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0-10-20程浩杨秀沙黄恒东
程浩 杨秀沙 黄恒东
摘要:现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汽车也随之普及。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停车位不足,车辆占路停放导致部分路段不畅通,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路网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停车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给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utomobiles have become popular. Cars bring convenience to people's travel, but they also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Due to insufficient parking spaces, vehicles occupying the road and parking on the road caused some road sections to be blocked,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unction of the entire urban road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king difficulties in cities in China,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alleviate parking difficulties.
關键词:科技;城市发展;汽车;停车难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urban development;cars;parking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8-0050-03
1 停车难问题的分析
目前,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的出行更方便了,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也更大,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其中停车难问题就是急需面对的问题之一。
现在开车出行,路途的远近已经不是问题了,人们首要考虑的是:开车到达目的地后是否有足够停车位停车,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开车难”而是“停车难”问题了。
停车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城市规划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城市规划时停车位设计不足够,导致部分车主占用城市道路和绿地空间停车,造成了城市道路拥堵,加剧了城市交通压力。政府可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文明停车政策,规范市民停车行为,禁止在城市道路两旁长时间停车,以解决城市临时停车紧张的问题,舒缓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无法得到缓解。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小区基本没有设计和规划停车位,而老旧小区人口密度比较大,能用于停车的空间有限,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
③停车场建设难。因为城市空间有限,停车场新建时,土地规较难实现。如果修建城市地下停车场,造价太高,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比较困难。而社会力量因停车难场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一般也不愿进行停车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我国的停车市场化机制还有待完善,从停车场的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管理,也缺乏规模化的停车设施专业经营企业[1]。
④停车监管机制不健全。现今中国在停车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一些违章停车现象监管不到位,很多地方单纯依靠交警人力去查找违章停车现象,停车监管效率过低。政府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监管力度。
⑤城市车辆的激增与绿色出行低碳发展相矛盾。当今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低碳发展,在2013年12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胡润百富发布了《2013年在华非化石能源企业碳排放强度排行榜报告》报道:交通运输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是金融业的119倍,是建筑业的6.26倍,说明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强度在各行业中较高[2]。如果倡导城市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缓解停车难问题,也符合了社会的低碳发展理念。
2 问卷数据分析
2.1 问卷数据汇总
项目组编写了停车难调查问卷,通过对350名武汉市民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汇总得出数据如图1至图13所示。
2.2 问卷数据分析
①问卷对象中女性占比54%,相对稍占多数。
②问卷对象的年龄段集中在18到49岁,这部分人群年富力强,对车辆使用的可能性和期望较大。
③问卷对象的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公务员、企业职员和学生族。
④问卷对象的常住地以武汉市区为主,占比61%。因为武汉处于城市上升期,城市交通量激增,城区市民最可能受到交通问题的冲击,对于汽车出行可能也是最为迫切的部分人群。
⑤问卷对象拥有汽车占比77.8%,私家车拥有率高可能是停车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可能通过抑制汽车的增长速度来减缓停车难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和管理途径去解决停车难问题。
⑥问卷对象绿色出行占比较大,占比70.2%,存在部分市民有车依然绿色出行,这可能和武汉交通拥挤有关。为了便于市民日常出行,政府应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
⑦问卷对象所在小区的停车难易情况相对较好,侧面说明部分小区车位处于一个待饱和状态,也即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如果把小区富余停车位对社会开放,有助于缓解武汉停车难的问题。
⑧问卷对象基本能承受小区停车费用,占比49%,有一定的认可度。
⑨停车难引发的主要问题:不规范停车导致道路拥堵、外来车乱占停车位、消防隐患、邻里矛盾等。
⑩停车经常引发纠纷占比20.5%。可见,停车问题会导致一定的纠纷发生,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有效抑制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11}停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为:车位不够导致交通堵塞、停车不规范、停在违停区域、停车管理不规范。
{12}导致违停的原因:图方便、没有足够的车位。可见停车位不足是引发停车难问题的关键。
{13}问卷对象期待停车APP的功能有:车位预约、停车费缴纳、车位导航、停车场推荐,各功能占比均衡,这些功能的完善可以方便车主出行和停车。停车APP功能的实现需要互联网技术来达成,使停车位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引发停车难的原因主要有:城市公共资源本身的匮乏;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人与人之间的综合素质差异引起的冲突;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配套实施不完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3 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
3.1 合理规划小区并加强管理
在规划小区时,尽量设置足够停车位满足业主需求。小区规划应有一定前瞻性,为以后改造增加车位留有余地。对于老旧小区,在满足消防及小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对小区空间进行改造,适当调整绿化和道路等公共设施,提升场地的利用率,增加停车位。有些小区没有实施封闭管理,需加强外来车辆管理。有些业主贪图方便,在小区随意停车,影响小区整体交通,需要物业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引导业主尽量使用地下停车库,使停车位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3.2 城市规划科学
进行城市规划时,要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规划停车场的规模大小,避免因停车场规模过小影响城市交通,也要避免因停车场规模过大浪费城市资源。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之下,尽可能方便市民使用,才能有效违章停车现象的发生。
3.3 完善停车场管理
推广立体停车场、新式车库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利用资源。城市主管部门可适当提高停车服务费,侧面减少市民使用车辆出行。政府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智慧停车平台,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停车效率[3]。
3.4 建立健全法规条例
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可适当缓解社会停车压力。对于小区闲置车位可以向社会车辆提供有偿停车服务。在非特殊情况下,禁止将停车位移作他用。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停车位可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开放,实行错时共享停车[4]。在停车位较为紧张的节假日,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临时停车泊位,并将临时停车泊位的信息通过公共平台向社会公布。对于违反规定条例的,加大惩罚力度[5]。
3.5 增强市民规范停车意识
通过公益广告和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市民规范文明停车理念。相关的公益网站可设置规范停车宣传页面,增强市民规范停车意识。
3.6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为缓解交通压力和对碳排放量的控制,建议大力发展新能源为主的公共出行方式,高效和便捷的公共出行会引导更多市民放弃驾车出行,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又可减少废气排放。
4 结语
改善“停车难”问题,一方面要政府加大对停车场建设的投入,加快城市停车位的市场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對现有的城市停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缓解供需矛盾。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给政府出谋划策,完善停车难方面的管理措施,使停车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金,李铭.江苏省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J].城乡建设,2019(23):31-33.
[2]上海证券报.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是建筑业6倍[DB/OL].[2013-12-16].http://news.cnstock.com/industry,tt-201312-2846456.htm.
[3]陈其超,吕锦玲.成都市中心城区停车位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3):69-72.
[4]尤理,孙波,杨潇.破解“停车难”问题之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20(2):35-37.
[5]陈虹,李禹宸.北京市市属三甲医院停车难问题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2014,18(01):50-51.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1914099014)资助。
作者简介:程浩(1998-),男,贵州遵义人,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王玉岚(通讯作者)(1971-),女,河北乐亭人,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