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20-10-20冯美玲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

冯美玲

[摘 要]“启而不发,引而不进,讲而不听”在农村小学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研究农村高年级学生对学习兴趣的认识和误解,选择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兴趣方法;展示活动;语文比赛;课堂评价

如今在农村小学,由于受某些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导致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教学的效率始终不高。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之路,为农村的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一、教师需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对学习的激情,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新的发现。教师的热情可以通过声音和面部表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很容易感染学生,学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有勇气表达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教学状态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那些热情的、有爱心的教师比看起来冷酷、淡漠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用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不是令人满意的时候,教师不要去挖苦,不要去埋怨,而是通过发现学生在其中的优点来进行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当学生没有回答对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问题难度,给予学生适当地引导和暗示,以达到改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教师要丰富课堂中的语言、表情和动作,通过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三、探索提高课堂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措施

(一)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在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对待。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这样能够让中等生和后进生也容易作出回答,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发言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渐渐地做到想说、敢说。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问题的问法,来增强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首先,要精心设计“开场白”,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用巧解课题、讲述故事、设置悬念、以旧带新,设疑问难等方式导入新课。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双方互动的活动,教师如同导演一样设计“演什么戏”“怎么演”,要全面考虑“角色”的设定,所以,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的结构。如果我们把“讲、读、议、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结构就不会显得呆板,学生就会感到新鲜有趣。在提问时,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每个环节设计问题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然后教师进行及时总结,对答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三)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教师的每一次鼓励都会让学生兴奋,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假如他们答错了问题,我会巧妙地指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同时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比如,以前在课堂上用“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来进行提问的时候,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作答,还有几个跃跃欲试,但不敢举手,针对这种情况,我随即换了一种提问方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谁来试试”,这样的提问方式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课堂氛围也活跃了起来。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下狠功夫,课堂设计做到了多样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演一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增强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改变了枯燥的识字方法,采用活动教学法中的猜字谜游戏、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在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对于从未离家的学生来说,难以体会分别的滋味,教师单纯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比较困难,但凭借音乐独特的感染力会使效果事半功倍,我给学生放古筝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自然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

(五)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面前,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积极地参与讨论,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情况,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特别是对班级的留守生关注更多一些,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谈心,解决他们思想和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四、开展各种展示活动,重拾学生的自信心

展示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基础。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语文没有什么“可学的”,学不学都一样,下功夫也不见得有收获,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其它科目上。对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使学生看到自己付出的辛苦都有回报的话,学生就会渐渐地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感到厌烦,其实不是他们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在教写作文时,在写作前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作文批改中注重对学生每次成功的肯定,只有学生确实看到自己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并且不断得到教师的鼓励的话,这样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才能提升。在作文评讲时,教师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信心,每次讲评我都选取部分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同时让作者上台朗读并介绍经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再指出其作文成功的地方,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我还召集学生一起参与修改,并附上评语,竭力向校刊推荐,当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习作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开展各种语文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通过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让他们有了竞争的意识,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比、学、赶、帮”中也注重了相互之间的沟通,通过活动成功地增进了学生的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我是小小演讲家》《硬笔书法比赛》《作业评比》《好词好句展示竞赛》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堂评价多元化,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改变课堂上单一的评价模式,使评价变得多样化,主要是以鼓励为主,除了教师的评价,我又增加了学生评价、同桌互评价、一对一互补评价、自由组合交换评价等方式。这样一来,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都能把自己当成一名小教师,课堂学习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需要坚定信心,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洪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林绳之.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选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責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且行且思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