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语言,让儿童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2020-10-20王静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品味运用情境

王静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善于发现语言的美,并注重积累与运用,这样才能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充满魅力的语言,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出教育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兴趣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从而改变单一的说教与呆板的知识灌输,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汉语言魅力来自不同形式,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穿插技巧,让儿童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品味; 情境; 课堂; 运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总称。小学语文的教学宗旨,就是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知识的基础,并在此前提下提升学生对汉语和汉字的综合运用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至新的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白的是,拼音、字词的教学属于基本环节,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则彰显出更重要的意义,必须更加重视这一内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语言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言技能的习得与人的生存环境存在必然的联系。语言学习需要外部环境进行引导和带动,因此,教师要紧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构建出全面而深刻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教师应该知道,环境的影响力是极为深远的,它能够使学生鼓起学好语文的强烈劲头,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够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一个坚实的外部环境,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其影响之中,从而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思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设置课堂情境,增加语文实践活动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语言能力的习得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践出真知”是众人皆知的道理,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就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这一点来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口说话、下笔写字,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增强语言文字的功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一个点,加以适当地拓展与延伸,从而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如在进行《亡羊补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告诉学生“亡”字是“丢失”之意,此时一位学生说道:“课文里的羊都被大灰狼吃光了,应该是死了的意思呀!”教师此时应当这样回答:“的确,羊最后都死了,然而不同的语境中,‘亡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关于“牢”字,不仅存在着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用法,而且在古今词义方面也有着差异,教师应当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体会到这些词汇的不同含义与不同用法。也就是说,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构建出巧妙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亲身体验,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到应有宽度,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语文活动中,能够起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效果的作用。

三、设置语言训练梯度,培养学生语言兴趣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运算阶段的儿童语言符号意识已经形成,他们对语言符号的辨别意识在不断提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练习时,教师要注意有序地设置好难度等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练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语言兴趣,让语言练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喜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深受学生青睐的游戏、竞赛等方式,为语言练习增添更多的乐趣,从而显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练习。如在进行《蟋蟀的住宅》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学习“蟋蟀”这两个字的读音、写法与含义等方面就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教师不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为内容,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比赛,对获得前几名的小组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四、联系实际语境教学,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实际,良好的语言环境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教学实践证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不同的语境,让学生懂得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差别,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关键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广泛结合实际生活,充分联系生活中的语境,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生活环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水平。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观察作文的教学时,教师不妨带来一个鱼缸,引导学生一起观察金鱼游泳、吃食等习性特点,然后再尝试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鸟虫鱼,让学生主动亲近大自然,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自然与社会中,从生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依托阅读教学,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

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篇幅有限,但是无一不是经典之作,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内涵,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语言知识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除了分析课文情节与内容以外,教师还应紧密围绕课文内容,开展切实有效的语言练习,促使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中找出语言知识点较多的地方,带着学生进行深入的语言练习。在第二自然段中,经过教师的启发后,学生学会了用“因为……所以……”来解释海水颜色五彩缤纷的现象;学到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了解了鱼有各种各样的外型,教师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对其外形特征进行表述。再如学习《丑小鸭》这节课时,教师先向学生阐述“羡慕”一词的含义,接着启示学生:“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羡慕的想法呢?”然后要求学生用“羡慕”这个词进行几次造句练习,让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透彻。不难看出,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将课文的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效结合到一起,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结果。

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一个人认识素养的集中体现。有研究表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水平,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根本上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基本素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课的同时,鼓励和启发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勇于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好地理解所学字词的丰富内涵,从而懂得在不同语境下选择恰当的用法。换句话说,只有当学生懂得如何思考、如何选择,才能够准确地遣词造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到本文的第一段刻画出一幅生动的闰土刺猹画面,通过对月夜、瓜地以及银圈等要素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闰土年少机智、勇敢矫健的鲜明形象。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文字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示学生从景色和动作这两个方面入手,互相之间展开讨论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来,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学到宝贵的写作技巧,汲取到更多的营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起到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总之,在新的教学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出新的要求,强调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将应用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到一起,促使學生掌握好语文学习的精髓,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教师要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既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也要提升书面表达,从而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学科素养得到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6).

[3]陈靖.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受汉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6,(0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品味运用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品味桂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