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之我见

2020-10-20卜佳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欣赏课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卜佳杰

【摘    要】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艺术课,更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欣赏作为美术学科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方式也相对多样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必然不符合现代教育趋势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创新欣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应从知识和技能传授转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欣赏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教师应改变传统呆板沉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鼓励学生探究,提升欣赏素养

传统美术欣赏课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聆听为主,师生之间基本无互动,因而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表达观点,也不能理解教师提出的“权威性”结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多和教师站在成人视角或专业化角度为学生解析作品,忽略小学生年龄、性格、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以致于超出学生理解和接受范围,无形中违了背美术欣赏课提出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等目标。事实上,探究知识并非只集中于成人,小学生也可以探究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我觉得……”或“我认为……”以及“这幅作品该……”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会根据自身理解分析美术作品,再加上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十分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并耐心聆听其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解析,有效健全完善自身审美观。

为了让学生有序地探究美术作品并完善审美观,美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顺序分为描述、分析、解释以及评价等步骤,以《民间玩具》一课为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和民间玩具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并询问学生对哪种玩具有着深刻的印象?最关注民间玩具哪些地方?民间玩具塑造了哪些形象?是否发现比教师提供的资料外更为有趣的民间玩具?要求学生一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记录自身想法,为后续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后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 再由小组长负责汇报讨论结果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邀请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促使学生全面认识民间玩具。师生共同分析和评价民间玩具后,再以小组合作形式畅谈欣赏感悟,将集体讨论成果和个人理解相结合,完善审美观点的同时充分把握和理解民间玩具彰显的文化信息。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升欣赏素养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广泛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多媒体,指的是集文字、图像、信息、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以形象化和生动化特征打破传统教材、教师讲授和黑板等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模式下对知识内容产生形象化感悟,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将互联网资源和教材资源达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美术教师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则会模糊重难点,甚至教学内容和形式也会出现颠倒。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有的放矢,突出画龙点睛作用。

以《聚聚散散》一课为例,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著名画家吴冠中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明确点的位置以及显著的肌理效果,进而理解美术作品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再以《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时将重难点放置于风格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上,再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宋代官窑”和“唐三彩”等美术作品。教师提醒学生在欣赏时应注重观察作品,小学生年龄偏小,其注意力往往会被风格独特的物件所吸引,迷人的陶瓷作品恰好符合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自主观察和教师讲解能对观察的陶瓷艺术产生深刻印象。在欣赏中国画时,美术教师可提前在教室内悬挂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使学生处于气氛浓厚的中国画环境当中,调动潜在的欣赏中国画兴趣。教师在欣赏时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衬托气氛,并借此引发学生联想。必要时还可为学生播放清雅淡丽的古诗词片段,由此引出中国画,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欣赏时的感悟内化为情感。

三、指导主动表达,提升欣赏素养

图像在人类交流和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美术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选取两组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标志图形引导学生探究与互动。其一为图形标志分类,其二为填写图形标志任务卡,上述两个活动均能调动学生潜在的探究美术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情感体验。

活动一,即让学生识别不同图形标志并对其分类,在此过程中融入电子白板和实物展板探究游戏,除了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图形和标志特征理解对其分类,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根据功能、色彩、外形等方面进行分类,完成分类后可让学生自主说出理由,增强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学生也从中总结出禁止类、警告类、指令类等标志,色彩极其单纯,再对比分析图形标志后得出图案易辨、简洁等特征。活动二,即让学生欣赏图形标志后填写任务卡,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填写:“你看到哪些图像?”“这个图案有哪些特征?”“图案表达哪些含义?”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观察到的图形标志内涵,再运用文字和语言对图形标志进行描述,提高欣赏能力。上述教学方式在于让学生切身体验,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师生间距离,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地为学生呈现知识内容,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传递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郑荣林.以趣激学,以乐促学——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2018(4):184.

[2]钟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8(14).

猜你喜欢

欣赏课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