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策略探讨

2020-10-20曾玉清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曾玉清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科目,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重中之重,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以及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高低,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创造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思维能力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探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策略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发散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领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日益受到重视。数学知识抽象、严谨、逻辑性强,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学习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开始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难以调动,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内容和方式时,要充分全面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然后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趣味性、高质量的课堂导入。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厘米和米”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趣味故事吸引学生,从而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故事导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形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限制,通常习惯于进行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通过科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从教学内容出发,利用道具、背景等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立体图形”时,学生可能会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概念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纸盒、魔方、饼干桶、球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常见的物品直观地观察各种立方体的特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发展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为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中学习“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和父母去买菜或买水果的场景,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相关知识。

三、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深层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逐渐发展和成熟,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索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面学习或头脑思考,动手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和思维发展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内涵、特征和推导等,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多个感官都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在制作正方体时,学生能观察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然后裁剪出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并粘贴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正方体中包含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这一知识点有深刻认识;制作圆柱体时也是如此,通过观察、裁剪和粘贴,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圆柱体是由一个闭合的长方形和两个圆组成,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因此,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深层激发和发展。

四、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数学方面的能力发展通常极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還不成熟,在理解能力、注意力、精力方面都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年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能够轻易理解并掌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困难,思维能力较弱。基于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材施教,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分层,然后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折线统计图”内容时,教师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学习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只需能够按照数据统计表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的统计思维,对于中等学生则需要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数据分析,并进行一定的数据预测,重点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预测后能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侧重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效率。

五、组织学习讨论,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教材知识点,教学目标也比较固定,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通常是固定的,思维也形成了惯性,由此导致的结果即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普遍较弱,面对新的问题思考的角度通常比较片面,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交流讨论是开拓学生思路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学习到他人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由此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选取有难度或有争议的知识点作为讨论对象,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可以针对小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前面的零和最后的零分别应怎样读?分别有什么意义?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有效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领、组织和指导的工作,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点评,保证学习讨论的方向和效果。

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集中在课堂中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因此,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积极运用信息科技及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小学生普遍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常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因此,使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抽象的数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轴对称抽象难懂,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然后用动画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一目了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思维自然变得灵活。除此之外,小组合作教学和开展生活实践等教学方式都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途径,值得教师进行探索和实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数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 颖.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张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

[3]陈玲瑶,许红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职业技术,2018,(02).

[4]王其亭.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