年的假期。

3.孩子在3岁前通过模仿来学习。一般孩子长大后对3岁前的事情是没有记忆的,因此有些家长认为孩子3岁前只要物质上满足孩子,把孩子身体养好就行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三岁前的孩子有超强的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学说话,是在自言自语和反复模仿中学会的,同样孩子对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学习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因此如果认为自己或家里某个人的某种特质或性格不好,那么就要好好的沟通,努力改进,否则孩子长大后也就会具有这一特质。

(二)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孩子1岁半前哭喊是生理性的,3岁后就带有目的性了。孩子在3-5岁总喜欢以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家长要记住,一定要在孩子3-5岁的时候,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克制任性”。否则他就认为“你(母亲)对他的爱是没有限制的。

比如,孩子在商场里看中了个汽车玩具,家里其实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家长不同意买,孩子就开始哭闹了,“不行!我就要!”,还赖在商场里不走。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步: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让孩子哭闹。

第二步: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一个人管足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

第三步: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在他听来都是噪音;不要离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就坐在旁边看着他闹。表明你的姿态,“今儿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闹吧”。

等孩子不哭不闹了,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不迁就他。经过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可也要注意另外一点——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要满足他另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主动和孩子沟通,鼓励他说出他的想法,让孩子明白沟通才是有效的。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他不能对父母提特殊的要求,也不能以极端的手段要挟父母。

(三)学会分享,培养孝心和爱心

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因为“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没有上进心;没有上进心,孩子就会成为吃饭的机器。明代人吕得胜写《小儿语》,开头言道:“儿小任性骄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还有一句话叫:三岁打娘,娘发笑;二十岁打娘,娘上吊。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有很多:

有一位老奶奶成了孙子的坐骑,不让骑孙子就不吃饭。于是,老奶奶只好从命,天天趴在地上让孙子骑。孙子得意之极,用绳子拴住奶奶的脖子,一边骑一边叫。结果,有一天把绳子系了死结。孙子只顾自己尽兴,却把奶奶勒得气绝身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和父母吵架了离家出走,他肚子很饿,看到卖面的可没钱吃,后来面摊老板请他吃了一碗,他非常感激。面摊老板说,我只给你吃了一碗面,你就这样感激我,那你的父母给你煮了10多年的饭,你怎么不去感激他们呢?孩子听后幡然悔悟。

那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孝心呢?《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要培养孩子的孝心,重要的是要做父母的做出表率。中国社科院的周永琴女士在培养孩子孝心上是成功的。周永琴一家三口都爱吃橘子,孩子小的时候,周永琴买橘子都按三的倍数买,吃的时候由儿子分,每人一个。

(四)让孩子学做家务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会做家务的孩子与不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他们的就业率是15:1,而犯罪率是 1:15。就是说,不要小看做家务这件事情,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主动做事的兴趣与习惯,这也正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养成的。这对孩子将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许多家庭却一味的娇纵溺爱,养出了很多的问题孩子。

据有关媒体报道,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一个23岁的村民杨锁,自己活活的饿死了。村民说杨锁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杨锁从小聪明伶俐,父母非常宠爱,8岁了,出门父母还用担子挑着,舍不得让他走路。父母怕杨锁累着,从小到大没有让他做过任何家务,因为吃不了学校的苦,初中未读完就退学在家,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睡了吃,吃了睡。他十八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他连饭都懒得吃,除非饿到极点,再出门讨饭;村民送来的肉,宁可臭掉,他也不肯做饭;甚至大小便都懒得出门。父母无微不至的溺爱,让他最终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载过这样一个事例:阿列克赛家里有三个孩子,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孩子是那样地相爱、坦率和真诚。有一次开家长会,大家谈起了这家的孩子,夸他们细心、温存、荣誉感强,做什么都很努力。班主任让母亲给大家讲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妈妈笑了笑说:我和丈夫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我们每天都要上班,丈夫在畜牧场;而我冬天在畜牧场,夏天或者在地里,或者在打谷场和果园,反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孩子和奶奶一起待在家里。我们家有一个谁也不能破坏的规矩,就是孩子学会了走路就要学着干活,不光为自己干,还要为他人干。孩子必须尊重别人,必须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人。

(五)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会坚强

一部分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再加上老师不敢管,导致孩子性格脆弱,受不起半点儿挫折与打击,逆商极差。而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恰恰需要坚强的性格与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如果这些都不具備,那么很难应付未来的社会竞争与职场生涯。

一位教师曾经感叹道: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是的,亲爱的孩子们,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学校外面的世界可以。家长,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从孩子幼小时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强者,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教育是孩子个性品质萌芽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一生意义十分重大。孩子是一棵幼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可以春去春回,而人生没有回程票。家长要未雨绸缪,千万别临渴掘井。家长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孩子,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恰当方法,才会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婴幼儿家庭教育基础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