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析
2020-10-20桂姗
桂姗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目标理想化、内容抽象化、形式单一化、学生主体性弱化等问题。因此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三个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相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泛政治化、理论化、神圣化的现象而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自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015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结合专业,加强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关于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等内容。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相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强,比起条条框框的约束和教条主义的说教,他们更偏向于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获得知识。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会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注并思考与自身相关的生活问题,进行平等互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增强。
(三)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向人们灌输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也是解决主客观矛盾,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教育。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发展自身。人们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的行为活动,可引导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价值观真实反映客观世界、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帮助学生解除旧的思想观念对自身自由发展的束缚,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抵制封建思想、反动思想、伪科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明确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缓解焦虑、释放压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理想化
很多民办高校很少注意学生的素质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对学生树立一致的成才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传达党中央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对学生进行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超越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自我价值感较低,并不理解、认同和接受如此高远的成才目标。
(二)内容抽象化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还是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教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教学内容以抽象、空洞的纯理论教育为主,不注重联系实际,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学、印证理论,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部分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还引用十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来授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解决实际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三)形式单一化
承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类是学生辅导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主要是“你说我听”的填鸭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现实需求,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本上划重点、做笔记等,大大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国家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很多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囿于课堂,并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民办高校辅导员事务繁杂,工作辛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主要通过谈心的方式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三、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领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民办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成才需求,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要求细分为一个一个由近期到远期的、循序渐进的具体目标,由此激发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近期目标的过程中逐步逼近和实现远大理想,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化
理论结合生活实际。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向学生抛出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引入一些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案例,启发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启发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感。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起指导作用。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恋爱、生活、学习、工作、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
(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灵活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实现课堂互动。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上,老师针对社会道德现象、热点问题、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发起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参与点评和讨论;在“毛中特”课上,老师让学生朗诵毛泽东诗词、唱红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每次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志愿者上讲台为大家分享“历史上的今天”。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举行小组演讲和辩论赛,每组派一个成员作为评委打分等等。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春风细雨。教育者应积极发掘各种资源进行隱性教育。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专业认知、实训和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操守和正确的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生社团活动、文明寝室评比、校园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中,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参考文献]
[1]王建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模式及其实现[J].智库时代,2020(16):76-78.
[2]曾璐.正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两个向度[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2):56-59.
[3]赵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中北大学,2015.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4)