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施爱

2020-10-20王秀俊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因问题

王秀俊

摘 要:教育好孩子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一世,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很多家庭对孩子不能正确施爱,出现了爱的偏差,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爱自己孩子的方式必须科学,真正做到理智施爱、正确施爱。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成因 施爱

在家庭中,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是唯一的,他们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寄予他们无限的希望。教育好孩子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一世,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成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根据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中的现状,我们认为,如何正确施爱,理智施爱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孩子作为家庭的延续, 自然颇受父母的重视。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很多,这就使得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唯一的孩子时完全不知该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包办代替成了家常便饭, 许多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不会自己穿衣服, 娇惯可见一般。孩子在这种氛围里成长, 不仅“优越感”快速膨胀, 其自私自利、懒惰等恶习也逐渐形成, 如果孩子失去了家长的照顾,他们很难独立面对生活。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家长对教育认识的偏差

很多家庭对孩子不能正确施爱,出现了爱的偏差,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唯分数论,缺乏对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他们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做其他事, 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 学习文化知识。孩子做其他事, 家长不安心、不放心, 只有做作业家长才心里踏实。然而过分关注智育,关注考试分数, 盲目的将自己的错误观念传达给孩子,使學生失去了许多在生活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使他们的成长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

(二) 家长自身的素质

在我国,有许多家长没有接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 且没有及时为自己“充电”,使得自身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代差, 不能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指导, 施爱的方式也就自然出现了偏差。另外, 许多家长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子女, 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没有正确地规划适合子女的发展道路, 盲目施爱, 最终造成孩子的教育效果不佳。

(三)与孩子的沟通少, 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为了能镇住孩子, 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 让孩子怕自己, 在孩子面前总是板着面孔, 连句玩笑话都不说。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使孩子对家长产生畏惧感, 拉大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封建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封闭和逆反心理,会逐渐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这种强制、命令、警告、恐吓式的教育, 既不利于家长正确施爱,也不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爱的方式必须科学,真正做到理智施爱、 正确施爱。

(一)从理念到行动, 持久地给孩子以教导、关爱和信任

家长需要有持久的耐心,特别是年轻的家长们要转变思维,摒弃不负责任的育儿态度,真正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在“持久地”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 竭尽所能帮助孩子、了解孩子。要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面对来自儿童世界的故事, 保持足够的兴趣。同时父母要全面评价孩子,而不是只注重考试分数,父母全面中肯的评价,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关键。对于青少年的努力,做父母的,其实完全可以给予适当的高评价,以鼓励为主,尽力给予正面的优良评价。尽量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多多关爱和帮助自己的孩子,这种良好的信号及时反馈到孩子的脑海中,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家长切不可因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赞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应多鼓励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以爱和关怀。

(二)父母榜样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过,孩子因为经常与家长在一起,会自然而然的模仿家长的行为语言等,所以,家长必须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达到正确施爱的目的。不能做只说不做的家长,如果你一边扯着孩子耳朵,叮嘱他不许说脏话,另一边自己却骂骂咧咧,满口脏话,孩子是不可能服气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与其一上来就告诉孩子要怎样怎样,不如在教育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己先做好了再去教育孩子,这样才更有底气,更有效果,不能让孩子一句“你自己都没做到”说得哑口无言。身教重于言教,说到不如做到,做好榜样示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行为规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才是正确施爱。

(三)尊重孩子,有效沟通

父母必须将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沟通时体现出尊重。在与孩子谈话时,一方面,要把握好讲话的时机,注意气氛是否合适、场合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乐于倾听,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非常轻松。父母尊重孩子,还应该体现在不打骂孩子上。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可以用心平和气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孩子作业做得不好时,可以说:“你今天的作业真的有点马虎。”这样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不会感觉到父母的责备之意。再比如当孩子沉迷网络时,如果动手打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此时父母可以说“我很失望,上网需要有个度,只要你能够把握好度,没人会反对你上网”。其次,父母要学会倾听。倾听对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倾听时,一个眼神的交流都可以告诉孩子你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即便是孩子所讲的内容非常幼稚,家长也要认真听完,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沟通的乐趣。再者,要赏识孩子,只有孩子得到肯定和赏识后,他们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孩子在感受到父母赏识的同时,也会体会到父母的爱。而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形成一种积极、赏识别人的习惯,即使在将来遇到挫折和困难,孩子也能勇敢面对。

(四)把握爱的尺度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尺度问题,要适度,不要走极端。生活中的极端情况是过度溺爱,与之相反的就是不管不问。第一种表现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不会说“不”,对孩子无限度的纵容,一点苦、一点挫折都不想让孩子受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也就是说一旦脱离了家庭的保护,一点挫折就可能把他打败。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很不利的,父母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要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既然我们选择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来,就要用理智的爱去好好的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身心都健康的人。第二种表现是放任自由,撒手不管。孩子是活生生的有思维、有行动的人,不像花花草草,随便养养,喜欢了逗一逗,不喜欢了就随便扔一边。一个人能否成长成才,不仅影响到孩子和家庭,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家庭教育要有长远的眼光,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为了孩子本身,也是为了民族的兴衰、国家的未来。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端正家庭教育目的,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

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也是家庭教育的手段。唯有理智的爱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法宝,家长应该准确把握教育尺度, 做到严爱结合。只有合理的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美]福斯特·克林纳, 王璇译.爱与理智[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2]王晓春.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玉霞, 王秀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 200 (7) :27.

[4]谢龙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 , 2013 (6) :194-197.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成因问题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